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五一期間,馬雲帶領35名公司高管訪問以色列引起熱議;近期中東局勢不穩,以色列的強勢言行也時常刷屏……以色列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本週我們請來剛從以色列遊學歸來的餘世維老師,談談所見所聞,分析以色列何以成為科技強國。(請點擊上方音頻聆聽餘老師詳細講解)

以下文字整理自音頻

以色列人的教育觀

雖然是談以色列見聞,但我不聊以色列的吃喝玩樂,而是想談談這個國家的教育。

以色列人在嫁女兒的時候,父母不會問未來女婿有多少錢,有沒有房有沒有車。但如果未來女婿在某大學畢業,在某科技中心公司工作,他們會覺得非常有面子,這表明以色列人很注重教育。

我特別問了以色列人,"聽說你們一年讀六七十本書,是真的嗎?"他說,這個不是他們自己統計的,但他們一直把讀書看得很重要,這是事實。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以色列人高中一畢業就要當兵,男的三年,女的兩年,服完兵役知識忘得差不多了,怎麼讀大學呢?

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以色列設立了大學預科,在預科的這一年裡決定你要不要讀大學。在這一年裡,學校會考察你是適合讀理科還是文科,給你提供建議。

如果你不聽建議,非要去讀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就只能自己付學費當旁聽生。如果讀了好半年,發現你還是不適合,你就要退學,把學費賠給政府。

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國家的一個問題:讀醫的去賣藥,讀稅務的去玩股票,讀文學的搞直銷……這在以色列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家一旦發現你這樣子做,你就要賠償國家浪費的資源。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以色列如何通過教育提升競爭力

一個民族如果不認同一個國家,對這個國家也沒有危機感,不覺得自己有責任,我認為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是沒有關係的。

我在美國時認識一個以色列同學,那時發生了有名的"六日戰爭",她就請假回家參戰了。從此沒有再回來,我寫信給她也沒有回,後來她爸爸回信說她戰死在了西奈半島。

以色列一旦發生戰爭,全世界的猶太人要麼把錢匯回去,要麼自己回去。這就是強烈的國家危機感。

為什麼我們國家沒有這種危機感呢?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我來講講美國、英國、德國的高等教育,他們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大學一年級上學期不分科,統一學數學邏輯、生命科學、藝術創作等課程,然後才開始分專業,到了大學四年級下學期再學就業課程。

我國不是這樣的,大學生一進學校就只學某個專業的知識,一到社會就是一張白紙,不會統計、溝通、談判、簡報、檔案,甚至於連製圖都不會。

我強烈建議我們中國大學大一上通識課程,大四上就業課。我覺得這對我國來講非常重要,這樣才會產生國家認同感。

任何科技也都是教育出來的。雖然這年頭到處都在談"碎片化""區塊鏈",但講白了都是在"炒概念玩碎片",我們並沒有真正紮實地把科技做好。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以色列每年三四千項創新,公司都不大,但都是真正在搞創新。以色列沒什麼資源,他們專注於科技。沒有淡水,他們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沒有土地種菜,他們發明了滴灌法,節約用水十倍。

以色列沒有資源,和周邊國家關係又比較緊張,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重視教育。因為,教育產生了認同感,教育強化了科技,教育強調了國家的創新,產生了國家的向心力。

以色列是亞洲四大高度開發的國家之一,人口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我們是不是應該慚愧?我們都在研究"如何買房買車""怎麼炒股玩房產""要不要移民",怎麼可能有教育、有科技、有認同?

到以色列旅遊,以色列人喜歡問"對以色列有興趣嗎?"

我說我們對以色列的醫療有興趣?以色列人又會問"你對醫療的哪塊有興趣?"問得我們都快詞窮了。

他們真的想知道你要不要投資它的醫藥。一發現你有興趣,他們馬上帶你去見科技局的人,然後去參觀科技園,接下來科技局的官員過來跟你交流。甚至,你回國了他們還會來中國找你,問你打算投資多少錢。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這個國家為什麼出了那麼多諾貝爾

我再講兩三個跟教育有關的事情。

我一個朋友在以色列搞了一個"國際中學",只要把中國孩子送到國際中學裡,以後上完高中後不回國,直接在那裡申請留學歐美。

第二個案例,以色列的科技和教育由國家來主導,就是全部由國家來付錢。只要你搞創新,馬上做提案向創新局申請,專家審核通過後,他們馬上撥款。如果發現你的主意不錯,一筆又一筆款再撥過來,沒有上限。

還有,以色列搜尋人才是面向全球網絡的。只要你是人才,他們請你過去,房子、車子通通幫你安排好。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以色列人還認為到了大學再來培養人才是來不及的,因此他們設立了諾貝爾幼兒園,從小開始培養。

在這種幼兒園裡,諾貝爾得主當園長,國家科技局拿錢獎勵老師——只要再出一個諾貝爾得主,獎勵100萬美金。他們完全按照諾貝爾的標準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引導孩子的聯想、好奇心。

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達芬奇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我讀了兩遍,我越看越覺得我不像科學家,那七個習慣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像達芬奇這樣偉大的人,他們都是無論看到什麼東西都是馬上聯想思考,不停發問。諾貝爾幼兒園也是這樣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的。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以色列人的安息日是禮拜五日落到禮拜六日落,這一天什麼都不做。不是在家睡覺,而是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比如:我這禮拜做了什麼對不起主的事;什麼地方沒有盡到我的努力;接下來該做什麼……

他們相信,一個人如果真的有價值,真的有創意,不需要每天都很忙。另外,他們認為,以色列有今天要感謝上帝、耶和華、聖母瑪利亞,安息日是紀念神對猶太人的保護。

以色列周圍全是敵人,比如沙特、埃及、也門、阿聯酋、敘利亞、黎巴嫩……所以,以色列人最關心的是國家要怎麼活下去,吃喝玩樂不是最重要的。

我在以色列只吃了20樣東西,其實也沒什麼好吃的。以色列菜非常清淡,因為他們想騰出腦子用心把國家、企業做好,而不是吃得腦滿腸肥,不再思考。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特別感謝

上海交大海外項目中心」提供照片

餘世維以色列見聞|這裡沒什麼好玩的,但我對它念念不忘!

關注「世維學社」,get完整版餘世維老師的職場演講視頻,

因為實用,所以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