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半小時通達廣深港!惠州打造大灣區東岸樞紐門戶城市

大交通促進大發展。近年來,惠州先後進入高鐵時代、航空時代、城軌時代,形成了集陸、海、空、鐵等運輸方式於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不僅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而且為惠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支撐。

當前,惠州正在加快對外大聯通,在市區“兩環八射”快速進出城體系基礎上,構建全市域網格型骨幹快速路支撐體系,建設半小時通達廣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同時,大力發展“兩港”運輸,以及高鐵等遠距離運輸方式,將惠州打造成大灣區東岸的樞紐門戶城市。

空港海港:吞吐量邁上新臺階

在惠州的各種交通樞紐中,惠州機場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10月20日,惠州機場發佈冬春航季航線信息,從10月27日起進入民航2019—2020年冬春航季之後,惠州機場將新增或恢復煙臺、長春、宜昌、徐州等6條航線,這將進一步豐富機場的航線網絡。

自2015年通航以來,惠州機場已入駐12家航空公司,運營30多條航線,航線網絡覆蓋了全國53%的省會城市。旅客吞吐量連續突破新量級,年均增幅達到73%,2018年全年達到188萬人次。而在10月3日,惠州機場今年以來的旅客吞吐量就突破了200萬人次。

今年8月,惠州機場T2航站樓啟用,配套建設了4個登機廊橋等設施。惠州機場公司副總經理熊斌介紹,如果結合實際運營情況,考慮優化運營管理和效率提升等因素,T2航站樓將可以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萬噸、飛機起降2萬架次的需求。無疑,這將使惠州機場的吞吐量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使之在全國的機場中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

作為惠州大力建設的“兩港”之一,海港和空港一樣得到了快速發展。惠州港是華南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全面開發可建碼頭泊位200多個。

據統計,惠州港沿海現有生產性碼頭泊位4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5個,沿海港口貨物設計吞吐能力1.2億噸,集裝箱設計吞吐能力94萬TEU,並擁有11條航線。

此前,惠州港每年的實際吞吐量並不算大,有相當比例的運力閒置。由於近幾年加大了公共碼頭的建設,惠州港逐漸向物流港轉型,並採取了其他改革措施,到2018年,惠州轄區船舶貨物吞吐量達9686萬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8.2%,港口的運力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利用。

軌道交通:有望建成五條高鐵和兩條城際鐵路

近日,穗莞深城際鐵路即將通車的消息給惠州市民帶來了驚喜。一旦通車,可以通過莞惠城際鐵路在東莞西站換乘穗莞深城際,從而輕鬆前往廣州、深圳等城市。

不僅如此,一波三折的深惠城際鐵路的規劃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深圳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年)》顯示,深惠城軌列入廣東省城際鐵路規劃,擬採用西線方案,且線路途經惠州市中心城區,初步列為2022年前動工項目,目前正在進行規劃的研究論證等前期工作。

一旦深惠城際建成,惠州將擁有兩條城際鐵路,屆時可銜接珠三角的城際軌道網,無障礙抵達珠三角各城市。

相比還在規劃中的城軌,贛深高鐵和廣汕鐵路的建設進展非常迅速。在贛深高鐵劍潭東江特大橋項目施工現場,主橋墩的樁基已基本建成。中交三航贛深高鐵一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特大橋預計明年10月可以實現橋樑合龍,然後向北接入贛深高鐵惠州北站。在博羅石灣的廣汕鐵路跨永石大道特大橋施工現場,一排橋墩平地拔起,多臺機械設備同時運轉,響聲隆隆。中鐵五局廣汕鐵路項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尖山髻隧道由於地質複雜的原因,施工難度非常大,預計今年可以開挖過半。

據瞭解,贛深高鐵起於江西贛州,終點位於深圳市深圳北站,是我國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的重要一段。其中的惠州段長約85公里,設有博羅北站、惠州北站、仲愷新區站3個車站,預計2021年通車。

廣汕鐵路由廣州新塘引出,途經惠州,終於汕尾,全線設有7個車站,包括惠州境內的羅浮山、博羅、惠城南、惠東南站,預計2022年通車。通車之後,從惠州到廣州或汕尾,時間都在半個小時左右。

另外,深圳至汕尾鐵路、廣州至河源鐵路近日被列入2019年廣東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計劃。如果這兩條鐵路也建成,加上廈深高鐵、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惠州未來將擁有五條高鐵線,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鐵大市。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居廣東省第二

高速公路的建設也頻頻傳來好消息。

近期,惠清高速南崑山隧道實現了雙向貫通,該隧道為雙向六車道特長隧道,地處南崑山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嚴控區,環境保護難度大,地質條件複雜。為保護生態環境,該項目探索了隧道洞渣綜合利用技術,減少佔用耕地約150畝。根據目前的進展,惠清高速公路計劃於2020年建成通車,屆時惠州到清遠的車程將縮短至1.5小時。

另外,河惠莞高速公路平潭至潼湖段項目進展也較快。它建成後將與廣惠高速、惠河高速、惠大高速公路一起,形成惠州市區的高速公路閉環線,並打通仲愷中心區往東西北方向的高速通道。

在北向通道方面,去年底通車的武深高速公路使惠州增加了一條出省的大動脈,同時可連通深圳方向。武深高速公路韶關新豐至惠州博羅段共108公里,沿線風景宜人,且在水源保護區路段設置了3公里環保牆。通車之後,從惠州到湖南方向可節省約2小時。

惠州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惠州高速公路網的建設佈局為“七橫五縱一聯”,總里程1110公里。現已有15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755公里,位居廣東省第二。

從2018年以來,惠州加快推進武深、河惠莞等多條高速公路項目的建設。預計到2020年,惠清高速、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完工通車。屆時,惠州將擁有17條高速公路,形成東西向和南北向暢通的高速網。

公共交通:預計今年底前後推出微巴試點線路

無論是“兩港”還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更多的是著眼於長距離的運輸,要實現一個城市的“內暢”,還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近年來,惠州市努力創建廣東省首批公共交通示範城市,推行了“樞紐支撐、網絡完善、運營提速、低碳公交、智慧公交”五大工程,初步建成了以城際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公共自行車等慢行系統為延伸的多層次、一體化公共交通系統。

同時,進行了TC(即“城市共同體”)模式改革,實行“票運分離”,由政府統一收取票款,對公交網絡進行規劃,對運營商提出服務質量要求,通過成本核算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向企業購買公交服務。

通過這些措施,惠州的公共交通得到進一步優化。惠州市交通局陸運科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底,中心城區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為47.53%,城市交通綠色出行分擔率為72.78%,萬人公交車擁有量20.26標臺,相比以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9條次,改造209路公交快線,開通了惠州機場公交快線,市區公交線網覆蓋率達到90%,市民出行基本得到了保障。

當然,惠州市公交系統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公交車在市區平均時速較低、部分線路佈局不合理等。惠州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傑表示,接下來將增加快速公交運行數量,並考慮使用6米以下的公交車作為小區的微巴,緩解小循環的區域出行問題,預計今年年底前後推出微巴試點線路。

目前,交通規劃部門還在開展交通專用道的研究工作,開展專用道對社會車輛影響的評估,將分為近期和遠期建設兩個部分來實施。近期主要選擇公交道路條件較好且公交需求量較大的路段進行建設,如仲愷大道、演達大道、惠州大道北以及惠州大道東段等。遠期充分考慮規劃路及公交線路的覆蓋,計劃實施的道路有鱷湖路、三環南路、四環南路、金榜路、惠民大道、三環北路、三環東路等。目前,該局已完成規劃設計方案的初步編制工作,正在徵求相關部門意見。

“兩環八射”和快速路網打造外聯內暢交通

近日,惠州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傑和有關負責人參加行風熱線時透露,惠州的城市交通網絡正在逐步完善,今後將在市區“兩環八射”快速進出城體系基礎上,構建全市域網格型骨幹快速路支撐體系。

“兩環”是指三環路和四環路,“八射”是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主要通道,包括小金大道、惠博大道、金龍大道、惠澤大道、惠澳大道、演達大道、仲愷大道、金愷大道等。總體目標是要打造對外大聯通,對內大循環的大交通網絡格局,奠定城市未來發展的交通基礎。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提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輻射周邊”理念,為惠州發揮區位優勢加快發展賦予歷史使命和發展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惠州正立足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以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為目標,高標準謀劃大交通總體佈局規劃,按照交通串組團、交通拓空間、交通帶產業、交通建新城的發展思路,探索“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空間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東岸輻射帶動粵東粵北發展的樞紐門戶作用。

據瞭解,總體佈局規劃將精準設定協同發展的目標城市、目標地區和目標產業,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融入大灣區現代化交通網絡,西接穗莞、南通港深、輻射粵東粵北,串聯大灣區和粵東粵北相關地區。

另據介紹,在軌道交通方面,惠州市正在重點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鐵路兩條高鐵大幹線的建設,並協調莞惠城際車次加密工作,加快城市軌道規劃,同時積極促成深惠城際落地。另外,惠州還在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加密莞惠城際鐵路。

以交通帶動產業和城市發展

交通是城市的動脈,從一座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到“要致富,先修路”的共識,無不說明交通對發展的關鍵作用。對一座城市來說,要獲得大發展迫切需要形成大交通網絡。

從2013年的廈深高鐵通車至今,惠州逐步進入“高鐵時代”“航空時代”和“城軌時代”,使惠州大踏步邁進了交通樞紐城市的行列。如今,惠州已形成了集海、陸、空、鐵等多種交通樞紐於一體,擁有海港、機場、高速公路、高鐵、城際軌道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惠州位於珠三角東岸,南靠深圳、西接廣州和東莞,北面和東面與韶關、河源、汕尾接壤,是連接珠三角和粵東、粵北地區的門戶。顯然,這樣的交通優勢可以為惠州的大發展提供基礎設施的支撐,不僅使它和周邊城市互聯互通,還可實現遠距離的運輸,從而為人、財、物的流動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與此同時,惠州也要看到交通發展的不足之處。比如,現有的廈深高鐵尚未惠及更廣的惠州區域,莞惠城際的班次不夠密集,這使得兩條軌道交通的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高速公路雖然已經有了15條,但還不夠密集,與地方道路的路網銜接還需優化和調整。惠州港則面臨著公共碼頭不足以及如何向物流港轉型等問題。

更深層次的問題體現在交通與產業的結合上。從目前惠州正在推進的大交通規劃來看,它要立足惠州今後十年的發展,強調通過交通發展拓展城市空間,帶動產業發展。從產業規劃來看,惠州正集中力量打造“2+1”產業集群,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發展生命健康產業。

因此,大交通規劃應更多地考慮到與產業的結合。比如,在與高鐵、高速公路銜接時,提前規劃好高鐵新城和物流產業園。拓展惠州機場貨運能力的同時,加強電子信息產品、水果和蔬菜的產業對接。同時,可以放眼未來,根據現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仲愷、大亞灣、惠東等地的佈局,預留一些交通接口和通道,為這些產業在未來形成惠州經濟新增長極提供交通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