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一代雄主功在千秋,為何反遭後人詬罵,死後被釘恥辱柱上?

在大多數人眼裡,隋朝的第二個皇帝楊廣是一個荒淫的皇帝,是個昏庸的亡國之君。他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亂用民力,使得百姓民不聊生。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楊廣卻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實幹家。他平定陳朝,統一天下,修建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還積極開疆拓土,平定吐谷渾,通絲綢之路,迫使突厥分裂。且其詩文更是一絕,被歷代名家所稱頌,其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稱為堪稱為一代不世之奇才。

一代雄主功在千秋,為何反遭後人詬罵,死後被釘恥辱柱上?

因此,楊廣可稱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隋唐盛世這是一個永遠不可繞過去的名字。然而,卻因天下大亂,國家覆滅,身遭橫死,被後來的李唐王朝貶稱為“隋煬帝”。其實他真正的廟號諡號是隋世祖明皇帝,可簡稱隋世祖或隋明帝。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史書稱他“美姿儀,少聰慧”。隋朝建立後,被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二十歲時,為南征討大軍主帥,揮師滅亡了陳朝,使自西晉以來分裂已達數百年之久的中國大地再歸一統。之後在他主政江南的十年間,廣為招攬人士,推廣文教,有效的促進了南北的混一。

即位後,楊廣懷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遠大志向,開始了他的一番大作為。他始典定科舉制度,建進士科,恢復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並削奪了高門士族的權勢,提拔平民人才。又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使全國的南北運輸大為便捷成本大大降低,南北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得以通暢。

一代雄主功在千秋,為何反遭後人詬罵,死後被釘恥辱柱上?

而在對外軍事上,楊廣也有一番作為。他陸續攻滅了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還親率大軍遠涉海拔數千米的高原,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其在位僅五年,就使隋朝國勢達到華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時期。其戶口數即使是唐朝鼎盛時期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時也遠不能及,直到天寶年間方始超過。

因此可以說,楊廣其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有作為的君王。他之所以最終導致亡國,很大一部分原因並不是現在人們所說的昏庸無能,而是恰恰相反,是他太有想作為,太過於銳意進取了。他平南陳、定突厥、徵吐谷渾,又通運河、開科舉、徵高麗,欲成一代王業,他所做的很多政治經濟措施也是功在後世,利在千秋。

一代雄主功在千秋,為何反遭後人詬罵,死後被釘恥辱柱上?

但因其步子邁得太大,讓剛剛經歷過數百年分裂局面的國家和人民不堪重負,最終使得中國歷史上的一夜繁榮,頓時香消玉隕,再無蹤跡。而隋後的唐王朝為了自身地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又往往會有意的抹黑渲染楊廣的一些所作所為,遂使得楊廣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暴君的名號,被永遠的釘在恥辱柱上,任後人詬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