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祭死墓”與一個煤礦的關閉有什麼關係

“祭死墓”與一個煤礦的關閉有什麼關係

小時候,在老家,常聽老人說“我都快進‘祭死墓’的人了”,不懂是什麼意思。後來,聽老人訪古,才知道有一個傳說:古時候人只要活到60歲,就沒用了,必須進墓裡去等死,這個墓就叫“祭死墓”。所以農村老人五十多歲了,就自稱快進“祭死墓”的人了。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皇帝,認為人活到60歲後,年歲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再創造財富了,只是消費。因為當時經濟不發達,物質貧乏,不夠用。皇帝便頒佈了一個法令,“人活到60歲不死就活埋”。逼得老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於是便有了“祭死墓”。話說某年京城被洪水淹了,持續幾天退了大水後,在城門上發現了一隻如牛大的怪獸,樣子有點像老鼠,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也有另外一個版本,傳說是某外邦為難天朝,進貢一怪獸,如認不出,就割地賠款之類。後話是一樣的,說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就住進了“祭死墓”,兒子每天來送飯和水。出現怪獸後,兒子告訴了祭死墓裡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果真,那怪獸看見狸貓後全身顫抖,一竄而逃,狸貓緊追不捨,不久怪獸就死了,原來那就是一隻老鼠。皇帝要賞賜兒子時,兒子提出,不要地畝銀兩,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就行。從此,活埋60歲以上老人的法令就廢除了。

傳說很荒誕, 祭死墓其實誰也沒見過,查歷史也未發現活埋人的記載,應該僅僅是傳說而已。只是,最近有一件事,和“祭死墓"很相像,而勾起了我的記憶。2016年10月13日,在長治市北郊,一個建礦90年曆史的老礦被永久的封井了,說到這裡,您就應該知道了,對,他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晉冀魯豫邊區接管的第一座煤礦——石圪節煤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猶如一位九旬老人安詳地走完一生。然而,正如它過去幾十年中以艱苦奮鬥、勤儉辦礦的‘石圪節精神’勇立中國煤炭工業潮頭一樣,在此次煤炭行業去產能浪潮中,石圪節煤礦再次充當‘先行者’。”這是官方報道里的原話,報到還寫了石圪節封井後若干轉型之路,好像封井就是一場值得狂歡一般的盛事。其實,石圪節煤礦資源的枯竭並不是今天的新鮮事,早多年前已經沒有煤了。轉型發展,一直在進行,也不是今天突然的事。只是,一個90歲的老礦井,它承載的歷史一下子被一堆新鮮混凝土封住了,就好像一個60歲的老人被趕進了“祭死墓”一般。它本來還應該有更好的出路。

“祭死墓”與一個煤礦的關閉有什麼關係

石圪節煤礦是一座已有90多年曆史,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礦。1920年左右,石圪節這一片土地上就開始有煤礦開採,但是這些煤礦都是在某些資本家或官僚資本手中。日本侵華時期,又被日本人侵佔。1945年8月18日,在黨的領導下,礦工起義,石圪節煤礦回到了人民手中,成為了我黨在晉冀魯豫邊區接受的第一座煤礦。1963年被敬愛的周總理樹為全國工交戰線勤儉辦企業的五面紅旗之一。1990年再度被樹為全系統學習的榜樣,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石圪節題詞、贈言。1991年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又親切接見了石圪節礦風報告團,號召全國向石圪節學習。

就是這樣一個既有歷史又有文化的老礦,卻沒有人來發掘他的歷史和文化,只是簡單粗暴的封井了事,任其自然消失。把一個已經資源枯竭的老礦封井,作為完成減產任務,領導是完成任務了,一段輝煌歷史卻要說拜拜了。前些年,到過大同,在到雲岡石窟的路上,看到一個“晉華宮礦”。在2000年左右,晉華宮礦就獨闢蹊徑,開發了中國第一、亞洲唯一的“井下探秘遊”項目,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又取得了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晉華宮“煤礦井下探秘景區”是充分利用井下開採完的邊角工作面開發設計的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工業特色旅遊項目。主要景區位於地下300多米深處距今1.4億年之久的侏羅紀煤系。景點依次分佈有原始採煤、炮採、普採、高檔普採、綜採和綜合掘進六個工作面,工作面全部採用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工具、設備,通過採煤職工的現場演示,真實地再現不同採煤時期不同設備的採煤過程,使遊客更直觀地瞭解各個時期的採煤方法、發展過程及煤炭開採發展史。

晉華宮礦一個正常生產的礦,都可以搞井下旅遊,我們一個已經停產的礦,既不怕透水,也不怕冒頂,為什麼就不行呢?我們的石圪節煤礦,歷經一個人拖一個筐爬著進進出出的老鼠洞一樣的原始採煤,牲口車一趟一趟進進出出的採煤,直到後來的大型綜採,完全就是一個採煤發展史的活化石。如果建設一個全國獨一無二的“採煤博物館”來展示他的歷史文化,那將是石圪節的又一次騰飛。 “老礦工杜金明在煤礦工作40多年了,自聽說礦井要關閉,他心裡就一直堵得慌。一天晚上,老杜想再去他曾經無數次進出的井口看一看,走到一半眼淚就出來了。‘捨不得這個礦。礦井關閉了,就像一家人散了一樣……’老杜哽咽著說。”這也是石圪節封井官方報到的一段文字,我相信這是真實的。人都是有感情的,為什麼不把人的這段感情用另一種方式記錄下來呢?據說,辦井下旅遊的設想,石圪節礦也有過,並且還做了相當一部分工作,某位分管省領導還簽了字,只是不知道後來為什麼竟然無下文了。晉國資黨委〔2015〕14號,中共山西省國資委委員會《關於推薦石圪節礦為全省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報告》中稱:“時代在變遷,經濟在發展,而石圪節礦卻走到了資源枯竭、礦井關停的地步。新一代礦領導沒有氣餒,沒有退縮,

他們把井下停工的設備一如既往地保養著,希冀有一天能夠成為井下觀光旅遊的景點。他們說,資源可以在我們這一代領導手中枯竭,但石圪節精神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斷流。”問題出在哪了呢?

“祭死墓”與一個煤礦的關閉有什麼關係

兒時記憶的閘門打開了,想關也不容易。我又想起了一個甜蜜的事情,我家有個聚寶盆一樣東西,在箱子裡由我媽鎖著。就是一個大鐵皮盒子,等我識字的時候,我認識了上邊寫的三個字“寶塔糖”。就是這一個寶塔糖盒子,小的時候,媽媽常從裡邊掏出幾顆糖來給我和弟弟妹妹,嘿嘿,打蟲用的。吃完那種紅紅黃黃綠綠的小錐形狀糖了,媽媽也捨不得扔掉糖盒子,又在裡邊放上了其他東西,每到過年的時候,媽媽總是從裡邊掏出柿皮子、黑軟棗、洋糖等,我覺得那就是一個聚寶盆,從來沒見掏完過。

一個用完的糖盒子,又被我媽利用了若干年,這就是艱苦樸素。艱苦樸素,克勤克儉也是石圪節不滅的精神。只是一個沒有上過學的農村婦女所擁有的智慧,不一定是一個上過正規大學坐在主席臺上決策的領導就能比得過。就比如,把一個石圪節這樣的寶庫用一堆水泥封住,卻四處去討飯吃一樣。還在四處訴苦,資源枯竭了,沒辦法啊,可憐可憐吧!

“祭死墓”與一個煤礦的關閉有什麼關係

“祭死墓”與一個煤礦的關閉有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