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南明江北四镇兵力有多少?哪位大将最有气节?

说起江北四镇,其实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过这个词。比如我,80后,上中国历史的时候,只知道明朝被李自成攻灭于1644年。至于崇祯皇帝,在那时的书中,乃是腐朽暴虐的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不像现在一样,有很多人同情。而且,我只记得书里有提到施琅打败明郑,康熙统一台湾,那是1683年的事。南明其余前后39年,基本就一下略过了。正因这个原因,对于江北四镇这个南明前期的重要势力,我相信很多朋友并不了解。

那么,什么是江北四镇呢?他们兵力多少?结局如何?

一、何谓江北四镇?

史可法身边小官应廷吉亲历了很多大事,他后来写了本书,《青磷屑》,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里面写到——

甲申年(1644)六月,“朝议封黄得功为靖南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高杰为平兴伯,是为四镇。左良玉、郑芝龙、唐通等进爵有差。”

南明江北四镇兵力有多少?哪位大将最有气节?

从中可知,四镇为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其中,高杰是李自成一方的降将;

黄得功也算一员勇将,《明亡述略》中记载,“其为人好饮酒,善用铁鞭,既醉,提鞭酣战,勇气百倍,军中呼为黄闯子;而行兵严纪律,其下无敢犯法,所至人感其德。定远、庐州、桐城皆为立生祠。一时名将如曹文诏,早死不竟其功,而左良玉养贼自重,邓圯、许自强辈尤龌龊庸懦不足数,江淮间皆倚得功为长城云。”

同一本书中记载,“刘良佐尝乘班马破贼,军中称花马刘。刘泽清略涉文艺,性凶忍”。

顾诚《南明史》中写到,“四镇的形成,不是在为明室收复失地中作出过什么贡献,而是在策立上对朱由崧(弘光帝)个人有功。就弘光、马士英而言,需要凭借他们的兵力慑服江南士绅;四镇也自恃有功,‘天子乃我辈所立’,从此骄悍跋扈,一味麕(音:军,义:一种鹿)集于南直隶江北地区争夺善地以自肥,进而挟制朝廷。”

那么,江北到底是哪里呢?

字面意思,就是长江以北。具体而言,按《小腆纪年》中,史可法的说法,“从来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当酌地利设四藩:以淮、扬、庐、泗自守,而以凤、徐、滁、六为进取之基;督师驻扬州,居中调遣。”

也就是淮安、扬州、庐州、泗州四地。主要位于江苏、安徽一带。

二、他们有多少人?

《南明史》在说到四镇时,只提到,马士英得知高杰手下有兵三万,马骡九千,便写信让他驻徐州,听自己节制。

南明江北四镇兵力有多少?哪位大将最有气节?

《小腆纪年》说,甲申年十月,“明定兵额,江北督抚、四镇各额兵三万,楚抚额兵一万,京营额兵万五千。四镇各本色米三十万石、银四十万两”。史可法的奏折里也说到,“每镇额兵三万人,岁供本色米二十万、折色银四十万”。

刘宗周在退隐之时,上折痛陈,“四镇额兵各三万,不用以杀敌而自相屠戮;日烦朝廷讲和,今日遣一使、明日遣一使,何为者?夫以十二万不杀敌之兵,索十二万不杀敌之饷,亦必穷之术耳!”

可见,当时四镇之兵,理论上在十二万左右,实际当然是有多有少。毕竟,他们一切自理,兵越多越有理由征米征钱。

三、四镇结局如何?

江北四镇不但未能抵挡住清兵的进攻,反而为祸不少。总结当时人的记载为一句话就是——

抗清无功,扰民有术。

因为当时朝廷没什么钱拿出来,只能“一切军民听统辖,州县有司听节制,营卫原存旧兵听归并整理,荒芜田土听开垦,山泽有利听开采;仍许于境内招商收税,以供军前买马制器之用”,导致“四镇各私设行盐、理饷总兵、监纪等官,自画分地,商贾裹足,盐壅不行。各私立关税,不系正供;东平则阳山、安东等处,兴平则邵伯、江堰等处,多凶横掠民,民不聊生”。

南明江北四镇兵力有多少?哪位大将最有气节?

朝廷给很多空白委任状,你们自己筹款打清兵。大家想想,能搞出什么好事来?所以《青磷屑》里应廷吉说,史可法满是悔恨地对他讲,“天下事决裂至此,职由四镇,尾大不掉。昔之建议封四镇者,高弘图也;从中主张赞成其事者,姜曰广、马士英也;依违无所救正者,余也”。

四镇之中,高杰往总兵许定国营中催促出兵,被早有意降清的许定国杀害;

刘良佐、刘泽清则都投降清朝。刘泽清还率军攻打黄得功,黄得功兵力不敌,坚决不降,中箭之后,“以矢自刺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