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大批量强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聚丙烯行业,六大维度冲乱市场格局

11月29日,2019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上公布了2019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名单。

仔细看过名单之后,龙朴君暖心挑选出已经或即将投资聚烯烃行业的企业名单,以供读者参阅。

大批量强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聚丙烯行业,六大维度冲乱市场格局

除了上述上榜的企业外,在龙朴君心中,还有很多实力杠杠的民营企业没有出现,比如,恒力石化、东明石化、玉皇化工、绍兴三圆、鸿基石化、海天石化、卫星石化、三江石化、中景石化、龙油化工、宝来化工、利和知信、金能科技、东莞巨正源、金发新材料、东华能源、久泰能源、京博石化(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这些企业也是咱民营聚丙烯的支柱力量。


龙朴君巴拉巴拉一番,算上粉料企业,足足数出了40+家民营企业正在或者马上要征战聚丙烯树脂行业,其中包含14家上市企业,这个天团阵容很强大!

将要发生什么?

一、民营规模


到目前为止,民营聚丙烯规模已经上升到904万吨。经过未来2-3年的集中投建,我国民营聚丙烯规模将达到1770万吨;相比于中石化将达到的982万吨规模,中石油将达到的527万吨规模,民营企业的规模实力不能忽视,占比40%以上;也许5年后,在聚丙烯行业中,民营企业规模超过50%,也是完全可能的。



二、价格乱战


未来2-3年,市场将有1500万吨规模聚丙烯产品入市,占比2018年国内聚丙烯表观消费量55.7%。新建装置产能投放市场,凭借低成本以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是常规操作。聚丙烯树脂价格怎能抗住不跌呢?

假若当聚丙烯拉丝料、聚丙烯纤维料、聚丙烯低熔共聚料的价格运行在6000-7000元/吨范围时,更甚至价格降低到6000元/吨以下时,谁动了谁的奶酪呢?有没有老旧的聚丙烯装置整合或者淘汰?2020-2022年,国内聚丙烯行业会直面严冬,又有谁会给予否认呢?


三、存量竞争


算上2019年已经投产的聚丙烯装置规模,未来2-3年,国内将有1627万吨规模聚丙烯产品入市,占比2018年国内聚丙烯表观消费量60%。


进入市场的头3年时间内,多数企业会集中排产聚丙烯通用料以应对装置设备的操作磨合、人员团队的管理磨合,优秀人才选拔的炼金基地,那么留给老旧聚丙烯装置排产通用料的空间还剩下多少?特别是聚丙烯树脂通用料市场具有明显的唯价格论特征。哪些企业会在淘沙的过程中被冲洗出局呢?


超过1500亿元的融资,浙江石化(一期)已经站上跑道热身。浙江石化带着民营企业的血统,拥抱着似乎和国企比肩的资源,这样岿然大物般的配置即将要在聚烯烃领域鸣枪开跑。


在跨行业投资聚丙烯的民营企业中,不乏荣盛石化、恒力石化、桐昆石化、恒逸石化、盛虹石化等化纤巨头,过往如何在化纤行业翻天的,如今也敢教聚丙烯行业日月换新天。


四、成本竞争


1627万吨聚丙烯规模在市场中逐渐释放产能,国际原油价格将在60-70美元/桶,聚丙烯价格降、降、降,谁也阻挡不了。低成本、大规模的优势成为战场取胜的暂时王牌筹码。老旧聚丙烯装置具有无折旧、渠道成熟的优势,新投产的聚丙烯装置具有成本低、人员少、规模大的优势,两强相遇,谁将挤掉谁?


五、人才储备


中石化和中石油一直是国内聚烯烃树脂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煤基技术和轻烃技术的发展高度契合非石油企业投资聚丙烯行业的需求,随着一套套装置施工建设,增加的不仅仅是国内聚丙烯的供应能力,也同时加速了行业内的人才流动。


当装置建成投产后,当正常排出聚丙烯通用料后,针对人才使用和留住的内功修炼必须提上日程,成为整体项目成败的另一项核心要素。


当五湖四海的聚烯烃人相聚在一起,如何成就出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团队精神,着实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大考。


有了团队,又如何打造出团队梯队,让团队每个梯队都业务过硬,可以扛枪打胜仗,这无疑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种。


六、技术储备


引进了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吸引了一大批成熟骨干人员,大笔金融的融资建设,总不会一直甘心停留在通用料的排产吧?如何形成支持原创性基础创新的机制,如何让企业的血液中带着科技创新的基因?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带领企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万华化学来了,2020年万华化学也将加入到聚烯烃树脂行列。对于企业如何在科研上投入,如何将科技转化为利润,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出企业的科创能力,万华化学无疑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最优秀标杆。榜样到位了,学习起来会难么?


国内的聚丙烯行业会不会日月换新天,会不会马上进入竞争的下半程,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消磨?您心里的这个时间表做好盘算了吗?


国内聚丙烯树脂的民营化开端之路:


2006年之前,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内建设有很多聚丙烯粉料企业,原料基本来源于催化裂化气分出的丙烯单体,反应釜为基本配置,多釜串联提高生产,这是中国第一批民营聚丙烯生产企业。


2006年10月,浙江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投产,改写了一个历史,中国聚丙烯粒料行业有了首家民营企业。


2014后以后,受惠于煤制聚烯烃技术和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民营企业进入聚丙烯行业加速了。相比于2009年,我国聚丙烯生产规模扩增了3倍。


#今日话题#

20年前,中石化曾在PTA市场占据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天只占有1.7%;眼下,群雄逐鹿聚丙烯是否将重现PTA的传奇?聚丙烯人将何去何从?


素材来源 | 龙朴咨询、中国化工报

校对/美工 | 孙帅

技术顾问 | 李德旭

文章审核 | 张娜

声明:本图文内容来源于公开资料或者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若您发现图文内容(包含文字、图片、表格等)等对您的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侵犯,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