06.20 孟浩然在《過故人莊》與故人過的是什麼節?

孟浩然在《過故人莊》與故人過的是什麼節?

農家小院

因為端午節剛過,可能有朋友已經猜出來了,孟浩然《過故人莊》過的是端午節。

先看原詩。

過故人莊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對這首詩的簡析,欣賞,可以在各類文本中看到,網上更是多得不得了。此處不多說,只做簡要解釋。

過,不是路過,是專程拜訪。

故人,老朋友,與“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故人是一個意思。

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後有黏性。

雞黍典出“范張雞黍”。《文選》範雲《贈張徐稷》李善注引謝承《後漢書》:“山陽範氏,字巨卿,與汝南張元伯(張劭)為友,春別京師,以秋為期。至九月十五日,殺雞作黍,二親笑曰:‘山陽去此幾千裡,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絕而巨卿至。”

範式、張劭遠隔千里,相期約會,劭對式堅信不疑,式果如期赴約。後以“范張雞黍”比喻朋友間的信義與深情。

此詩引此,自然表明孟浩然與故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了。

這裡有一個問題,“故人”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具雞黍”邀約孟浩然去他的莊園呢?

答案只有一個,因為這是端午節,也就是古人很重視的夏節,所以,在這樣夏日炎炎,滿眼綠色的節日裡,呼朋喚友,到鄉下農莊飲酒閒聊,不是很相宜的嗎?

在古代,端午節宰雞備黍,正是等客之道。黍的製作,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粽子,只不過北方以黍為之而已。

從前面介紹的黍的特徵,可知其煮熟後有黏性,正與南方的糯米相似,因此,端午節吃粽子,應該就是南方以糯米制成,稱粽子,北方以黍米包制,稱為角黍。

《荊楚歲時記》引周處《風土記》認為,“夏至節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並以新竹為筒粽。練葉插五綵係臂,謂為長命縷。”

所以,孟浩然與故人在一起過的是端午節,吃的是角黍,也就是粽子。

聯繫下文把酒話桑麻,就更能坐實這是個夏天的美好時光,正是桑麻茂盛的時節。

端午為五月初五,所以又有重五之稱,而每年的九月初九,就是重陽日,也稱重九。詩人在重五預約重九的再聚,也不是隨意為之的。

最後整理一下思路:

那年端午節,在那個綠意包裹的農莊,故人好友三五相聚,喝著小酒,啃著雞頭,吃著角黍,酒足飯飽之後,老友相送至門口,客人意猶未盡,拉著老友的手不放,口中嚷嚷,今天不算,等到秋來,重陽日,菊花黃,再來賞花,吃酒。

一孔之見,錯了請批評。

孟浩然在《過故人莊》與故人過的是什麼節?

龍舟


閱讀是一種態度,漫讀是一份心情,開心是一份收穫。

漫讀純開心與你一起,享受閱讀時光。

謝謝關注,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