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见贤思齐:儒道两家一致推崇的学习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话的意思是你要是见到别人的举止言行比你好,你就应该想着跟人看齐;要是见人言行举止非常让人讨厌,你就应该自我反省,记住以后在自己身上,绝对不要出现像他那样令人讨厌的举止言行。

这不仅是孔子的观念,也是古人共同的观念,孔子是中国儒家最伟大的代表,而儒家另一位伟大的代表荀子也说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别人有好的地方,就应该急切地设法把别人的优点变为自己的,而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那就该痛切地自我反省,记着千万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现那样的缺点。中国道家的伟大代表老子也有意思大体相同的名句,“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思是好人是不那么好的人学习的对象,而不那么好的人则是好人借鉴的对象。这不仅是中国人的观念,也是外国人共同的观念。


见贤思齐:儒道两家一致推崇的学习观

古代波斯有个非常有名的诗人叫萨迪,写了本非常有名的书,叫《蔷薇园》,在中国有不止一个译本,这也是一本我们值得买、值得看的名著。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讲修士的品德,说有人问一位叫鲁格曼的举止高雅的修士:“你的礼貌是向什么人学来的?”鲁格曼回答说:“是跟那些没有礼貌的人学的,凡是他们那些要不得的举动我都不去做。”那样的行为太多了,而那样的行为也太糟糕了,于是就给鲁格曼提供了多种宝贵的借鉴,善于借鉴的鲁格曼就成了最有礼貌的典范。这个回答当然带有开玩笑的性质,其中却包含了至理。在讲了这个故事后,萨迪用诗句评论道,虽然只是一句不经意的玩笑,智者却从中引出了许多思考,虽然那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愚蠢的人却始终把它当作儿戏,而这跟孔子提倡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也是相通的。

当然,我们每个人,哪怕是最长寿的人,生命的时光也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接触面也是有限的。无论见到的是贤人,还是不贤的人,都是有限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把学习或借鉴的对象尽可能地扩大,而扩大的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不断读书,不断向历史上记录的贤人学习。


见贤思齐:儒道两家一致推崇的学习观

所以孔子伟大的继承人孟子说:一个人要是跟同时的贤人、好人交往,还觉得不满足、不过瘾,那他可以从古人中去汲取榜样的力量,那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明代有一位大儒叫薛瑄,他继承了孟子的思想,明确提出:思齐内省,不独见当时之人如此,以至读古人之书,见古人之贤者皆思齐,见古人之不贤者皆自省,则进善去恶之功益广矣。意思是把古人都当作学习或借鉴的对象后,我们扩大优点、减少缺点的成效一定会更大,而这也是我们读古书、读历史的重要作用之一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在古代常用来泛指多数,而在这里也可以就坐实为三人,指在范围不大、数量不多的人当中,也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不是别人都那么好,自己就那么差,而是他们好的举止言行,我可以通过思齐来加以学习,他们不好的举止言行,我可以通过内自省来加以改正。这当然是值得效法的做人准则,而这也是古代明智的政治家与学者共同的观念。

见贤思齐:儒道两家一致推崇的学习观

孔子推崇的政治家子产就说过类似的话。子产在郑国执掌大权,郑国有人聚集在乡校里,乡是乡村的乡,校是学校的校,乡校是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也是人们聚会议事的地方。郑国的民众在这里评论执政的得失,意见不一,喧喧攘攘,手下的大臣禀报子产,并建议说把乡校取缔了吧,子产问为什么要取缔,并接着说:这些民众聚集在一起,议论我们执政者政令的善与不善,他们认为善的,“吾则行之”,我就照着做,他们认为不善的,“吾则改之”,我就照着改,“是吾师也”,他们实际上是我的老师啊,我怎么能,又怎么肯去取缔乡校呢?子产还补充道:“我只知道从善如流才可能减少,乃至消弭怨恨,从没听说过采取强硬手段,可以防止怨恨的产生。用强制的手段当然可以暂时堵住他们的嘴,不过这就跟防洪水一样,等到决了大口子,我就完全没法挽救了,那才真正不堪设想,不如就开个小口子,因势利导,让我听到了可以及时来匡补我的过失。”

他手下的大臣听了这番话,当场感动地表示:“我现在才知道您的确是能成大事的人,像我这样的人真是没出息了,要像您这样做,郑国才有依靠,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才真正有益。”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后说,就从这点来看,如果有人说子产不仁,这个是仁是仁义道德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完善的人格境界。孔子说:“如果有人说子产不仁,我根本就不信。”而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教导,也是跟子产的择其善者,“吾则行之”,其不善者,“吾则改之”是有明显的共同点的,难怪孔子会那样表彰子产。后来,唐代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韩愈专门写了名文《子产不毁乡校颂》,继承孔子的思想,对子产不肯取缔乡校而择善而从、从善如流的领导者风度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