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最爱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一木二影


由于工作来原因辗转在城市间,品尝过多个城市粽子的味道,味道各有千秋,风格迥异。粽子分为南粽和北粽,北粽相对来说种类单一,食材主要是糯米,外皮用芦苇叶包裹,北方粽辅材较少,通常人家只往粽里放一些红枣或栗子。南粽则品种繁多、多滋多味,粽子里的食材十分丰富,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粽子的味道和品种哪里最为丰富,广州的粽子当仁不让属于翘首。在广州生活了三年,尽管离开广州快十年了,但粽子的香味至今萦绕脑海,想着就不自觉的嘴里多了些馋涎。

在广州生活期间,早茶是少不了,但很多时候,选择买粽子作为早餐是常事。在街边的拐角处,都能遇到买粽子的食档,路经时买一个四方粽作为早点。未走近早点食档,就闻到粽香味,也能听到买粽阿婆热情开朗,笑容满面的招呼声,粽香和亲切的声音完美的雕凿在脑海中,至今历历在目。广州的粽子大致分为两大类:咸粽和甜粽,咸粽又分为咸肉粽、裹蒸粽两种,甜粽分为豆沙粽和枧水粽两钟。

在广州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恩平、台山和肇庆是出名的“粽乡”,尽管传统的粽子按大类三地都产咸粽和甜粽,但各有特色,味道风格迥异,作法也不雷同,各有秘制绝技。最爱恩平的传统咸肉粽、五彩八宝粽,台山红豆枧水粽。

恩平的传统咸肉粽

恩平传统咸肉粽主材精选本土种植的糯米,做之前将糯米洗净,侵泡3-4小时待用;精选新鲜的瘦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将肉条腌泡在放有味精、白糖、酒、盐、生抽器皿中浸泡入味,将绿豆磨碎然后蒸煮做成豆蓉备用。精致的食材,完美的工艺,做出的粽子味道绝对不会令人失望。恩平的粽子用“蓢古藤”捆绑粽叶,蓢古藤的韧性比较好,肉粽在蒸煮的过程中会缩水,捆绑粽叶的蓢古藤会随着粽的收缩而收缩,这样整个粽子不至于松散,香气从粽子里溢出。打开蒸好的粽子,生抽的色泽染满了粽身,糯米的清香夹杂着瘦肉清爽肉香,不禁满嘴谗涎,迫不及待地的咬一口,粽身“弹牙”,绵柔适度,内里的绿豆蓉顺咬口处滑进嘴里,如一汪丝滑的甘泉,伴着糯米和瘦肉清香,充盈鼻腔,而内里瘦肉由于侵泡入味,又经过蒸煮时糯米香的浸润,吃在嘴里香爽筋脆,味道既不柴也不油腻,“舒口增欲',久吃不腻,味感萦绕经年而不忘。

恩平的五彩八宝粽

五彩八宝粽是恩平的招牌粽,宗内有八中食材混搭在一起:糯米、绿豆、花生、香菇、瑶柱、虾米、蛋黄、肥猪肉。 将精选的糯米多次淘洗,直到淘米水清澈为止,浸泡3小时以上备用;把新鲜的肥猪肉切成长宽度适宜长条;香菇也要提前浸泡,待泡软后,去蒂切成小条状;再将猪肉、香菇、瑶柱、虾米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 粽叶不仅要洗净,且要放清水中浸泡一晚,既保证粽叶新鲜,又因浸泡而愈发柔韧。制作时取2张宽阔的粽叶,在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先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猪肉、香菇、瑶柱、绿豆、花生、咸蛋黄等馅料,再舀入糯米填满,接着将余留的粽叶折边覆盖住漏斗冒顶,用棕绳在粽腰处绑扎扎打结;粽子做好后放入锅中,水不宜太多,以水盖过粽子正好,用中火慢煮2小时左右,断火取出;拨开八宝粽粽叶,露出五彩粽身,色泽诱人,食材混搭的的粽香,清香四溢,仅闻香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的咬一口,内里馅味鲜滑舒爽,带着绿豆和花生的佐香,恰到好处的油汁,香菇、瑶柱、虾米的鲜,蛋黄的绵香,让自己的味蕾惬意顿生,久爵而不想吞咽,人为什么要巴拉巴拉嘴,不停的巴拉,充分享受食材对味蕾刺带来的惬意感。

台山红豆枧水粽

台山的红豆枧水粽属于甜粽,这也是我爱吃的粽子,吃惯了肉粽,换换甜粽另有一番风味。台山红豆枧水粽对红豆沙制作很有讲究,先将红豆淘洗干净,不能有沙粒,泡制8小时,泡制过程中要经常换清水,以免红豆被污染而变味;将泡制好的红豆高压蒸煮至熟,将白砂糖或蜂蜜加入红豆中,开始搅制红豆,直至红豆变成粘稠状,如流动的沙。剥开煮好的红豆枧水粽,粽叶香、豆香和糯米完美的混搭在一起,清香怡人,粽身嫩白,一口咬下去,内里豆沙顺牙缝“流”进嘴里,甜爽适度,伴随着糯米柔韧,甜爽在牙与舌尖的味蕾中来回徜徉,枧水味充盈嘴鼻,口感韧而粘连,味感甜而腻人,爽口惬意。

当然广州的粽子 肇庆裹蒸棕是人们爱吃的粽子之一,但不是我的”口味“。除了上述几种经典的粽子外,还有菠箩棕、蜂蜜凉粽、陈皮牛肉粽、鱼香荷叶粽、百果粽子等等,在此不再一一枚举。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粽子也是一种文化,承载一份对历史伟人的缅怀,今天是端午节了,粽香现已充盈城市的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居家住户,端午粽香情,情系千家万户。祝大家端午节惠安!


张浩7369


我最爱的粽子味道,现在市场很少有卖的了,就是儿时母亲亲手包的小米+花生米的粽子,现在想想那甜糯滋味依然在口边,很是想念。

我小时候很挑食,按照母亲说法,那时候农村那么贫穷,本来就没啥好吃的,我还挑三拣四,不好养活。

比如大枣补血,可不知为什么,我只吃新鲜的生枣,一层皮的小酸枣也吃得欢快,可一旦大枣包裹到粽子里,我就非常讨厌那个味道,每次要把大枣偷偷扔掉,都会被母亲教育上半天。可这个真没办法,吃不吃与营养高低无关,我油盐不进,就是不吃。

所以那些年,母亲端午节包粽子时,会再泡一些花生米,包一些放了花生米的小米粽子,她知道,这个是我最爱的味道。

包粽子绝对是技术活儿,有经验的农村女人,包的粽子所留空间合适,既能保证米吃水涨大能放开身,又能保证成熟后粽子紧致好看。

包粽子的小米要选粘性高的,或者直接用大黄米。而且小米很耐火,就像熬稀粥一个道理,煮不到时间,米粒不糯,根本不好吃。所以煮粽子要耐心,又是大火又是小火的,光煮粽子就得6个小时左右。

煮粽子时候,同时放入洗干净的鸡蛋一起煮,粽子鸡蛋也沾染了粽叶的清香与米香,比白水煮鸡蛋好吃许多倍。自从有了花生小米粽子,端午节就成为儿时我一心一意盼望着的节日了。

这些年生活好了,超市里肉粽、蛋黄粽、甜粽、咸粽,五花八门的粽子,选择机会越来越多,却再也吃不到儿时母亲包的花生小米粽味道了。

小脑萎缩的母亲,现在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了,更不记得端午节,也不知道姐姐在阴历五月初一折来的几支艾代表什么,她擎举着一支艾,笑得像个孩子。而我们,也就当母亲是孩子,在五月初一,给她过小端午节,祈愿她无病无灾,健康每一天!

端午节,你还会亲手包粽子吃吗?


阿兮随笔


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人,我们家乡对端午节也比较浓郁,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包粽子。

但是我们家乡的粽子并不像在上海枫泾古镇和朱家角古镇吃到那么多品种的粽子,什么蛋黄肉粽啊,鲍鱼粽子、裹蒸粽子、XO酱粽子。我们家乡只有糯米粽子和红豆粽子。

而红豆哦粽子可以说是我记忆力最喜欢,最向往的味道了。苗家人比较讲究,粽子叶都是子去村外采摘下来。用清水洗净,然后再水煮,才开始包。


我们苗家人喜欢包的粽子基本都是枕头形状的。很可爱,但是粽子个头大,基本上一个人吃完也是非常腻了。所以才会选择在糯米里加入红豆。

而苗家一般包粽子都是几个姑娘妇女一起来,一边唱着愉悦的苗族歌曲,一边开心的包粽子。整个过程非常欢快。

用稻草包的粽子,煮开后弥漫着稻草和粽叶的香味,再加上糯米和红豆的清香,非常诱人。

而且柴火煮的味道也不一样,不仅糯,而且还很香。只是因为近几年都在外面工作,没有机会再品尝到家乡的红豆糯米粽子了。


潘昶永


你最爱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又快到一年端午节了,粽子的种类繁多,你最爱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世界上,惟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说到吃,我的口味是不挑食儿,但是粽子例外。

上午刚发了一个和端午节相关的微头条,今晚就看到了这个最爱吃的粽子的问题,也算有缘。我想说的是,我是河南人,却不喜欢又甜又腻的这种北方口味的粽子。在#粽情端午#话题下,我不说假话了,我最喜欢吃的确实南派的粽子。---有肉有蛋的咸粽子。这个不是说不爱家乡的美食,是在是口味的偏爱而已。

我们家乡的粽子,主要还是以甜味为主的,千百年一直这样子的。主要的原料就是糯米,花生和红枣了,味道也很好吃,又甜又糯的,但是不敢吃多,会有肠胃撑涨感,一顿吃上几个河南粽子,管两天不饿。

赞完老家的粽子咱们开吃南派的粽子了,南咸北甜是主要的特色。最爱吃的广东粽子,是在南方上班的时候,记得那年在南方过的端午节,然后有公司派发的五花肉蛋黄粽。刚打开肉粽的时候吓我一跳,我说这里面有肥肉怎么吃的呀?看着别人津津有味的吃下,我禁不住的小口咬了一口。

我的天呀!真的太好吃了。没想到五花肉包的粽子也是这么的美味可口的啊。肉和蛋黄滑腻可口,但绝对没有那种肥肉的油腻感,可能是里面的蛋黄,糯米和各种豆类祛除了肥肉的油腻了吧?闻着粽叶的清香,咀嚼这蛋黄的咸香,你会觉得这种民间的美食,要是天天的吃到该有多好!

又快到201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真的还想吃南派的五花肉蛋黄粽啊。家里的甜粽就留给家人吃吧。现在家里开始准备端午节用的艾草了,艾草驱蚊驱虫驱邪,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祥纳百福!


农村老俗话


6月18日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现在的大街小巷都是粽子的味道, 我也不例外,早早就买了3公斤糯米,红枣和葡萄干家里都有,甜味粽子,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必须加红枣和葡萄干在里面,这是一个家庭的节日传承,现在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依然要照原样传下去,所以家人也是喜欢这样的味道,也最爱吃这种味的粽子了。

我家在新疆,这是盛产各种干果,这里人的也喜欢用各种干果包粽子,我就用了哈密瓜脯、红枣、葡萄干、鹰嘴豆包过粽子,新疆人也基本用这些包粽子,这些基本都是甜味的,也有喜欢有牛肉、蛋黄包粽子的,是咸味的,我一般都包不同味道的粽子,但是还是比较喜欢吃甜味的,因为这里盛产牛肉,毕竟过节嘛,粽子味道丰富些好,有节日的气氛。

至于粽子的叶子,我一般都用父母祖籍的粽叶,就是竹子的外皮,父母的祖籍在内地,那里盛产各种竹子,每年的春天,竹子出来了,就有竹子皮,当地人就会去上山捡回来,清洗干净,用清水煮煮消毒,用它包粽子,特别的竹香味浓,而且这种竹子粽叶,可以反复利用,每次吃完以后就清洗干净,卷成桶形状,挂起来自然晾干,等到来年,在清洗干净,用清水煮煮消毒,就可以包粽子了,这种竹子外皮,越煮越香,粽子就软糯香浓,竹子味道就更浓了,这样的竹子外皮包粽子,是当地人的传承,一代代就这样传下去的。

我家每年的粽叶,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内地的亲戚,几乎每两年都给我送来这样的粽叶,我都保存好,留着每年包粽子,家人也喜欢了这样的口味,几乎不吃外面买的粽子,都习惯了竹香味浓的粽子,更喜欢吃红枣和各种干果的甜味粽子。

我是头条号天山可可,原创美食达人,家常菜、面食、早餐都有,擅长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菜谱,记得关注我哟!


天山可可


又是龙舟赛起,粽子飘香的日子了。看见“粽子”两个字,就不由得口水直流。我最喜欢吃的,便是家乡粽叶和糯米包的素粽子。

端午前夕,小小的我,就会被小姑姑和小叔叔叫上,去摘粽叶。家门口是我们的吃水井,每年叔叔们都会下井清洗一次,特别干净清甜,那时候,每天放学,跑得满身是汗,直接拿起瓢舀了刚吊上来的井水就咕噜咕噜地往肚里灌,可比现在的可口可乐、雪碧什么的好喝得多,而且特别甘洌健康。

我们就是把这刚摘下来的新鲜粽叶,放入刚刚从门口井里打上来的井水里。水清叶绿,把手伸进去,在粽叶丛中捉谜藏,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记忆中凉凉的井水,清得可以看见盆里哪怕一粒小灰尘,碧绿碧绿的新鲜粽叶,宛如一片片薄薄翠绿的翡翠,比翡翠更妙的是,粽叶虽然离开了树干,却仍充满着生命力,在水里均匀地呼吸。

不一会儿,我和小姑姑就开始刷洗这泡了一会的粽叶。厨房里的奶奶,早早地就已将雪白的糯米泡好了。等粽叶一洗完,放进小竹簸箕里稍微滴干水,便开始了我们的包粽子大业。

包粽子的主力是小姑姑和婶婶们,有时候还会有村里其他的姑娘媳妇们端着自家喜好的粽叶和泡好的糯米,在门前的井边上,围坐一起,一边清爽地包着粽子,一边有说有笑的,把我们那一条屋檐下的麻雀都惊跑了。不过在屋檐顶上垒窝的燕子们,倒是不管不顾地飞来飞去,也不知它们在忙碌什么。

那时候的我,最是开心了。现在回忆起来,心里都涌满了当时那种纯真喜悦的欢乐。我和小伙伴们招呼在一起,在旁边玩水的有,假装一起包粽子,实则是在捣乱的有,和别家小姑娘一起商量着粽子熟了趁机换粽子来吃的有……那种心无芥蒂的纯粹的欢乐,如同碧玉般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清澈透明,漂浮在家乡的井水里,深不见底,却流光溢彩,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粽子包好了,姑娘们、媳妇们端起各自的竹簸箕起身回家。

我跟在姑姑的脚边一起进了厨房,目不转睛地盯着粽子被奶奶和姑姑一个个放进锅里。柴火在炉子里噼里啪啦地响着,小叔叔蹲在炉子旁添柴加火。我歪着头盯着炉子里的火苗,心里在念叨,快点熟啊,快点熟啊。

奶奶和姑姑都已经坐在客厅和大家一起聊天说话。我一会跑出去拽着奶奶的衣袖问粽子几时能熟,一会又跑进厨房看看火旺不旺。忙忙碌碌地跑进跑出好几个来回,我终于从锅里冒出的白气里闻到了一点点的粽子香,立刻撒腿跑去客厅拉着奶奶进来,要她揭开锅盖看看粽子熟没熟。奶奶一边说着还得一会,一边拗不过我,揭开了锅盖,用筷子夹起一个粽子看了看,我刚举起手来准备拿,却见奶奶又放回了锅里,笑着拉着我的手说,还没熟透呢,再等会,啊。我咽了咽口水。点点头,跟着奶奶出去,和姑姑叔叔们一起玩。不一会儿,粽子的清香从厨房溢到客厅,把正玩得不亦乐乎的我唤醒了,猛然想起惦记的粽子,立刻跑进厨房,奶奶也紧跟来进来,揭开锅盖,还是先夹起一个粽子看了看,这回没有放进锅,而是放到碟子里,让叔叔打开,用筷子将晶莹剔透的糯米团拔开,又是一阵扑鼻的米香和着粽叶清淡的味道,我在旁边手舞足蹈,大喊,熟了熟了,可以吃了!奶奶也笑着说,是啊,熟了熟了,可以吃了,话没说完,已经用筷子夹起一块放嘴里吹了吹,而后放到我已经张开的口里,至此,我无限渴望的眼睛得到了一点点的满足。

客厅里,姑姑已经乘好一小碗白糖,将奶奶端出来的熟粽子拿了一个来,剥开,放餐桌上晾着,我拿了一根筷子,一把插进裸露的晶白的粽子上,将其中一个角伸进糖碗里,蘸满了白糖,一口放进嘴里,又糯又甜,那种软软地在舌尖上碰触的甜蜜蜜的感觉,恐怕只有在那时候才有吧。

那时候,村里是热闹的,你来我往,我们家的粽子熟了,总要给左邻右舍都送上几个,回来时,手里也都提着左邻右舍们回赠的自家做的粽子。虽然是同样的做法,但吃进嘴里,仍是有不一样的味道。但那种欢乐劲,却是家家都一样的。

后来离开家乡,发现粽子的吃法有很多,有的里面包各种肉的,包各种甜馅的,但独爱小时候那口蘸满白糖的什么也不包的软甜软甜的净糯米粽。

虽然不能再回到小时候,但回忆起来,却好像又和曾经的那些亲人一起,仿佛奶奶的笑容,爷爷的声音,父亲端坐的姿势,还是那样,一点都没有变。远离家乡,难得再吃上家乡自做的粽子,但知道家乡的人们仍是年年如此地包着自家的粽子,便想着家里的那些小孩儿们也是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欢乐。只是可惜,家里那口老井,早已年久停用了。旁边的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仿佛当年的欢乐,都已经长进了绿绿的青苔里,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提醒我们这些散落远方的游子们故乡的水、故乡的粽叶、故乡的糯米、左邻右舍的来来往往,和那餐桌上一家人围坐着蘸满糖后往嘴里送的香糯粽子。

我爱家乡的粽子,无论走到哪里,吃着包着何种馅的他乡粽子,始终,能吃到家乡的味道,从未淡忘,也不会淡忘……


(本文所写是原创,八十年代初的童年真实回忆,只可惜当年没有相机手机,未能配当年真实照片,未免遗憾——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平民诗人


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已经不只是粽子了,还有豆腐脑,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在吃炒面,她是山西的居然放的是盐,我吃了二十年炒面,都是放糖,她表示没听说炒面放糖,我尝了一下,哎呦,蛮不错,口感一样,风味完全不同。


我是山东人,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吃的都是枣粽子,现在生活好了,粽子配料也丰富起来,现在粽子里也会加一些花生豌豆之类的,我个人不太喜欢吃蜜枣的,总觉得蜜枣太甜,还有一股说不上的味道。





我自己包过几次,本来想包肉的,但是我怕搞砸了,所以没敢,包的时候用了一个粽叶,结果包成了平三角,后来我用了两片粽叶,相当于加宽,好歹包出来了一个立体的三角。我们这很多邻居,在端午之前都会来找妈妈帮他们包,因为他们自己都包不成,要么是扁的,要么扎不紧,煮出来可能里头都稀软的,更有趣的是个别的煮成了一锅粥。



过程很简单,就是先把新疆大枣和生花生糯米提前一晚泡好,(我们本地的枣说真的,都是那种长得很规则,像个小冬瓜形状,细长细长的,晒干的没什么肉,大部分是直接吃了,或者蒸熟了用酒酿,做成酒饮枣)粽叶也提前泡好洗净,然后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妈妈会整整包三个小时,满满一大锅。




我不太喜欢刚煮出来的,还是喜欢那种煮完以后用凉水泡着,勤换水,越泡越粘,特别推荐,我是很喜欢里面放一点豌豆的,因为以前豌豆不是很好买,所以妈妈会把豌豆烫一下,半生不熟的放到冰箱里冻着,(不知道生着放进去这种半生不熟再包到粽子里哪种口感更好)用的时候取出来化冻,直接和大枣,花生一块包进去,一颗粽子里放和十几粒就行了,喜欢的就多放一点,它不会很抢粽子的味道,增加了粽子的口感,我是很喜欢这个“面面”的口感的。



现在还没有品尝过咸味粽子,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我喜欢吃肉啊!有没有吃过的小伙伴给讲解一下。


风云一点通


我是北方人,爱吃各类甜素粽子。



我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粽子,粽子和富有爱国精神的屈原一样,都在教科书上,每年五月端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蒸凉糕来纪念和缅怀屈原,其他的风俗,例如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点雄黄酒……一概不知道。



一直到了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才知道,原来粽子千花百样,除了甜粽子,尽然还有咸粽子,粽子里的馅也是种类繁多,可以是红枣、蜜枣、红豆绿豆沙、八宝、玉米、花生、山药、猪肉、鸭肉、蛋黄……

第一次吃粽子时,是和大学的舍友们,一口气吃了五个粽子,还不过瘾,后来这还被当做糗事一直被舍友们说来逗我。



吃过各类粽子之后,我的味蕾最终回到了甜粽子上,喜欢吃各类甜粽,清爽素雅,剥开清香的粽叶,看着晶莹软糯黏韧的糯米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就能轻易的勾起我的食欲,一口咬下去,香滑细腻、软糯可口、口腔中充满甜蜜的味道,吃完后还能让我回味无穷,每年端午的时候,我都把粽子当成一顿午饭来吃,不再吃其他食物。


丁妈亲子时光


昨天微信群有人推销粽子,各种口味都有。我却迟疑了一会儿,不是为选择大费脑筋,而是纠结怎么吃也尝不到儿时的味道。

小时候,爸妈忙着上班,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我,尤其妈妈回来一趟要好长时间。


童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跟爷爷去割草喂牛。爷爷在沟里割,我骑着车子往回送,因为太小每次都送一点。于是,一趟,又一趟送回家,最后一次,爷爷把草捆得严严实实的,我坐前面,带我回家。

有次早上,回来正赶上来卖粽子的人,身边围了一群小朋友。爷爷给我买了两个粽子塞给我,他却不舍得吃。那粽子大大的,拿在手上闻起来香香的。

剥开粽皮,糯米的黏软伴着枣子的香甜,入口黏而不粘,甜却不腻,整个粽子吃下来都感觉清甜爽口。可能是太想吃了,竟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


那粽子的味道,带着儿时美好的回忆,带着家乡特有的口味,更带着岁月的沉淀。

现在回老家,买的粽子小而多味,超市的粽子也是各种式样,甜的,咸的,肉的,应有尽有,却再尝不到那甜甜的大粽子了。

就像中考前带孩子们做过的那碗面的文章,无论变换多少个地方,作者始终无法吃到幼时三伯做的那碗面的口味。

我想我最爱的粽子的味道是留存在心底对过去的美好记忆罢了!


敏家的小淘气


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什么糯米、什么肉粽子,都没听过,记忆里,最甜美的粽子还是妈妈包的黄小米的粽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世面。才知道,原来粽子还有荤素之分!晋北的风俗,端午节,戴花线绳,门上贴公鸡,包粽子或者蒸凉糕。而小时候吃过的粽子,只有一种味道,纯黄小米的粽子!

黄小米的粽子有个特点,当时出锅,当时吃,还挺软乎。里面再包上几颗红枣,甜丝丝的,挺好!但是如果凉了再吃,或者第二天再吃,即便加热以后,也还是发硬的。凉着吃的感觉就跟冬天啃一个冻硬了的窝头一样。如果加热太过了,打开粽叶,里面的东西都快散开了。

直到后来慢慢长大,包的粽子里面才开始添加糯米,才有蜜枣,才有各种花样的粽子。

但如果问我最爱什么味道的粽子,还是妈妈包的黄小米粽子最好吃!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专注健康育儿、实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