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廈門打造“碳匯+”生態司法新格局

“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廈門打造“碳匯+”生態司法新格局

經濟日報訊 記者薛志偉報道:辦結一起案,恢復一片綠,教育一群人。近日,福建廈門首個“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在廈門市同安區揭牌。這是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同安法院為提升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和法律意識,推進生態修復工作的新舉措,也是打造“保護、打擊、修復”的“碳匯+”生態司法新格局的重要環節。

“我們集中管轄廈門六區的一審涉生態案件。如果判決結果涉及生態修復,而被告所破壞的林地又無修復條件,那麼,在基地內就可實現集中修復。”同安法院副院長李雋說。此外,這片綠地也對市民開放,接受綠植認養。

“碳匯”是指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在林業中主要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不僅作為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被告人異地補植復綠的園地,同時也是向公眾開放的開展生態法治教育實踐的場所。

“同安區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市之首,溪流流域面積全市最大,是廈門一座名副其實的生態之城。早在2015年,同安法院就組建了生態環境合議庭。這也為後來生態環境審判庭和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基地的設立打下堅實的基礎。”李雋說。

作為生態教育窗口,廈門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將向社會公眾開放,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司法案例警示教育、法治文化推廣和法治成果展示等。“我們將持續創新預防教育、專業審判、公益訴訟、生態修復等工作機制,努力打造‘保護、懲罰、修復’的‘碳匯+’生態司法新格局,堅持保護髮展與治理環境並重、防治汙染與修復生態並舉、嚴懲涉生態犯罪與保護生態環境並行。”廈門市中級法院副院長吳麗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