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見賢思齊:儒道兩家一致推崇的學習觀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這話的意思是你要是見到別人的舉止言行比你好,你就應該想著跟人看齊;要是見人言行舉止非常讓人討厭,你就應該自我反省,記住以後在自己身上,絕對不要出現像他那樣令人討厭的舉止言行。

這不僅是孔子的觀念,也是古人共同的觀念,孔子是中國儒家最偉大的代表,而儒家另一位偉大的代表荀子也說過,“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意思是說看見別人有好的地方,就應該急切地設法把別人的優點變為自己的,而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那就該痛切地自我反省,記著千萬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現那樣的缺點。中國道家的偉大代表老子也有意思大體相同的名句,“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意思是好人是不那麼好的人學習的對象,而不那麼好的人則是好人借鑑的對象。這不僅是中國人的觀念,也是外國人共同的觀念。


見賢思齊:儒道兩家一致推崇的學習觀

古代波斯有個非常有名的詩人叫薩迪,寫了本非常有名的書,叫《薔薇園》,在中國有不止一個譯本,這也是一本我們值得買、值得看的名著。其中有一部分專門講修士的品德,說有人問一位叫魯格曼的舉止高雅的修士:“你的禮貌是向什麼人學來的?”魯格曼回答說:“是跟那些沒有禮貌的人學的,凡是他們那些要不得的舉動我都不去做。”那樣的行為太多了,而那樣的行為也太糟糕了,於是就給魯格曼提供了多種寶貴的借鑑,善於借鑑的魯格曼就成了最有禮貌的典範。這個回答當然帶有開玩笑的性質,其中卻包含了至理。在講了這個故事後,薩迪用詩句評論道,雖然只是一句不經意的玩笑,智者卻從中引出了許多思考,雖然那是千真萬確的真理,愚蠢的人卻始終把它當作兒戲,而這跟孔子提倡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也是相通的。

當然,我們每個人,哪怕是最長壽的人,生命的時光也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的接觸面也是有限的。無論見到的是賢人,還是不賢的人,都是有限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把學習或借鑑的對象儘可能地擴大,而擴大的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不斷讀書,不斷向歷史上記錄的賢人學習。


見賢思齊:儒道兩家一致推崇的學習觀

所以孔子偉大的繼承人孟子說:一個人要是跟同時的賢人、好人交往,還覺得不滿足、不過癮,那他可以從古人中去汲取榜樣的力量,那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明代有一位大儒叫薛瑄,他繼承了孟子的思想,明確提出:思齊內省,不獨見當時之人如此,以至讀古人之書,見古人之賢者皆思齊,見古人之不賢者皆自省,則進善去惡之功益廣矣。意思是把古人都當作學習或借鑑的對象後,我們擴大優點、減少缺點的成效一定會更大,而這也是我們讀古書、讀歷史的重要作用之一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在古代常用來泛指多數,而在這裡也可以就坐實為三人,指在範圍不大、數量不多的人當中,也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不是別人都那麼好,自己就那麼差,而是他們好的舉止言行,我可以通過思齊來加以學習,他們不好的舉止言行,我可以通過內自省來加以改正。這當然是值得效法的做人準則,而這也是古代明智的政治家與學者共同的觀念。

見賢思齊:儒道兩家一致推崇的學習觀

孔子推崇的政治家子產就說過類似的話。子產在鄭國執掌大權,鄭國有人聚集在鄉校裡,鄉是鄉村的鄉,校是學校的校,鄉校是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也是人們聚會議事的地方。鄭國的民眾在這裡評論執政的得失,意見不一,喧喧攘攘,手下的大臣稟報子產,並建議說把鄉校取締了吧,子產問為什麼要取締,並接著說:這些民眾聚集在一起,議論我們執政者政令的善與不善,他們認為善的,“吾則行之”,我就照著做,他們認為不善的,“吾則改之”,我就照著改,“是吾師也”,他們實際上是我的老師啊,我怎麼能,又怎麼肯去取締鄉校呢?子產還補充道:“我只知道從善如流才可能減少,乃至消弭怨恨,從沒聽說過採取強硬手段,可以防止怨恨的產生。用強制的手段當然可以暫時堵住他們的嘴,不過這就跟防洪水一樣,等到決了大口子,我就完全沒法挽救了,那才真正不堪設想,不如就開個小口子,因勢利導,讓我聽到了可以及時來匡補我的過失。”

他手下的大臣聽了這番話,當場感動地表示:“我現在才知道您的確是能成大事的人,像我這樣的人真是沒出息了,要像您這樣做,鄭國才有依靠,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才真正有益。”孔子聽到這個故事後說,就從這點來看,如果有人說子產不仁,這個是仁是仁義道德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完善的人格境界。孔子說:“如果有人說子產不仁,我根本就不信。”而孔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教導,也是跟子產的擇其善者,“吾則行之”,其不善者,“吾則改之”是有明顯的共同點的,難怪孔子會那樣表彰子產。後來,唐代的大思想家、大文學家韓愈專門寫了名文《子產不毀鄉校頌》,繼承孔子的思想,對子產不肯取締鄉校而擇善而從、從善如流的領導者風度表示了高度的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