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李煜极美的一首词,将落梅比作下雪,结句神来之笔

艺术是用真情浇灌出来的花朵。李煜是一个君主,更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写下了很多感情真挚的词作,正是真情,才让他的词作如此感人。这首《清平乐》,在李煜的词中,不算十分有名,但构思巧妙、情真意切,让人百读不厌。

李煜极美的一首词,将落梅比作下雪,结句神来之笔

当我们上次离别之后,春天已经过半了,可是,满目的景色却让我愁肠寸断。

台阶的下面的梅花像雪花一样飘落,我拂了又拂,可是它们还是落满衣衫。

大雁飞过来了,可是它们没有带来一点音讯,我和你远隔千万里,路途如此遥远,不知何日是归期。

相思之情像那漫山遍野的春草,它们在天边铺展蔓延,绵延不绝。

李煜极美的一首词,将落梅比作下雪,结句神来之笔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的词,但是词中没有点明所思的对象。学界普遍认为,这首词是李煜思念弟弟李从善所作。

这首词大约作于开宝四年(971年),李从善向赵匡胤朝贡之后久久不归,身在南唐的李煜十分想念弟弟,又对岌岌可危的南唐焦虑万分,在一个春天的日子,忧郁的李煜独自步行到院子的梅花树下,吟出了这首词。

上阕,描写的是院子的景色。仲春时节,本应是春天最美的时候,草长莺飞,桃李争妍,可李煜关注的是梅花,因为梅花是冬天绽放,那时正是李从善离别的时候,现在纷纷飘落的梅花,不正代表他此刻的心情吗?

他呆呆地伫立在梅树下,花儿像雪一样飘舞,他将身上的梅花掸了又掸,可是仍然落满肩头,这是一幅多么凄迷而又唯美的画卷。

落花人独立,却没有微雨燕双飞。

李煜极美的一首词,将落梅比作下雪,结句神来之笔

下阕,镜头转向了户外。李煜踱出了院子,来到了外面,看到天上一群群鸿雁飞过,他多么希望它们能停下来,带来他渴盼的信件,可是事与愿违。李煜望着那山坡上的青草,重重叠叠,无边无际,万千愁绪不禁心中来,这不正是他绵绵不绝的思念吗?

草,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寄托思念的意象,比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李煜将“草”这个意象运用到了极致,结句堪称神来之笔。一般的诗词写思念,都是“凭栏独倚”的静态之感,而李煜巧妙地使用了一个“更”字和一个“还”字,让无形的思念变得富有了动态感、立体感。

俞平伯先生评价说:“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象,岂独妙肖,谓之入神可也。”

这种意境也被后人模仿,比如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李煜极美的一首词,将落梅比作下雪,结句神来之笔

落梅与青草,这一花一草,是本词的灵魂。落梅满了又拂,拂了又满;青草生了又长,长了又生。这两个意象用来指代思念,意境绝美又恰到好处,使得这首词具备了强烈的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