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对于药物治疗,通常有各种担心。

比如,担心抗药性、不良反应、效果差、停不了药,甚至有人还担心,一开始用的药太好了,将来没有药物可以换。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网络搜索,对乙肝患者的负面影响

遇到过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就是这样,一开始说要抗病毒治疗的时候,就犹豫不决,自己还不断地上网搜索。

看网上信息的时候,她一直搜关于抗药性的问题。结果,她看到的信息,当然都是别人吐槽吃药没有效果、耐药之类的信息。

网上的东西,你带着偏向去找,找到的一般都是自己担心的信息“大杂烩”,结果总是令人失望的。就好比,您搜索某个地区的安全隐患,结果肯定会列出这一区域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

这样的信息,对于自己可能是毫无价值的,反而让增添更加的困惑。

那位女士,一直没有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反复异常,治疗也是使用保肝药不停的“修修补补”。更遗憾的是,慢性肝病的三部曲: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就很喜欢发生在这样的患者身上。

犹豫和不必要的担心,影响了很多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决睛,也非常遗憾地因此延误了重要的治疗时机。

乙肝大三阳长期服药,如果吃的是抗病毒药物之外的药物,这个跟抗药性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服的是抗病毒药物,会不会产生抗药性,这个得看有没有规律服药以及药物本身是不是容易产生耐药。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抗病毒药耐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人们常说的抗药性,正规的医学术语叫做耐药。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产生了抵抗,原来有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变得作用教弱或者没有作用。

耐药,主要表现为乙肝病毒DNA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近期乙肝病毒载量升高1次方以上,比如原来500的病毒载量变成了5000或更高;也有的表现为谷丙转氨酶由正常转为升高。

乙肝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跟病毒本身的特点有关,病毒在复制的时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体,当某种变异体达到一定数量,并成了优势病毒株占据数量优势的时候,原来有作用的药物可能会变得作用越来越弱。

除了病毒本身容易变异的因素会导致抗药性之外,使用一些本身就容易发生耐药的抗病毒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容易耐药的抗病毒药,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等,主要原因是这些药物

本身有缺陷,抗病毒效果也不强,加上病毒也在不断地进化,等等。

不规则的频繁停药、换药、漏服药物、不按时服药,会刺激病毒发生变异、适应,最终“选择”出耐药的病毒株。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不遵医嘱服药,使患者自己害了自己

这些容易耐药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已经不作为首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更不宜用于以前没有抗病毒治疗过的患者

产生耐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患者服使药的依从性差,也就是不遵医嘱服药

比如说,经常漏服、延迟服药、服药时间不规则、擅自停药等。没有按照正常用法服药的话,抗病毒药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容易选择出一些变异的病毒株,任其复制成为新的“犯罪团伙”。

变异的病毒株超过一定的程度,也就产生了抗药性,导致虽然在吃着药,乙肝病毒DNA载量却依然很高。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抗病毒治疗中,如何有效避免耐药发生?

为了减少抗药性的发生,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时候,要注意:

1. 首选一线的乙肝抗病毒药物

比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以及丙酚替诺福韦(TAF)这些药物,不但抗病毒效果强,耐药也非常少见。

2. 换果断换药

如果正在服用其他的非一线抗病毒药,要尽快换成一线抗病毒药物。

3. 按照医嘱服药

每天最好固定一个时间段服药,前后不超过两小时,避免漏服。可以在家里的某一个地方设一个提醒的标志,或者用手机闹铃的方式提醒自己服药。

4. 定期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

如果在检测结果一直稳定的状态下,突然出现检测值的异常,那就要当心是不是发生了耐药。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龙大夫的温馨提醒

耐药的产生,既有乙肝病毒的因素,也有由不遵医嘱、服药不规律导致的。服药期间要注意监测,及时发现耐药,及时处理。

初次抗病毒治疗,要选择强效、低耐药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强力控制病毒复制,病毒就没有机会产生耐药。

抗病毒治疗,一开始就重拳出击,病毒是没有机会翻身的。


辟谣:长期抗病毒治疗一定会产生抗药性?不一定!避免耐药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