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育行業,當工作接踵而至,如公開課,視頻推優課,而老一輩的同事們總說年輕人多幹點沒關係,怎麼辦?

杜耀雨


年輕人多幹點,是應該的,不為別人,這是為自己鋪路呢。

以後評職稱定級,必須有的教學能手證書,不是誰都能得到的,是平時鍛煉出來的。

我們單位,原來都是一個組出幾節公開課,多數都是年輕人的事,久而久之,年輕人也有意見了,為了公平,索性一人一節,誰都別閒著。可苦了一些老教師,尤其年齡大的,眼睛都花了,記憶力也不好,還要求必須用白板,求人做課件,反覆練習,講課當中還容易出錯。

記得有一位即將退休的地理老師,出公開課沒少下功夫,還編排了小品,學生出來表演完,應該讓學生回座位,結果老師說,坐下吧,學生沒太注意,回座位了,我們都聽出來了,憋的不行了,沒敢笑,怕她緊張。下課討論時告訴她,她自己都不知道。

出大型的公開課,都是年輕人的了,他們有活力,有創造,勇於創新,學生也喜歡,願意配合。

搞教研,出公開課,大家互相探討,互相幫助,對提高教學水平大有益處。

我們單位有一名老師就是公開課講的好出名了,被城裡中學要去了。

年輕人,別懶,別推諉給你的鍛鍊機會,機遇都是給有準備人的。


元氣女神


作為剛進編不久的新教師,我對這個問題也是深有感觸的。

我在江蘇一所偏遠的鄉村中學教初一,和大部分地區一樣,隨著大家對教育的越來越重視,我所在的這個中學也從原來的上千人的學校變成了現在的只有300多人的學校,從初一到初三三個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三個班,而我所在的數學組一共是7名在編老師,7名裡面比我早來的一個已經入職近15年,其他更是來的久遠了。而我作為一名新進編老師,是7名老師裡面唯一兩個既帶班主任又帶初一雙班的老師。其實真是比我想象中要累一些。

首先,我一個人幾乎承擔了大部分外出學習培訓的各種活動,經常要調課。一旦調課就意味著等回來後有大量密集的課等著你。

其次,一些比賽活動,公開課比賽,論文指標都先讓年輕老師去做,說年輕人要多鍛鍊。

我的課量也是全校最多的一個,雙班初一數學,每週正課12節課,晚輔導4節課,每天午休課大概是80分鐘。學校公佈的月課時,我看我的是78課時,而好多老教師的只有12課時20課時,大部分老師的30多課時。好汗顏啊。我和別人過得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其他老師早上7點多到學校,有時候一週到週三了才上第一節課,也不用每天批作業,午覺可以美美地睡一下。而我只有不停地上課,批改作業,處理問題學生,外出聽課,一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說了這麼多,其實也不是抱怨吧,可能這就是學校圈子的常態,我還是經常告訴自己,要擺正心態,多學習,多磨鍊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梅子老師數學屋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對於老師而言,公開課,推門課,各種評優課,可以說每一次參加這樣的評課,很多一線老師,都會有一種被扒了皮的感覺。

甚至我們更多的一線老師把這種比賽當做表演課堂。講得好還是不好,關鍵要看你表演的怎麼樣,有沒有演技,有沒有成為奧斯卡影帝的潛質,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舉一個很直接直白的例子。

比如說某某老師要講一節課,首先需要自己備好課,在本班裡面講一遍,然後呢,感覺還可以,讓領導來聽,聽完以後,就需要各個詳細的環節進行修改了,具體到哪一點呢?

甚至具體的哪一句話怎麼說,都要寫好背住,到了課堂上的時候呢,把這些話,按照稿子背好的說出來的。

沒錯,這就好像演員演戲一樣,背臺詞,至於說課堂上生成的一些情況,有時候啊,並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很可能是老師在上這節課之前已經進行了交代,已經進行了安排,也就是說,對了臺詞了。

老師和學生對了臺詞兒以後,再上出來的公開課,那麼可想而知效果是怎麼樣的。

甚至一些名師。要上一節公開課,在這之前已經反覆上了10次多,甚至更多,把這個課打磨好了以後,再表演給其他的老師看,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課堂,其實並不是原始的真正的,而是經過修剪經過編導的,所以說這樣的課堂看起來很好,但是無法運用到一線教學上,我們只能欣賞,沒有辦法進行遷移。

鑑於這種情況,一些年長者老師,害怕在這個磨課的過程中,修改的過程中脫層皮,於是一聽到要做這樣的課,就開始打退堂鼓,沒辦法,年長者不上只能年輕老師上,所以我們會看到一說做公開課,很多年輕老師馬上眼神中露出排斥的情緒。

說文寫作老師作為一名一線老師,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現在想想,每一個年輕老師的成長都離不開這樣的講公開課過程。

儘管說他有表演成分在裡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一名老師的成長,是很有作用的。所以說我們應該抱著一個積極的態度,把每一次公開課當作自己的一次歷練,一次成長,不要想負面的,負面的想多了,你的整個人生也會充滿負能量。


說文寫作


教育行業的公開課、推優課這樣的工作,老同事推給年輕人做?在我們這裡的學校,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如果是有證書的公開課、優課評比活動,老師會爭著參與。因為類似這樣的活動,只要參加了,一般都會得到獎項。這些證書對於考核、評優、晉升職稱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一旦有這樣的活動,需要證書的老師都會參加競爭,一些老師如果沒有得到參加的機會還會不高興呢。

第二,如果這些活動的級別比較低,是學校組織的常規教學活動,那就每位教師都要參加。比如教研組的公開課,無論老師年齡大小,都是要參加的,而且會作為常規工作計入教師的學期考核。

此外,換個角度看,年輕教師大多也願意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來鍛鍊自己、提高教學能力。一位老師就說:“我晉升職稱的時候,面試抽到的課剛好我參加XX活動的時候講過,發揮得很好,看來,平時多參加講課活動真的很鍛鍊人啊!”確實,如果年輕教師不怕吃苦,多參加類似的活動,既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錘鍊課堂藝術,也能學習其他參賽教師的長處,確實會有不少的收穫。

但這不是老教師不參與活動的藉口,年齡也不是落後的藉口。時代在變化,教育也在不斷變革,老教師也不能鬆懈,需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思想,不掉隊、不落伍。所以,正常的工作、比賽,該參加的,還是要克服困難參加。

我是“初中語文戚老師”,期待得到您的關注和點贊、評論。


戚老師說


這種倚老賣老的觀念時下被年輕教師最為不屑,說是讓年輕人多幹點,多鍛鍊鍛鍊,其實這其中有一部分老教師壓根就是在偷懶,把原本屬於他們的任務,推給年輕教師,並且還冠一個你多鍛鍊早受益的理由。

在這裡我就要告訴年輕教師了,你步入校園成為教師後,必須要確立自己的做人原則,即屬於我本職的事我盡心盡力做好,不屬於我的工作誰也別想強加給我。除非你有打動我的理由讓我幫助你一次,但是你心裡必須要有感激之情,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讓你還回這次機會。

或許有人開始挑刺了,你這不是慣著年輕人學自私嗎?請注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是每個人最起碼的原則與底線!如果一個年輕教師從步入職場開始,就忽略做人底線,那你就不可能做真正的自我。時間長了你就會成為任人擺弄的玩偶一樣,同事可以隨意拋你工作讓你代為完成,部分家長也會不尊重你不把你放在眼裡。

威信是靠堅定的做人原則樹立起來的,不是你幫過多少人就能讓別人對你心理感恩。現在很多人在職場內常常會耍小聰明,把原本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做,他們看人家辛苦幹工作還要說風涼話,這種人最為可恨。所以,勸年輕教師要學會觀人,要看看你身邊的老同事,哪些人品好,值得你尊重與信任,必要時幫人家一把。哪些根本就不是好人,一次機會都不能給。


寒石冷月


公開課、推優課幾乎是每個年輕教師必經之路!老教師們幾乎都不講公開課了!而老教師們說年輕人多幹點,這點也沒有錯!並不是老教師們把工作推給年輕教師。而是年輕教師必須要經歷的!

年輕教師要想晉職稱,就必須要用到公開課,而且一般是市級一等獎才有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單項榮譽!我們這裡沒有公開課優質課是一票否決的!既然是做老師的就不要排斥公開課,多表現自己總會有好處的!我也很排斥講優質課,當時學校年輕教師少,每次公開課都是報我,但是後來晉級的時候我比他們多一個優質課就上去了,他們沒有的就下來了!我才覺得公開課該講還是要講。近幾年年輕教師多了,尤其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大學科,想講優質課也很難了。首先要從學校裡選出來再從鄉鎮裡選最後才能去縣裡!

年輕教師在單位裡真的是乾的活最多拿的錢最少,有時候真的挺羨慕老教師工資高幹活少!但是這些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兢兢業業幾十年換來的!鐵打的學校流水的老師,我們學校對老教師比較照顧,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一般安排很少的課或者安排到後勤崗位!學校也沒有人有意見,因為每個老師都會老!對老教師的尊重也是對每個老師的尊重!

老教師對年輕教師也比較照顧,尤其是剛來的年輕教師不會做飯,經常看到有老教師邀請年輕教師到家裡吃飯!我們經常說尊師重教,首先從我們老師尊師重教開始!如果我們之間矛盾重重,只會讓別人更看不起!


跟我學生物


來說說我的經歷吧。九八年上班,資格證與專業技術證上都是語文,但是剛剛上班時學校缺數學老師,我被安排教數學,這一教就是十多年。代數學期間,那些數學老師說,即使弄了數學上的優質課之類的晉級也用不上,因為大文大理。所以,只專注於教學成績,從來不想什麼業務榮譽。2013年春季開學,一位歷史老師調走了,我改成了歷史,最起碼文史不分家,學科相近。我才教了六年曆史,而與我一起上班的歷史老師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老教師。雖然教學成績突出,但人到中年,出去講個課 ,去和年輕人競爭,感覺精力疲憊,外在形象也不同於當年,感覺好難啊!所以,剛剛上班的老師一定要選準路,所教學科與資格證、畢業證一致很重要!剛剛上班的老師一定要好好把握每次鍛鍊自己的機會,因為一個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磨礪!年輕人,加油!


花非花99068706


在學校裡,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年輕教師有激情有思想精力旺盛,領導都會給他們壓擔子,所以,一些公開課,優課,基本功競賽等,都是年輕教師承擔。老一輩同事怎麼說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年輕教師經過磨練,很快成長起來。

老教師也是從年輕教師走過來的,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被壓擔子,經過鍛鍊磨練,成長為骨幹教師。無論他們是出於偷懶還是真的給機會,我覺得年輕教師看上去像是吃了虧,其實這些都是為了自己。

不要抱怨年輕時的吃虧,沒有這些吃虧,你真的很難在業務上有怎麼樣的發展。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學校,這些公開課、示範課、基本功競賽之類的業務活動,機會都很難得到,也就是說,想多幹都沒有機會給你幹。

我工作過的幾個學校,規模都是比較大,遇到這一類業務活動,都是先在年級組評比然後確定最終的人選,年輕教師都爭著參與。很多教師,都是在活動中磨練成長起來的。

本世紀剛開始時我所在的那個學校,年輕人特別多,每次活動都競爭很激烈,在這種競爭中,年輕教師提高很快。當然,也有一些不在乎的,至今還在那所鄉鎮中心小學,早已被後來的年輕教師趕超了。

而當時樂於參與活動,不怕吃苦的,在磨練中脫穎而出的老師,在全縣都是小有名氣,早就到了縣城學校,都是中層領導和骨幹教師,有2人飛到蘇州3人去了南京。這些都說明,年輕時多做的工作多吃的苦,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自己。

至於老教師怎麼說,其實不是老教師能決定的 ,而是學校領導給予的,壓擔子,就是給機會,怕吃苦,斤斤計較,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出息,不管幹的哪一行,其實都一樣!


當代師說


作為職場新人,多做點其實是沒什麼關係的。從我個人經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檢驗自己。很多時候新人看老員工做一些工作得心應手,非常熟練,而且自己也接受過相關的培訓,就覺得這個工作很簡單,自己也能勝任。但實際上很多工作要自己真正動手去做,才會發現其中的關鍵點。一項工作是由很多細節的把控組成的,沒有親手做過,對很多細節的把控很容易出現缺漏,最終的任務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通過多做,就能檢驗自己頭腦中瞭解的工作方法,程序,標準等與實際操作是否一致,其中存在的偏差是什麼,應該如何修正等。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這個道理。

2.積累經驗。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新人與老員工最大的區別是新人大多知道正常程序如何處理,而老員工能夠知道出現應急情況如何補救。而應急情況各不相同,新人除了接受培訓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做。做的多了,自然會遇到一些應急情況。處置的多了,也就處變不驚了,遊刃有餘了。而這,也將成為你的競爭力。

3.與老員工搞好關係。有些人會覺得自己能力很強,並不比老員工差,自己沒必要多做工作去討好老員工。其實,這個想法比較淺薄。首先老員工在工作經驗上肯定比你豐富,而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書本中永遠學不到的竅門或絕招。如果老員工願意在你遇到困難時給你指點指點,讓你順利完成工作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那麼想對多做點事來說,你顯然並不吃虧。

4.更好的融入團隊。現在的工作都很講究團隊協作,提倡1+1>2的團隊效應。我們必須承認,謙虛、內斂、順從的新人更易獲得好感。如果你因為多做點事讓老員工覺得乖巧懂事,印象良好,那麼他們就會比較容易從心裡接納你,你也更容易融入團隊。這將為將來工作中的溝通、協調、信任、互助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然,如果只是讓你重複技術含量非常低的重複勞動,或者老員工就是欺負新員工,這個不包括在我今天討論的範圍內。


Restart5


年輕人多幹點是正常的,哪個行業來新人了,不要新人多幹,多積累經驗。我認為這是普遍現象,也很正常。老員工和新員工就像師傅和徒弟的關係,就算師傅不說讓你做什麼,你也會多做的。對於學校的教育,年輕老師多上些公開課或者錄視頻優課,也再正常不過。我從以下幾點進行說明:1.首先年輕教師有精力,但缺乏經驗,不管是備課與常規教學多付出是應該的,對自身成長有幫助。2.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多數還是強於老教師,所以參加各種活動更得心應手。信息技術用好了,對課堂教學有推動作用。3.面臨職稱評定,也需要你參加活動,獲得證出,或要有教學成績等等,這也是一個方面。4.年輕老師在教學上有想法敢創新,但缺乏經驗積累,應虛心與其它教師溝通學習,自身也應不斷學習,切勿感覺會了而荒廢,學習是一個過程,貴在堅持,必有收穫。對於老教師,由於年齡和精力問題,還有就是大多都進完職稱和麵臨退休,確實也不願意參加這些活動,但作為年輕教師一定要多跟他們學習教學經驗,促進自身成長。我工作八年整,也是青年教師,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歡迎共同溝通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