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當你老了,比較挑剔,會選擇和孩子同住還是去養老院?

小宇兒成長記


當我老的不能動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去養老院,孩子有孩子的難處,他們要工作要養家,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幸福就是老人最大的快樂。為了不給孩子增添負擔,在別無可能的情況下,我還是選擇去養老院。


疏梅依依


我現在已經老了,我既沒有選擇跟孩子住,也沒有選擇到養老院,而是自己住。我退休11年了,雖然一天比一天老,但是目前還沒有感覺自己生活有什麼困難。國內走遍東南西北中,以前是自駕,現在是飛機、高鐵+租車;每年去幾個國家完全自由行。我是一個兒子兒媳,一個孫子,很獨立。但是他們有任何困難我都會有求必應。而且退休11年,每個工作日我都在掙錢。時代不同了,網絡、智能手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很多便利,幾乎所有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一部手機全部搞定。非常知足、非常慶幸。唯一不能如願的就是拽不住的老,永遠不夠用的時間。


用戶3250350158854


一個人如果比較挑剔的話,我認為這個人首先得有挑剔的條件,假設一個人連飯都吃不上,那他還會挑剔是吃米飯還是饅頭嗎?

如果是我,當我老了,有條件的話-----這裡的條件我指的是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身體條件就是身體還好,能買菜做飯,活動自如,不用人幫忙。經濟條件是能我有自己的房子。有句話說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老了有間自己的房很重要。

達到以上條件我不會和孩子同住。但是可能會選擇和孩子的住所距離比較近的地方居住,同一棟樓房或者同一個小區都行,最好能是象現在所說的“一碗湯的距離”。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首先是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作息規律和飲食習慣不一樣,生活在一起不方便。短時間內能遷就,但是過日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長此以往,容易發生矛盾。

我父母現在就和我哥嫂住在一起,父母退休了不用上班,在家裡打掃衛生買菜做飯。他們以為兒子媳婦回家能吃到現成的飯菜會感恩,誰知哥嫂還有怨言,說跟公婆在一起來回老是那幾樣飯菜,早就膩了;而且老年人早睡早起,來來回回影響休息,年輕人的習慣是是睡得晚,起床晚,與老年人正好相反,所以矛盾叢生。

其次對在下一代的教育理念不同。人們都是隔輩往下親,對孫輩寵愛多,管教少,看不得孫輩受一點委屈,是對孩子教育的養成不利。我父母就因為哥嫂管教侄子而鬧的不愉快。

距離產生美,不在一起住,摩擦和矛盾少了,反而更好相處。

如果身體條件不好的話,我會選擇用退休金去養老院居住,

我選擇去養老院不是因為孩子不孝,而是客觀情況的需要。試想當我們老了,孩子正是中年,他們有工作要做,有孩子要養,也特別不容易。老人身體不好,他請假一週,兩週,不可能老請下去吧,他還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顧啊。況且百日床前無孝子,倒不如自己主動要求去養老院,既有專門的人員照料,也讓孩子們省心,皆大歡喜。

可以的話,隔段時間讓孩子接回家去住兩天,或者讓他們帶著孫輩來看看,也挺好的。

所以現在我和朋友們常開玩笑說,到時候咱們一起去養老院。想想能和幾個朋友一起在養老院裡打打牌,讀讀書,也是錯的選擇呢。


十月素錦


我是七十四歲的老人,我的看法是,不到走不動爬不動那一天,沒必要去想這個問題。

一是自已還沒到走不動,爬不動那一天,誰也不能預測到那時候會是什麼情況。

二是絕大部分老人,都有老伴。那個老伴先走不動,爬不動,也不預料。一般情況是,一位老人走不動爬不動了,由另一位老人負責侍候,直到一位去世以後,才考慮是去兒女家,還是去養老院。

三是人一旦退休或不能參加勞動了,就要考慮四個必須有:必須有老伴,必須有老窩,必須有老底,必須有老友。沒有這四個必須有,晚年是不好過的。

人到晚年,最重要的是鍛鍊身體。身體好了,其他都不成問題。只有到了走不動爬不動那一天,再考慮自己的歸宿吧。


琿春徐飛768


我覺得會選擇自己和老伴生活。給子女生活空間和子女的家庭生活空間;或許可以選擇搬到離子女家附近的小區:可以幫著女子照顧孩子,讓奔波一天的子女下班可以來我這裡吃口熱乎的飯菜。

能幫到多大能力就盡到多大的義務。不給子女增添負擔,不容易。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自己不一定能和(姑爺)(媳婦)生活到一塊,特別容易導致他們一家三口的正常生活作息時間。

誰都有年輕時候,誰都這麼走過來的。孝順父母不一定非要住在同一屋簷下,每天多去關心問候看望慰問比啥都強。


小鳳凰媽媽


當我老到行動不便、無法自理的時候,到那時已陷入身不由己、失去自主表達能力們窘境,我便”悉聽尊便”,一切聽從兒女的安排!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作為老的,應當識相(或是自愛),不能讓自己成為兒女的”包袱”,要抱著”小車不倒儘管推,為兒為女終不悔”的態度與老伴互相攆扶,相依為命。

這不是在說大道理。現在的兒女,打拼確實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負重前行,壓力山大!

我覺得,人活一世,到老兒孝女順,晚輩常常記掛,能常回家看看,噓寒問暖,聊聊家常足矣!作為老人,不圖別的,就圖個全家歡歡樂樂、平平安安!

我相信自己的兒女,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雙親做出合理妥當的安排。


臺城煙雨


不管去哪,真的要改掉挑剔的習慣。

一個挑剔的人,一般都是不招人待見的,不管是子女,還是養老院照顧你的護工。

子女跟你有親情,可能會寬容一點,但是也可能並不會完全順著你。

護工只是僱傭關係,你挑剔人家,人家也許不會當面和你吵,但要考慮一下人家會不會找機會虐待你,畢竟誰也不是個泥人。

人呢,最重要是要認清形式,除非你手握鉅額資產,不對你好就拿不到錢,否則在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不管是自己養大的子女,還是花錢僱的護工,最好還是把自己放在弱勢一點的位置。


Lisashan


我不去養老院,我母親去過,吃盡苦頭。那是區裡晨好教老院。工作人員不管死活,吃飯時硬塞,動作不利索推你罵你。我寧願在家裡爛死也不去。


寧波奉化胡雙龍


養老院。

我想去養老院生活是一種趨勢吧。如今天天都在談論生兒生女的問題,對於我的想法來說,我覺得都是一樣的。

生的是兒子,媳婦是別人家的,不可能人心不隔肚皮的。生的是女兒,女婿是別人家的,總還是有合不到的地方。所以,我覺得老了,不管是不是比較挑剔,都不要和自己的兒女生活在一起,我們也曾年輕過,當初是不是也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總是會想著父母在一起的諸多不便,所以等我們老了,想想這些,還是去養老院裡面生活是比較好的。


慢生活0212


當我老了,脾氣變了,手腳不麻利了,我的首選當然是養老院。這樣有三大好處:一是不讓兒女煩心操心,二是彼此都不生閒氣,三是生活便利。莫道老了難處多,做兒女的也不易。養老院裡度春秋,如今社會真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