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国是亚洲最早举办国家地图测绘的国家。早在十七、八世纪的清初康熙朝,就开始考虑并实施全国性的大规模地图实测工作,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全国各省地图的实测工作,于康照56年(1717年)制成《皇舆全图》。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后来,乾隆21年(1756年),当时的乾隆皇帝继续派员前往天山南北各地从事地图测绘,编成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于乾隆26年(1761年),在康熙时地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汇编成《皇與全览图》,又称《乾隆内府與图》,《乾隆十三排地图》。至此,在我国东至大海,西至葱岭,南达南海诸岛,北接西伯利亚的广大范围内,有了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普遍的实测地图成果。其规模之大是国内前所未有的,而且也为清末民国初所不及的。

一、清初测绘地图的巨大成就

康熙时明令测绘的《皇與全图》和乾隆时补测、绘制的《皇與全览图》是中国历史上,经实地勘测,并兼用天文、大地三角测量等现代科学技术完成的全国性的、内容最为详尽的实测古地图。尤其康熙主持实测地图,不仅为中国科技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而且在世界测绘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正如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指出的,不仅是亚洲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所有地图中最精确的。清同治年间胡林翼改编成《大清一统與图》,公开发行,成为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中华民国新地图》之前一百数十年间中国各种一览图的蓝本,以至民国初年十万分之一调查图也是以该图的控制点为依据。

二、清初测绘地图的重要意义

清初大规模的全国地图实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上述两幅巨大的同比例不同图幅的《皇舆全图》,而且还附带解决了若干很有价值的问题。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首先,康熙帝玄烨在着手全国地图实测工作之初,即曾注意并果断地裁定统一而固定的测量尺度。当时先行调查各省习用里程,得知计数长度极不致。为实施全国测绘必先规定统一的测绘尺度,康熙皇帝亲自裁定,地球经线一度长度以200里计算,1里=180丈=1800尺,钦定工部营造尺,规定以该尺为基本计数单位。

当时法国的米制尚未确定,他们所用之尺度为“刘”( Lieue,古代法里)、“笃亚斯"( toise古代法丈),中国的10里恰合1“刘”又合2853“笃亚斯”。这就是当时使用的单位。此次以地球经线弧长来规定尺度的办法,远较法国十八纪末以地球赤道长度规定米制长度为早。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测量图

第二,康熙41年(1702年)曾测定在通过北京的标准经线上测量了从霸州至交河间的直线距离;康熙49年(1710年)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以南、北41度至47度之间实地引绳丈量每一经线的直线距离,发现纬度愈高,每度经线的直线距离愈长,最早提供了地球为扁圆形的实测证据。当时十八世纪初年,正是牛顿理论的扁圆说与喀西尼(Cassini)错误的实测所得之长圆说分垒对時,尚无定论之时,而中国测量已有较确实的结果,使牛顿的地球形状椭扁之说在中国首次得到证实,实为世界测地史上的一大贡献。

第三,乾隆朝皇舆图准确地绘出新疆罗布泊的位置,系在北纬40°40′,但后来该湖泊见之于北纬40°以南,引起地理学者的注意,复往调查,始知该湖位置变化,证实其为迁移湖。再者,原皇與图显示了逐部海岸地形的快速变化,例如山东大汶河口的海岸原系平直,后因成丰5年(1855年)黄河在仪封决口,河道北移,才形成向海突出的三角洲。又如长江口的崇明岛原图指出当时长江北口还很广阔,吕泗场靠近江口,和以后的地图比较可知海门以东地段泥沙淤积很快,由此可以推算海岸线外移的速度。总之,该图为古地理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地图资料。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第四,清初皇與图测绘了西藏中尼边境的世界第一高峰,首次标绘出世界最高峰之名为珠穆朗玛峰,比之英国人称之埃佛勒斯峰要早130多年。该峰在西藏地方的实际名称第一次出现在我国舆图上,成为山峰名称来源的史料依据。

第五,康熙、乾隆朝皇舆图的数学精度由于采用和实施了审慎而周密的三角控制网的测算量出一连串三角形,并通过平面三角计算,得各点坐标,用望远镜测定夹角,并先对基线作准确的测量,然后用三角法运算,由近及远,或用已知测绘点返求、复测,得到较好的结果,使新测地图具有相当的精确度,成为中国地理地图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三.清初测绘地图中的都市图

清初全国性大规模地图测绘曾附带产生了若干局部地图。首先是《长城地图》,该图表示了长城300个城门、堡垒、城寨,以及附近的山川、地形,图幅长达5米,图上方位为上南下北。此图国内已不存,据称今罗马教廷图书馆尚存此图。除了《长城地图》而外,以《北京都市地图》为最重要。

该图当时是作为开始试点测绘的,包括市区和近郊区,详细地绘制了城市建筑物,但原图国内也已无从得见。据称现存于日本的有《乾隆京城全图》(原图无名称),比例尺六百五十分之一,1940年(昭和15年)7月“舆亚院”华北联络部政务局调査所曾将该图缩印,比例尺改为二千六百分之ー,由北京新民印书馆印刷,装订为17大本(17排)附有解说和索引。

清初测绘的地图:亚洲之最、世界测绘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乾隆京城全图》局部

《乾隆京城全图》解说“北京故官博物院文献馆所藏北京地图中有一折叠巨本,凡为帧五十有一,帧高各84厘米,横26厘米,设平铺之,可为莫大巨幅,其高当14.1米,横当13.3米,比例为六百五十分之一……北京图书馆又藏有《大清皇城宫殿衙署图》,绘法精详,实为清初之最。”远在清初之际能制这明细准确的都市图,在地图史上是个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