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水運提速,通江達海接運河

鹽城交通建設成就巡禮之航道篇

鹽城地處蘇北淮河下游的裡下河水鄉,境內河網密佈。全市航道的數量、密度和里程均佔江蘇各設區市之首,鄉鎮通航率達96.6%。境內現有航道287條,通航里程4346公里,約佔全省內河航道總里程的五分之一。

豐富的航道資源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鹽城市加強市級層面的主動性,著力加強航道建設,積極策應全市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開啟了新時代航道強市建設的新航程。

舉足輕重的黃金水道

內河航道向來是鹽城發展興盛的重要基石。歷史上鹽城是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鹽的外運主要通過水運來實現。北宋時,范仲淹在鹽城主持修築捍海堤,形成了90餘公里長的復堆河,它串聯沿線十大鹽場,即今天的串場河。

新中國成立以後,鹽城的內河航道承擔了絕大部分客貨運輸功能。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公路、鐵路運輸相對不足,內河航道還承擔著較為重要的中長途客、貨運功能。1990年,鹽城內河水運完成貨運量佔比超過90%。

改革開放以來,內河航道為鹽城經濟騰飛提供了有力支撐。到2017年,全市內河貨運量達1.7億噸,約為1990年的30倍,仍承擔全市68%的貨運量。

“十二五”時期,鹽城航道大力推進劉大線、連申線東臺段和濱海港疏港航道船閘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1.4億元,投資規模是“十一五”時期的5倍,超過前11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和。目前鹽城市共有內河航道287條,總里程達4346公里,是江蘇省擁有航道里程和高等級航道里程最長的設區市。其中等級航道1564公里,佔總里程的36.0%。

近三年來,鹽城市內河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都超過了5000萬噸,分擔了大宗物資公路及鐵路運輸的壓力。僅以鹽城市南北向主通道通榆河為例,2017年斷面平均貨流密度達3600萬噸/年,摺合大貨車約1萬輛/日,相當於目前瀋海高速每天的貨車流量。

鹽城市政府對內河航運的發展十分關注,提出進一步發揮內河航運的作用,在航線資源和港口資源整合上進一步發力,出臺了《關於加快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目前鹽城市正開展港航資源整合提升研究,推動市域港口資源整合利用,強化港產高效聯動發展,提升內河航運的發展活力和整合效力。

據預測,到2030年,鹽城全市航道承擔約2億噸貨運量,可節約能源消耗量約110萬噸標準煤,減少SO_2、CO_2排放量分別約為5萬噸和250萬噸,可節約5萬畝土地資源。

通江達海的航道網絡

站在通榆河劉莊閘上放眼遠望,只見劉大線航道寬闊、岸型流暢,時不時可以看到過往的千噸級船舶。劉莊船閘管理所所長陳海峰介紹,整治前,劉大線僅為數條小支流,沒有通航能力,如今已經成為高等級航道,最大通行船舶達2000餘噸。

劉莊船閘的忙碌,得益於劉大線航道整治。劉大線航道整治工程西與通榆河航道相連,東至大豐港內河港池,全長55.7公里,工程歷時三年,總投資13.2億元,於2012年12月全線通航,是鹽城歷史上單體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航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劉大線建成後,對大豐港區大宗物資的流通和輻射能力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至2018年,全線累計通行船舶16.8萬艘次、貨物通過量9550萬噸,貨物通過量年增幅為44%。

隨著劉大線航道、連申線東臺段航道、阜寧船閘及小中河航道、濱海港區疏港航道相繼交工,鹽城市又集中規模整治了鹽邵線、鹽寶線等一批幹線航道,保證了全市4000多公里干支線航道的安全暢通。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鹽城“通江達海接運河”的幹線航道網基本形成。全市規劃省幹線航道569公里,目前達標率為66.6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灌河運量超過3000萬噸,劉大線運量約1500萬噸,濱海港區疏港航道濱海船閘於2018年5月試通航。高等級航道的通達,為港口進一步拓展服務腹地、提升服務功能構建了良好條件。

鹽城市4個沿海港區中,大豐、響水、濱海3大港區均已實現4級以上航道通達,具備海河聯運條件,這在江蘇乃至全國的沿海港口中都不多見。

通過交織的幹線航道網絡,鹽城市內河水運腹地以市域為基礎,不斷向沿江、沿海及中西部地區拓展,為地區長距離基礎物資運輸提供了重要保障。以內河集裝箱為例,鹽城市步鳳港的集裝箱已可以直達連雲港港、太倉港、上海港,並通過海河中轉聯運,可送達營口、天津、廈門廣西防城港、欽州等國內各大沿海港口,內河水運成為跨區域運輸的重要環節。

開放發展的重要依託

“通榆河航道整治後,我們過去運輸用的幾百噸小船,基本換成了千噸以上的大船。”江蘇磊達集團綜合部部長姚琦介紹,公司每年水泥原材料和成品約1500多萬噸,絕大部分靠水運。用大船比小船成本要低10%左右,企業一年可省下3700多萬元。再加上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產品銷售從鹽城擴大到江浙滬。

《鹽城市沿海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鹽城內河航道建設要逐步形成“一縱十橫六聯”的幹線航道網,實現通榆河與京杭運河順暢連接,沿海港口、重大經濟節點與通榆河之間有便捷的航道溝通。規劃高等級幹線向腹地延伸,可實現市域9個縣級節點、10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的全覆蓋,為鹽城市依託航道構建大宗物資運輸網絡、承接蘇南產業轉移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三五”以來,鹽城航道以沿海開發戰略和鹽城綜合交通“一張網”建設為導向,著力突出水運主網絡、市際主通道建設,盡力補齊短板。鹽寶線、連申線響水至大套船閘段、淮河入海水道二期航道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穩步推進。

隨著連申線、泰東線、鹽寶線、鹽邵線、劉大線等航道通航條件的改善,鹽城構建起與“一帶一路”核心城市、揚子江城市群之間的產業運輸通道,千噸級船舶可從鹽城港暢行至連雲港港、太倉港、上海港,與“十一五”末相比,航道通過能力提升近2倍,水運運輸成本降低約30%,內河運輸效率大幅提升,增強了鹽城地區的對外銜接能力,並依託經濟高效的水運服務以及大量優質的岸線資源,吸引了眾多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

2018年鹽城市工業總產量排名蘇北第一,近50家央企在鹽城有投資項目。除東風悅達起亞外,在歷史性突破寶武、金光等一批百億千億級產業項目基礎上,鹽城今年上半年又成功簽約總投資1000億元的華能風電、總投資18億美元的韓國動力電池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蓄積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隨著國家和省市政策導向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成,鹽城內河航道多式航運的優勢將得以充分體現,組合效果、疊加效應將迎來較大提升。一條條暢通繁忙的清水走廊,通江達海接運河,為鹽城的開放發展起著更大的推動作用。

卞小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