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據IPO早知道消息,北京時間11月26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9988.HK”。阿里巴巴此次總計發行5億新股,每股176港元,募集資金880億港元,若執行“綠鞋機制”後的最高募資金額約為1012億港元。

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阿里巴巴此前確定的最終發售價為每股176港元,今晨香港市場開盤後,阿里巴巴以187港元開盤,截至9:35分,股價為188.9港元,較發售價大漲超過7.33%。以此價格計算,阿里巴巴總市值已超過4萬億港元。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阿里巴巴美股今晨收盤亦大漲1.96%,以美股190.45美元收盤,為近半年內股價新高。

鑑於阿里巴巴集團的美國存托股票(ADS)繼續在紐交所上市並交易,且集團香港上市股份與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可互相轉換。這也意味著,在今天掛牌上市後,阿里巴巴集團成為首個同時在中國香港和美國紐約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一個輪迴後,再度擁抱港交所

早在201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業務就已率先在香港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3.5港元,首日上漲近200%,市值一度達到1996億港元,這也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市值首次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直至2012年2月,阿里巴巴選擇私有化退市,回購價格為與發行價相同的13.5港元。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在經歷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生肖輪迴(12年)後,阿里巴巴再度擁抱港交所。

在正式完成退市後的2013年,納斯達克、紐交所和港交所均被傳出邀請阿里巴巴再次上市,並且是以公司整體IPO的形式完成上市,但“同股不同權”的制度阻礙了阿里巴巴與港交所的這一次“聯姻”,即時在當年7月,甚至有報道指出阿里巴巴已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在確定因“合夥人”制度無法登陸港交所後,阿里巴巴在2014年3月16日正式發佈聲明宣佈前往美國上市,同年5月7日,阿里巴巴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一個月後則將上市地點定為紐交所。

正式遞表前數個小時,時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的馬雲通過發佈全員信表示,阿里人要清醒地認識到資本市場巨大利益誘惑背後有著無比巨大的無情和壓力,阿里巴巴這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中也必將會因規模、期待值、國界意識、文化衝突、區域政經等方面遭遇空前絕後的挑戰和壓力。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以“BABA”為股票代碼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發行價為68美元,執行“綠鞋機制”後的募資金額約為250億美元,這也是

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最大的IPO項目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可以說,相比於12年前那個初識資本市場、5年前毅然轉向大洋彼岸的阿里巴巴,如今經歷了殘酷商業競爭中的種種高峰與低谷,也已從當年那個被譽為“港交所最為驕傲的孩子”,成長為“全球矚目的風光少年”。

當然,正如阿里巴巴在那份放棄港交所上市的聲明中表述的那樣,阿里巴巴確實“一如既往地關注、參與並支持香港的創新和發展;未來條件允許,我們將積極參與迴歸國內資本市場,與國內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長。”

阿里巴巴於2014年先後通過對中信二十一世紀1.7億美元戰略投資以及收購文化中國近60%股權的方式,以阿里健康和阿里影業的名義亮相港交所。

換言之,12年間,阿里巴巴幾乎從未消失在港交所的視野中

去“電商”標籤,展望數字經濟體空間

如果說阿里巴巴憑藉紮實的B2B業務在港交所站穩腳跟、用電商平臺的巨大增長潛力為美國投資者講故事的話,如今的阿里巴巴顯然不能簡簡單單可以用一個平臺或者一部分業務去衡量,承載阿里巴巴想象空間的已是一個現象級的綜合數字經濟體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此次上市前致投資者的全員信中如是寫道,“經過20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已經從成立之初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發展成為初具輪廓的橫跨數字商業、數字金融、智慧物流、雲計算大數據等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並由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數字經濟生態。”

在今年9月阿里巴巴20週年晚會上,張勇也宣佈了未來5年的戰略總目標:服務全球消費者,包括超過10億的中國消費者,創造10萬億人民幣以上的消費規模。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通過約710家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和並表實體,以及約530家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設立的子公司和並實體開展業務經營

在阿里巴巴當前設想的商業版圖中,核心商業、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等多個板塊共同支撐起數字經濟體。

其實不妨以2014年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後的第一份財報與今年11月最新發布的財報作一對比。

彼時,阿里巴巴核心強調的是電商平臺(包括淘寶、天貓、聚划算)Q3的GMV 同比增長48.7%、移動端的MAU同比增長138%、移動端交易額佔平臺總交易額的35.8%等概念。

而在11月1日發佈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儘管核心電商業務佔據總收入的高達85%,但其中,以盒馬鮮生、銀泰百貨、天貓超市為主的新零售業務同比增長125%,遠超總體電商業務40%的增速。此外,阿里雲業務也保有同比64%的營收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11月還完成了對物流和大健康領域的進一步佈局。

8日,阿里巴巴宣佈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資233億元人民幣使得持有菜鳥網絡的股份從約51%增加至約63%;14日,阿里網絡以18.4億元人民幣認購美年健康4.06%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從而使得自己持有美年健康的股份升至上市公司總股本的9.39%,成為美年健康第一大股東。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但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縱然阿里巴巴的想象空間愈發擴大,但除核心電商業務外,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依然處於虧損狀態,甚至在短時間內也無法看到真正扭虧為盈的趨勢。

況且,拼多多崛起速度之快顯然令阿里巴巴始料未及,直插核心腹地;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電商帶貨能力也在以一個無法預估的速度增加,逐步蠶食著固有的線上流量。

而從線下零售場景來看,阿里巴巴同樣面臨著不小的衝擊,尤其從兩年內連續斥巨資入股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的選擇便可見端倪。

如何將線上流量導入線下,線下流量如何反哺線上,這對於任何一家處於互聯網紅利殆盡期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難題。

阿里巴巴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其在中國零售市場上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為6.93億,在中國零售市場上的移動單月活躍用戶數量已達到7.85億,但無法忽視的是,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已達5.36億,逐步趨近於阿里巴巴。

正如阿里巴巴CFO武衛在Q2財報電話會議中所講的那樣,除新增用戶數量外,如何進一步保持和增加ARPU值的增長才是決定阿里巴巴增長勢頭的關鍵。

阿里巴巴表示,此次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於三大方面,一是驅動用戶增長及提升參與度;二是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三是持續創新產品和技術、助力新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時隔12年再登港交所:從電商之王到不止於零售之王

2019年,對於志在“活102年”的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是其成立的第20年,距離其首次登陸港交所過去一個12年的輪迴,也距離其成為全球最大的IPO項目的時間只有5年。這一年,馬雲退出一線。

而對於每一箇中國以及全球的消費者而言,大家也都期待著,今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掛牌上市,能否喚醒和再創阿里巴巴的公司價值,能否為世界講述另一個動聽的故事,“後馬雲時代”的阿里巴巴又將走向何方。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C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