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最愛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

一木二影


由於工作來原因輾轉在城市間,品嚐過多個城市粽子的味道,味道各有千秋,風格迥異。粽子分為南粽和北粽,北粽相對來說種類單一,食材主要是糯米,外皮用蘆葦葉包裹,北方粽輔材較少,通常人家只往粽裡放一些紅棗或栗子。南粽則品種繁多、多滋多味,粽子裡的食材十分豐富,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粽子的味道和品種哪裡最為豐富,廣州的粽子當仁不讓屬於翹首。在廣州生活了三年,儘管離開廣州快十年了,但粽子的香味至今縈繞腦海,想著就不自覺的嘴裡多了些饞涎。

在廣州生活期間,早茶是少不了,但很多時候,選擇買粽子作為早餐是常事。在街邊的拐角處,都能遇到買粽子的食檔,路經時買一個四方粽作為早點。未走近早點食檔,就聞到粽香味,也能聽到買粽阿婆熱情開朗,笑容滿面的招呼聲,粽香和親切的聲音完美的雕鑿在腦海中,至今歷歷在目。廣州的粽子大致分為兩大類:鹹粽和甜粽,鹹粽又分為鹹肉粽、裹蒸粽兩種,甜粽分為豆沙粽和梘水粽兩鍾。

在廣州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恩平、台山和肇慶是出名的“粽鄉”,儘管傳統的粽子按大類三地都產鹹粽和甜粽,但各有特色,味道風格迥異,作法也不雷同,各有秘製絕技。最愛恩平的傳統鹹肉粽、五彩八寶粽,台山紅豆梘水粽。

恩平的傳統鹹肉粽

恩平傳統鹹肉粽主材精選本土種植的糯米,做之前將糯米洗淨,侵泡3-4小時待用;精選新鮮的瘦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將肉條醃泡在放有味精、白糖、酒、鹽、生抽器皿中浸泡入味,將綠豆磨碎然後蒸煮做成豆蓉備用。精緻的食材,完美的工藝,做出的粽子味道絕對不會令人失望。恩平的粽子用“蓢古藤”捆綁粽葉,蓢古藤的韌性比較好,肉粽在蒸煮的過程中會縮水,捆綁粽葉的蓢古藤會隨著粽的收縮而收縮,這樣整個粽子不至於鬆散,香氣從粽子裡溢出。打開蒸好的粽子,生抽的色澤染滿了粽身,糯米的清香夾雜著瘦肉清爽肉香,不禁滿嘴讒涎,迫不及待地的咬一口,粽身“彈牙”,綿柔適度,內裡的綠豆蓉順咬口處滑進嘴裡,如一汪絲滑的甘泉,伴著糯米和瘦肉清香,充盈鼻腔,而內裡瘦肉由於侵泡入味,又經過蒸煮時糯米香的浸潤,吃在嘴裡香爽筋脆,味道既不柴也不油膩,“舒口增欲',久吃不膩,味感縈繞經年而不忘。

恩平的五彩八寶粽

五彩八寶粽是恩平的招牌粽,宗內有八中食材混搭在一起:糯米、綠豆、花生、香菇、瑤柱、蝦米、蛋黃、肥豬肉。 將精選的糯米多次淘洗,直到淘米水清澈為止,浸泡3小時以上備用;把新鮮的肥豬肉切成長寬度適宜長條;香菇也要提前浸泡,待泡軟後,去蒂切成小條狀;再將豬肉、香菇、瑤柱、蝦米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醃2小時;鹹蛋黃切半備用。 粽葉不僅要洗淨,且要放清水中浸泡一晚,既保證粽葉新鮮,又因浸泡而愈發柔韌。製作時取2張寬闊的粽葉,在粽葉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先舀入一半糯米,然後放入豬肉、香菇、瑤柱、綠豆、花生、鹹蛋黃等餡料,再舀入糯米填滿,接著將餘留的粽葉折邊覆蓋住漏斗冒頂,用棕繩在粽腰處綁紮扎打結;粽子做好後放入鍋中,水不宜太多,以水蓋過粽子正好,用中火慢煮2小時左右,斷火取出;撥開八寶粽粽葉,露出五彩粽身,色澤誘人,食材混搭的的粽香,清香四溢,僅聞香就讓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的咬一口,內裡餡味鮮滑舒爽,帶著綠豆和花生的佐香,恰到好處的油汁,香菇、瑤柱、蝦米的鮮,蛋黃的綿香,讓自己的味蕾愜意頓生,久爵而不想吞嚥,人為什麼要巴拉巴拉嘴,不停的巴拉,充分享受食材對味蕾刺帶來的愜意感。

台山紅豆梘水粽

台山的紅豆梘水粽屬於甜粽,這也是我愛吃的粽子,吃慣了肉粽,換換甜粽另有一番風味。台山紅豆梘水粽對紅豆沙製作很有講究,先將紅豆淘洗乾淨,不能有沙粒,泡製8小時,泡製過程中要經常換清水,以免紅豆被汙染而變味;將泡製好的紅豆高壓蒸煮至熟,將白砂糖或蜂蜜加入紅豆中,開始攪制紅豆,直至紅豆變成粘稠狀,如流動的沙。剝開煮好的紅豆梘水粽,粽葉香、豆香和糯米完美的混搭在一起,清香怡人,粽身嫩白,一口咬下去,內裡豆沙順牙縫“流”進嘴裡,甜爽適度,伴隨著糯米柔韌,甜爽在牙與舌尖的味蕾中來回徜徉,梘水味充盈嘴鼻,口感韌而粘連,味感甜而膩人,爽口愜意。

當然廣州的粽子 肇慶裹蒸棕是人們愛吃的粽子之一,但不是我的”口味“。除了上述幾種經典的粽子外,還有菠籮棕、蜂蜜涼粽、陳皮牛肉粽、魚香荷葉粽、百果粽子等等,在此不再一一枚舉。粽子不僅是一種美食,粽子也是一種文化,承載一份對歷史偉人的緬懷,今天是端午節了,粽香現已充盈城市的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居家住戶,端午粽香情,情繫千家萬戶。祝大家端午節惠安!


張浩7369


我最愛的粽子味道,現在市場很少有賣的了,就是兒時母親親手包的小米+花生米的粽子,現在想想那甜糯滋味依然在口邊,很是想念。

我小時候很挑食,按照母親說法,那時候農村那麼貧窮,本來就沒啥好吃的,我還挑三揀四,不好養活。

比如大棗補血,可不知為什麼,我只吃新鮮的生棗,一層皮的小酸棗也吃得歡快,可一旦大棗包裹到粽子裡,我就非常討厭那個味道,每次要把大棗偷偷扔掉,都會被母親教育上半天。可這個真沒辦法,吃不吃與營養高低無關,我油鹽不進,就是不吃。

所以那些年,母親端午節包粽子時,會再泡一些花生米,包一些放了花生米的小米粽子,她知道,這個是我最愛的味道。

包粽子絕對是技術活兒,有經驗的農村女人,包的粽子所留空間合適,既能保證米吃水漲大能放開身,又能保證成熟後粽子緊緻好看。

包粽子的小米要選粘性高的,或者直接用大黃米。而且小米很耐火,就像熬稀粥一個道理,煮不到時間,米粒不糯,根本不好吃。所以煮粽子要耐心,又是大火又是小火的,光煮粽子就得6個小時左右。

煮粽子時候,同時放入洗乾淨的雞蛋一起煮,粽子雞蛋也沾染了粽葉的清香與米香,比白水煮雞蛋好吃許多倍。自從有了花生小米粽子,端午節就成為兒時我一心一意盼望著的節日了。

這些年生活好了,超市裡肉粽、蛋黃粽、甜粽、鹹粽,五花八門的粽子,選擇機會越來越多,卻再也吃不到兒時母親包的花生小米粽味道了。

小腦萎縮的母親,現在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認識了,更不記得端午節,也不知道姐姐在陰曆五月初一折來的幾支艾代表什麼,她擎舉著一支艾,笑得像個孩子。而我們,也就當母親是孩子,在五月初一,給她過小端午節,祈願她無病無災,健康每一天!

端午節,你還會親手包粽子吃嗎?


阿兮隨筆


我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人,我們家鄉對端午節也比較濃郁,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包粽子。

但是我們家鄉的粽子並不像在上海楓涇古鎮和朱家角古鎮吃到那麼多品種的粽子,什麼蛋黃肉粽啊,鮑魚粽子、裹蒸粽子、XO醬粽子。我們家鄉只有糯米粽子和紅豆粽子。

而紅豆哦粽子可以說是我記憶力最喜歡,最嚮往的味道了。苗家人比較講究,粽子葉都是子去村外採摘下來。用清水洗淨,然後再水煮,才開始包。


我們苗家人喜歡包的粽子基本都是枕頭形狀的。很可愛,但是粽子個頭大,基本上一個人吃完也是非常膩了。所以才會選擇在糯米里加入紅豆。

而苗家一般包粽子都是幾個姑娘婦女一起來,一邊唱著愉悅的苗族歌曲,一邊開心的包粽子。整個過程非常歡快。

用稻草包的粽子,煮開後瀰漫著稻草和粽葉的香味,再加上糯米和紅豆的清香,非常誘人。

而且柴火煮的味道也不一樣,不僅糯,而且還很香。只是因為近幾年都在外面工作,沒有機會再品嚐到家鄉的紅豆糯米粽子了。


潘昶永


你最愛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又快到一年端午節了,粽子的種類繁多,你最愛的粽子是什麼樣的呢?

這個世界上,惟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說到吃,我的口味是不挑食兒,但是粽子例外。

上午剛發了一個和端午節相關的微頭條,今晚就看到了這個最愛吃的粽子的問題,也算有緣。我想說的是,我是河南人,卻不喜歡又甜又膩的這種北方口味的粽子。在#粽情端午#話題下,我不說假話了,我最喜歡吃的確實南派的粽子。---有肉有蛋的鹹粽子。這個不是說不愛家鄉的美食,是在是口味的偏愛而已。

我們家鄉的粽子,主要還是以甜味為主的,千百年一直這樣子的。主要的原料就是糯米,花生和紅棗了,味道也很好吃,又甜又糯的,但是不敢吃多,會有腸胃撐漲感,一頓吃上幾個河南粽子,管兩天不餓。

贊完老家的粽子咱們開吃南派的粽子了,南鹹北甜是主要的特色。最愛吃的廣東粽子,是在南方上班的時候,記得那年在南方過的端午節,然後有公司派發的五花肉蛋黃粽。剛打開肉粽的時候嚇我一跳,我說這裡面有肥肉怎麼吃的呀?看著別人津津有味的吃下,我禁不住的小口咬了一口。

我的天呀!真的太好吃了。沒想到五花肉包的粽子也是這麼的美味可口的啊。肉和蛋黃滑膩可口,但絕對沒有那種肥肉的油膩感,可能是裡面的蛋黃,糯米和各種豆類祛除了肥肉的油膩了吧?聞著粽葉的清香,咀嚼這蛋黃的鹹香,你會覺得這種民間的美食,要是天天的吃到該有多好!

又快到201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真的還想吃南派的五花肉蛋黃粽啊。家裡的甜粽就留給家人吃吧。現在家裡開始準備端午節用的艾草了,艾草驅蚊驅蟲驅邪,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祥納百福!


農村老俗話


6月18日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現在的大街小巷都是粽子的味道, 我也不例外,早早就買了3公斤糯米,紅棗和葡萄乾家裡都有,甜味粽子,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必須加紅棗和葡萄乾在裡面,這是一個家庭的節日傳承,現在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依然要照原樣傳下去,所以家人也是喜歡這樣的味道,也最愛吃這種味的粽子了。

我家在新疆,這是盛產各種乾果,這裡人的也喜歡用各種乾果包粽子,我就用了哈密瓜脯、紅棗、葡萄乾、鷹嘴豆包過粽子,新疆人也基本用這些包粽子,這些基本都是甜味的,也有喜歡有牛肉、蛋黃包粽子的,是鹹味的,我一般都包不同味道的粽子,但是還是比較喜歡吃甜味的,因為這裡盛產牛肉,畢竟過節嘛,粽子味道豐富些好,有節日的氣氛。

至於粽子的葉子,我一般都用父母祖籍的粽葉,就是竹子的外皮,父母的祖籍在內地,那裡盛產各種竹子,每年的春天,竹子出來了,就有竹子皮,當地人就會去上山撿回來,清洗乾淨,用清水煮煮消毒,用它包粽子,特別的竹香味濃,而且這種竹子粽葉,可以反覆利用,每次吃完以後就清洗乾淨,捲成桶形狀,掛起來自然晾乾,等到來年,在清洗乾淨,用清水煮煮消毒,就可以包粽子了,這種竹子外皮,越煮越香,粽子就軟糯香濃,竹子味道就更濃了,這樣的竹子外皮包粽子,是當地人的傳承,一代代就這樣傳下去的。

我家每年的粽葉,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內地的親戚,幾乎每兩年都給我送來這樣的粽葉,我都保存好,留著每年包粽子,家人也喜歡了這樣的口味,幾乎不吃外面買的粽子,都習慣了竹香味濃的粽子,更喜歡吃紅棗和各種乾果的甜味粽子。

我是頭條號天山可可,原創美食達人,家常菜、麵食、早餐都有,擅長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菜譜,記得關注我喲!


天山可可


又是龍舟賽起,粽子飄香的日子了。看見“粽子”兩個字,就不由得口水直流。我最喜歡吃的,便是家鄉粽葉和糯米包的素粽子。

端午前夕,小小的我,就會被小姑姑和小叔叔叫上,去摘粽葉。家門口是我們的吃水井,每年叔叔們都會下井清洗一次,特別乾淨清甜,那時候,每天放學,跑得滿身是汗,直接拿起瓢舀了剛吊上來的井水就咕嚕咕嚕地往肚裡灌,可比現在的可口可樂、雪碧什麼的好喝得多,而且特別甘洌健康。

我們就是把這剛摘下來的新鮮粽葉,放入剛剛從門口井裡打上來的井水裡。水清葉綠,把手伸進去,在粽葉叢中捉謎藏,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記憶中涼涼的井水,清得可以看見盆裡哪怕一粒小灰塵,碧綠碧綠的新鮮粽葉,宛如一片片薄薄翠綠的翡翠,比翡翠更妙的是,粽葉雖然離開了樹幹,卻仍充滿著生命力,在水裡均勻地呼吸。

不一會兒,我和小姑姑就開始刷洗這泡了一會的粽葉。廚房裡的奶奶,早早地就已將雪白的糯米泡好了。等粽葉一洗完,放進小竹簸箕裡稍微滴乾水,便開始了我們的包粽子大業。

包粽子的主力是小姑姑和嬸嬸們,有時候還會有村裡其他的姑娘媳婦們端著自家喜好的粽葉和泡好的糯米,在門前的井邊上,圍坐一起,一邊清爽地包著粽子,一邊有說有笑的,把我們那一條屋簷下的麻雀都驚跑了。不過在屋簷頂上壘窩的燕子們,倒是不管不顧地飛來飛去,也不知它們在忙碌什麼。

那時候的我,最是開心了。現在回憶起來,心裡都湧滿了當時那種純真喜悅的歡樂。我和小夥伴們招呼在一起,在旁邊玩水的有,假裝一起包粽子,實則是在搗亂的有,和別家小姑娘一起商量著粽子熟了趁機換粽子來吃的有……那種心無芥蒂的純粹的歡樂,如同碧玉般的粽葉,雪白的糯米,清澈透明,漂浮在家鄉的井水裡,深不見底,卻流光溢彩,貫穿了我整個童年的記憶。

粽子包好了,姑娘們、媳婦們端起各自的竹簸箕起身回家。

我跟在姑姑的腳邊一起進了廚房,目不轉睛地盯著粽子被奶奶和姑姑一個個放進鍋裡。柴火在爐子裡噼裡啪啦地響著,小叔叔蹲在爐子旁添柴加火。我歪著頭盯著爐子裡的火苗,心裡在唸叨,快點熟啊,快點熟啊。

奶奶和姑姑都已經坐在客廳和大家一起聊天說話。我一會跑出去拽著奶奶的衣袖問粽子幾時能熟,一會又跑進廚房看看火旺不旺。忙忙碌碌地跑進跑出好幾個來回,我終於從鍋裡冒出的白氣裡聞到了一點點的粽子香,立刻撒腿跑去客廳拉著奶奶進來,要她揭開鍋蓋看看粽子熟沒熟。奶奶一邊說著還得一會,一邊拗不過我,揭開了鍋蓋,用筷子夾起一個粽子看了看,我剛舉起手來準備拿,卻見奶奶又放回了鍋裡,笑著拉著我的手說,還沒熟透呢,再等會,啊。我嚥了咽口水。點點頭,跟著奶奶出去,和姑姑叔叔們一起玩。不一會兒,粽子的清香從廚房溢到客廳,把正玩得不亦樂乎的我喚醒了,猛然想起惦記的粽子,立刻跑進廚房,奶奶也緊跟來進來,揭開鍋蓋,還是先夾起一個粽子看了看,這回沒有放進鍋,而是放到碟子裡,讓叔叔打開,用筷子將晶瑩剔透的糯米糰拔開,又是一陣撲鼻的米香和著粽葉清淡的味道,我在旁邊手舞足蹈,大喊,熟了熟了,可以吃了!奶奶也笑著說,是啊,熟了熟了,可以吃了,話沒說完,已經用筷子夾起一塊放嘴裡吹了吹,而後放到我已經張開的口裡,至此,我無限渴望的眼睛得到了一點點的滿足。

客廳裡,姑姑已經乘好一小碗白糖,將奶奶端出來的熟粽子拿了一個來,剝開,放餐桌上晾著,我拿了一根筷子,一把插進裸露的晶白的粽子上,將其中一個角伸進糖碗裡,蘸滿了白糖,一口放進嘴裡,又糯又甜,那種軟軟地在舌尖上碰觸的甜蜜蜜的感覺,恐怕只有在那時候才有吧。

那時候,村裡是熱鬧的,你來我往,我們家的粽子熟了,總要給左鄰右舍都送上幾個,回來時,手裡也都提著左鄰右舍們回贈的自家做的粽子。雖然是同樣的做法,但吃進嘴裡,仍是有不一樣的味道。但那種歡樂勁,卻是家家都一樣的。

後來離開家鄉,發現粽子的吃法有很多,有的裡面包各種肉的,包各種甜餡的,但獨愛小時候那口蘸滿白糖的什麼也不包的軟甜軟甜的淨糯米粽。

雖然不能再回到小時候,但回憶起來,卻好像又和曾經的那些親人一起,彷彿奶奶的笑容,爺爺的聲音,父親端坐的姿勢,還是那樣,一點都沒有變。遠離家鄉,難得再吃上家鄉自做的粽子,但知道家鄉的人們仍是年年如此地包著自家的粽子,便想著家裡的那些小孩兒們也是和當年的自己一樣歡樂。只是可惜,家裡那口老井,早已年久停用了。旁邊的青石板上,長滿了青苔,彷彿當年的歡樂,都已經長進了綠綠的青苔裡,年復一年地生長著,提醒我們這些散落遠方的遊子們故鄉的水、故鄉的粽葉、故鄉的糯米、左鄰右舍的來來往往,和那餐桌上一家人圍坐著蘸滿糖後往嘴裡送的香糯粽子。

我愛家鄉的粽子,無論走到哪裡,吃著包著何種餡的他鄉粽子,始終,能吃到家鄉的味道,從未淡忘,也不會淡忘……


(本文所寫是原創,八十年代初的童年真實回憶,只可惜當年沒有相機手機,未能配當年真實照片,未免遺憾——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平民詩人


關於粽子的甜鹹之爭,已經不只是粽子了,還有豆腐腦,上學的時候,有個同學在吃炒麵,她是山西的居然放的是鹽,我吃了二十年炒麵,都是放糖,她表示沒聽說炒麵放糖,我嚐了一下,哎呦,蠻不錯,口感一樣,風味完全不同。


我是山東人,所以從小到大一直吃的都是棗粽子,現在生活好了,粽子配料也豐富起來,現在粽子裡也會加一些花生豌豆之類的,我個人不太喜歡吃蜜棗的,總覺得蜜棗太甜,還有一股說不上的味道。





我自己包過幾次,本來想包肉的,但是我怕搞砸了,所以沒敢,包的時候用了一個粽葉,結果包成了平三角,後來我用了兩片粽葉,相當於加寬,好歹包出來了一個立體的三角。我們這很多鄰居,在端午之前都會來找媽媽幫他們包,因為他們自己都包不成,要麼是扁的,要麼扎不緊,煮出來可能裡頭都稀軟的,更有趣的是個別的煮成了一鍋粥。



過程很簡單,就是先把新疆大棗和生花生糯米提前一晚泡好,(我們本地的棗說真的,都是那種長得很規則,像個小冬瓜形狀,細長細長的,曬乾的沒什麼肉,大部分是直接吃了,或者蒸熟了用酒釀,做成酒飲棗)粽葉也提前泡好洗淨,然後第二天下午的時候,媽媽會整整包三個小時,滿滿一大鍋。




我不太喜歡剛煮出來的,還是喜歡那種煮完以後用涼水泡著,勤換水,越泡越粘,特別推薦,我是很喜歡裡面放一點豌豆的,因為以前豌豆不是很好買,所以媽媽會把豌豆燙一下,半生不熟的放到冰箱裡凍著,(不知道生著放進去這種半生不熟再包到粽子裡哪種口感更好)用的時候取出來化凍,直接和大棗,花生一塊包進去,一顆粽子裡放和十幾粒就行了,喜歡的就多放一點,它不會很搶粽子的味道,增加了粽子的口感,我是很喜歡這個“面面”的口感的。



現在還沒有品嚐過鹹味粽子,不知道味道怎麼樣,我喜歡吃肉啊!有沒有吃過的小夥伴給講解一下。


風雲一點通


我是北方人,愛吃各類甜素粽子。



我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有粽子,粽子和富有愛國精神的屈原一樣,都在教科書上,每年五月端午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蒸涼糕來紀念和緬懷屈原,其他的風俗,例如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點雄黃酒……一概不知道。



一直到了後來我去外地上學才知道,原來粽子千花百樣,除了甜粽子,盡然還有鹹粽子,粽子裡的餡也是種類繁多,可以是紅棗、蜜棗、紅豆綠豆沙、八寶、玉米、花生、山藥、豬肉、鴨肉、蛋黃……

第一次吃粽子時,是和大學的舍友們,一口氣吃了五個粽子,還不過癮,後來這還被當做糗事一直被舍友們說來逗我。



吃過各類粽子之後,我的味蕾最終回到了甜粽子上,喜歡吃各類甜粽,清爽素雅,剝開清香的粽葉,看著晶瑩軟糯黏韌的糯米緊密的排列在一起,就能輕易的勾起我的食慾,一口咬下去,香滑細膩、軟糯可口、口腔中充滿甜蜜的味道,吃完後還能讓我回味無窮,每年端午的時候,我都把粽子當成一頓午飯來吃,不再吃其他食物。


丁媽親子時光


昨天微信群有人推銷粽子,各種口味都有。我卻遲疑了一會兒,不是為選擇大費腦筋,而是糾結怎麼吃也嘗不到兒時的味道。

小時候,爸媽忙著上班,都是爺爺奶奶照顧我,尤其媽媽回來一趟要好長時間。


童年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跟爺爺去割草喂牛。爺爺在溝裡割,我騎著車子往回送,因為太小每次都送一點。於是,一趟,又一趟送回家,最後一次,爺爺把草捆得嚴嚴實實的,我坐前面,帶我回家。

有次早上,回來正趕上來賣粽子的人,身邊圍了一群小朋友。爺爺給我買了兩個粽子塞給我,他卻不捨得吃。那粽子大大的,拿在手上聞起來香香的。

剝開粽皮,糯米的黏軟伴著棗子的香甜,入口黏而不粘,甜卻不膩,整個粽子吃下來都感覺清甜爽口。可能是太想吃了,竟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


那粽子的味道,帶著兒時美好的回憶,帶著家鄉特有的口味,更帶著歲月的沉澱。

現在回老家,買的粽子小而多味,超市的粽子也是各種式樣,甜的,鹹的,肉的,應有盡有,卻再嘗不到那甜甜的大粽子了。

就像中考前帶孩子們做過的那碗麵的文章,無論變換多少個地方,作者始終無法吃到幼時三伯做的那碗麵的口味。

我想我最愛的粽子的味道是留存在心底對過去的美好記憶罷了!


敏家的小淘氣


小時候,家裡條件也不是很好,對於北方的孩子來說,什麼糯米、什麼肉粽子,都沒聽過,記憶裡,最甜美的粽子還是媽媽包的黃小米的粽子!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走南闖北也見過不少世面。才知道,原來粽子還有葷素之分!晉北的風俗,端午節,戴花線繩,門上貼公雞,包粽子或者蒸涼糕。而小時候吃過的粽子,只有一種味道,純黃小米的粽子!

黃小米的粽子有個特點,當時出鍋,當時吃,還挺軟乎。裡面再包上幾顆紅棗,甜絲絲的,挺好!但是如果涼了再吃,或者第二天再吃,即便加熱以後,也還是發硬的。涼著吃的感覺就跟冬天啃一個凍硬了的窩頭一樣。如果加熱太過了,打開粽葉,裡面的東西都快散開了。

直到後來慢慢長大,包的粽子裡面才開始添加糯米,才有蜜棗,才有各種花樣的粽子。

但如果問我最愛什麼味道的粽子,還是媽媽包的黃小米粽子最好吃!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