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大批量強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聚丙烯行業,六大維度衝亂市場格局

11月29日,2019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大會在京召開,會議上公佈了2019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百強名單。

仔細看過名單之後,龍樸君暖心挑選出已經或即將投資聚烯烴行業的企業名單,以供讀者參閱。

大批量強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聚丙烯行業,六大維度衝亂市場格局

除了上述上榜的企業外,在龍樸君心中,還有很多實力槓槓的民營企業沒有出現,比如,恆力石化、東明石化、玉皇化工、紹興三圓、鴻基石化、海天石化、衛星石化、三江石化、中景石化、龍油化工、寶來化工、利和知信、金能科技、東莞巨正源、金髮新材料、東華能源、久泰能源、京博石化(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這些企業也是咱民營聚丙烯的支柱力量。


龍樸君巴拉巴拉一番,算上粉料企業,足足數出了40+家民營企業正在或者馬上要征戰聚丙烯樹脂行業,其中包含14家上市企業,這個天團陣容很強大!

將要發生什麼?

一、民營規模


到目前為止,民營聚丙烯規模已經上升到904萬噸。經過未來2-3年的集中投建,我國民營聚丙烯規模將達到1770萬噸;相比於中石化將達到的982萬噸規模,中石油將達到的527萬噸規模,民營企業的規模實力不能忽視,佔比40%以上;也許5年後,在聚丙烯行業中,民營企業規模超過50%,也是完全可能的。



二、價格亂戰


未來2-3年,市場將有1500萬噸規模聚丙烯產品入市,佔比2018年國內聚丙烯表觀消費量55.7%。新建裝置產能投放市場,憑藉低成本以低價格搶佔市場份額是常規操作。聚丙烯樹脂價格怎能抗住不跌呢?

假若當聚丙烯拉絲料、聚丙烯纖維料、聚丙烯低熔共聚料的價格運行在6000-7000元/噸範圍時,更甚至價格降低到6000元/噸以下時,誰動了誰的奶酪呢?有沒有老舊的聚丙烯裝置整合或者淘汰?2020-2022年,國內聚丙烯行業會直面嚴冬,又有誰會給予否認呢?


三、存量競爭


算上2019年已經投產的聚丙烯裝置規模,未來2-3年,國內將有1627萬噸規模聚丙烯產品入市,佔比2018年國內聚丙烯表觀消費量60%。


進入市場的頭3年時間內,多數企業會集中排產聚丙烯通用料以應對裝置設備的操作磨合、人員團隊的管理磨合,優秀人才選拔的鍊金基地,那麼留給老舊聚丙烯裝置排產通用料的空間還剩下多少?特別是聚丙烯樹脂通用料市場具有明顯的唯價格論特徵。哪些企業會在淘沙的過程中被沖洗出局呢?


超過1500億元的融資,浙江石化(一期)已經站上跑道熱身。浙江石化帶著民營企業的血統,擁抱著似乎和國企比肩的資源,這樣巋然大物般的配置即將要在聚烯烴領域鳴槍開跑。


在跨行業投資聚丙烯的民營企業中,不乏榮盛石化、恆力石化、桐昆石化、恆逸石化、盛虹石化等化纖巨頭,過往如何在化纖行業翻天的,如今也敢教聚丙烯行業日月換新天。


四、成本競爭


1627萬噸聚丙烯規模在市場中逐漸釋放產能,國際原油價格將在60-70美元/桶,聚丙烯價格降、降、降,誰也阻擋不了。低成本、大規模的優勢成為戰場取勝的暫時王牌籌碼。老舊聚丙烯裝置具有無折舊、渠道成熟的優勢,新投產的聚丙烯裝置具有成本低、人員少、規模大的優勢,兩強相遇,誰將擠掉誰?


五、人才儲備


中石化和中石油一直是國內聚烯烴樹脂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煤基技術和輕烴技術的發展高度契合非石油企業投資聚丙烯行業的需求,隨著一套套裝置施工建設,增加的不僅僅是國內聚丙烯的供應能力,也同時加速了行業內的人才流動。


當裝置建成投產後,當正常排出聚丙烯通用料後,針對人才使用和留住的內功修煉必須提上日程,成為整體項目成敗的另一項核心要素。


當五湖四海的聚烯烴人相聚在一起,如何成就出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的團隊精神,著實是對企業管理能力的大考。


有了團隊,又如何打造出團隊梯隊,讓團隊每個梯隊都業務過硬,可以扛槍打勝仗,這無疑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工種。


六、技術儲備


引進了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吸引了一大批成熟骨幹人員,大筆金融的融資建設,總不會一直甘心停留在通用料的排產吧?如何形成支持原創性基礎創新的機制,如何讓企業的血液中帶著科技創新的基因?如何讓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帶領企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萬華化學來了,2020年萬華化學也將加入到聚烯烴樹脂行列。對於企業如何在科研上投入,如何將科技轉化為利潤,如何最大程度激發出企業的科創能力,萬華化學無疑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最優秀標杆。榜樣到位了,學習起來會難麼?


國內的聚丙烯行業會不會日月換新天,會不會馬上進入競爭的下半程,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消磨?您心裡的這個時間表做好盤算了嗎?


國內聚丙烯樹脂的民營化開端之路:


2006年之前,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內建設有很多聚丙烯粉料企業,原料基本來源於催化裂化氣分出的丙烯單體,反應釜為基本配置,多釜串聯提高生產,這是中國第一批民營聚丙烯生產企業。


2006年10月,浙江紹興三圓石化有限公司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投產,改寫了一個歷史,中國聚丙烯粒料行業有了首家民營企業。


2014後以後,受惠於煤制聚烯烴技術和丙烷脫氫制丙烯技術,民營企業進入聚丙烯行業加速了。相比於2009年,我國聚丙烯生產規模擴增了3倍。


#今日話題#

20年前,中石化曾在PTA市場佔據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今天只佔有1.7%;眼下,群雄逐鹿聚丙烯是否將重現PTA的傳奇?聚丙烯人將何去何從?


素材來源 | 龍樸諮詢、中國化工報

校對/美工 | 孫帥

技術顧問 | 李德旭

文章審核 | 張娜

聲明:本圖文內容來源於公開資料或者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若您發現圖文內容(包含文字、圖片、表格等)等對您的知識產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造成侵犯,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