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仍然超20%股東“戴面紗”,不良率暴漲6倍,新官屈宏志主導渤海銀行赴港上市勝算幾何

規模最小的股份制銀行,淨利潤墊底,不良率暴漲6倍。亮點也有,比如員工薪資待遇還不錯,人均達45萬,在股份制銀行中處於中上水平。


作為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之一的渤海銀行終於傳來赴港上市的消息,2月14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信息,已接收渤海銀行所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據悉,渤海銀行的上市地點將定在香港。

仍然超20%股東“戴面紗”,不良率暴漲6倍,新官屈宏志主導渤海銀行赴港上市勝算幾何

在我國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目前僅剩渤海銀行、廣發銀行和恆豐銀行三家未實現上市。實際上,渤海銀行上市籌備多年,但受限於銀行成立之初留下股權隱患,遲遲無法敲開資本市場大門。

公開信息顯示,成立於2005年12月30日的渤海銀行是1996年至今國務院批准新設立的唯一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是第一家在發起設立階段就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中資商業銀行,是第一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近年來,渤海銀行的業績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在同類銀行中仍不佔優。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渤海銀行資產破萬億,淨利潤超66億元,但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均處於墊底位置。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渤海銀行不良率、不良貸款餘額均持續攀升,再加上業務拓展方面也陷入違規矛盾,合規經營待提升。

針對渤海銀行赴港IPO以及後續面臨的經營問題,發現網記者向渤海銀行發去採訪提綱,截止到發稿前渤海銀行未就相關採訪問題作出合理解釋。

規模最小股份制銀行赴港IPO

繼貴州銀行2019年12月底赴港IPO後,再迎來內資銀行赴港上市。2020年2月14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信息,已接收渤海銀行所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據瞭解,渤海銀行的上市地點將定在香港,此次上市擬募集資金20億至30億美元。

仍然超20%股東“戴面紗”,不良率暴漲6倍,新官屈宏志主導渤海銀行赴港上市勝算幾何

作為12家股份制銀行中的一員,渤海銀行共有12家股東,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海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5%、19.99%、13.67%。2005年12月30日成立,2006年2月正式對外營業。

運營十多年以來,渤海銀行的業績取得了快速發展,根據渤海銀行發佈的2019年三季報,渤海銀行資產總額為10922.83億元,淨利潤超66億元,同比增長6.08%。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渤海銀行2019年三季度資產規模和淨利潤均表現穩定,但在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中,渤海銀行處於墊底狀態,體現出渤海銀行背後的舊有矛盾依然限制著渤海銀行的發展。

 

仍有23.67%股東“戴面紗”

事實上,早在2017年6月,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就曾透露,渤海銀行正在籌備上市事宜,爭取在2017年下半年啟動上市進程。不過,在該行2018年年報中,並未提及有關上市籌備工作的進展。

謀求上市這麼多年為何遲遲未成功?背後最大難題在哪?有業內人士對發現網指出,信託計劃或是其最大的障礙。

據瞭解,作為國內最新設立的一家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在2005年渤海銀行成立時,天津信託就募資5億元發起設立“渤海銀行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由此引入了近200名自然人間接成為渤海銀行的股東(合計持股10%)。

但是根據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因此,擬IPO企業的三類股東(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必須進行清理,否則不予放行。因此信託計劃成為彼時渤海銀行上市路上的最大障礙。

此後,渤海銀行與天津信託、信託股東之間反覆拉鋸,陷入糾纏。通過三次增資擴股計劃後,2019年11月1日,在獲得監管核准後,渤海銀行實繳註冊資本由85億元增至144.5億元。

2020年2月,渤海銀行在《2020年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金融債券募集說明書》(下稱“《說明書》”)中披露了其股東的具體情況。《說明書》中顯示,截至2018年末,渤海銀行共12位股東,其中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海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天津商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5%、19.99%、13.67%、11.67%、11.67%、8%。這6家公司合計持股90%。

仍然超20%股東“戴面紗”,不良率暴漲6倍,新官屈宏志主導渤海銀行赴港上市勝算幾何

上述90%的集中持股之外,剩餘的6家機構合計持有渤海銀行10%的股份。

這6家機構中,除泛海實業持股9.49%之外,包括聖恩納實業(天津)有限公司在內的其它5家持股比例均不足1%。根據股權變更資料顯示,這10%的股權承接自渤海銀行初始發起方之一的天津信託。

目前這部分股權雖然通過泛海實業得到消化,但是,記者查詢企查查的數據發現,泛海實業的持股情況並沒有進一步披露,渤海銀行仍有23.67%的股東仍戴“面紗”。

2018年不良率較2013年上漲6倍

通過梳理渤海銀行歷年的年報數據發現,2013-2018年末,渤海銀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均出現了持續雙升的趨勢。

其中,2013年不良率為0.26%,而在2014年卻飆升3.6倍至1.2%,2018年底進一步上升到1.84%,較2013年上漲了6倍多。同期,渤海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4.35億元、24.74億元、37.13億元、59.69億元、81.1億元、104.17億元。其中,2013年到2014年暴漲468.7%,2017年到2018年也增長了20多億元,而2019年9月末則進一步增加到119.72億元。

而渤海銀行的招股書則顯示,2017-2019年9月末,渤海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未計及應計利息)分別為4648.9億元、5654.54億元與6769.86億元,其公司貸款分別佔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的73.8%、68%與67.7%。截至2019年9月30日,佔比為14.4%的製造業中,公司借款人的不良貸款率高達8.85%,佔比6.4%的批發零售業不良率為6.54%。

比上市更急迫的或是合規經營

2020年1月23日,銀保監會正式核准了屈宏志渤海銀行行長任職資格,渤海銀行也迎來新行長。公開資料顯示,屈宏志原為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

2019年5月8日,渤海銀行發佈公告稱,由交通銀行天津市分行行長轉任渤海銀行行長的付鋼因年齡原因卸任行長一職。此後,行長一職由渤海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原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李伏安暫代。

儘管屈宏志此前有著多年國有大行地方省分行的管理經驗,但是擺在他面前的挑戰依然不小,首要問題就是風控與合規經營問題。

早在2018年,渤海銀行就因一則天價罰單引起媒體和金融業的廣泛關注。

2018年12月7日,銀保監會對渤海銀行開出了一張2530萬元的鉅額罰單,涉及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同業、理財等領域。渤海銀行的違規案由主要有五項內容,分別為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理財及自營投資資金違規用於繳交土地款;理財業務風險隔離不到位;為非保本理財產品提供保本承諾;同業投資他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審查不到位。

2019年,渤海銀行屢吃監管部門罰單。主要原因集中在違規向房地產輸血、不正當吸收存款、貸款審查不到位等。在2019年11月8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渤海銀行因違規連收兩張罰單,共計被罰300萬元。據發現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渤海銀行因各類違規被監管處罰17次,累計被罰金額近千萬元,其中包括多張百萬級別罰單。

進入2020年以來,渤海銀行就收到了央行、銀保監會近10次處罰。最近一次為1月22日,渤海銀行鄭州分行“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任務,未按照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被處罰290萬元,直接負責人被處罰8.5萬元。

除了合規經營問題之外,渤海銀行的薪酬也引發關注。根據渤海銀行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其員工費用為52.4億元,員工人數為11437人,簡單計算平均薪酬為45萬元。儘管低於招商銀行的58.5萬元、平安銀行52.8萬元、浙商銀行52.23萬元,不僅在股份制銀行中屬於中上水平,而且比國有大行更是高出一大截。

隨著新行長的到位,渤海銀行高管基本穩定,赴港IPO後,渤海銀行能否扭轉經營困境,面對銀行業激烈競爭的環境,渤海銀行新的發展戰略如何落地?李伏安董事長的高管團隊能否帶領渤海銀行實現逆轉?發現網將持續關注!(發現網記者 羅雪峰 周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