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太康道情是河南珍稀劇種,它歷史悠久,是源於春秋遠古時代的民間戲曲藝術,分佈在河南太康及其周邊地區。如今太康道情已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清代後期,約在1860年前後,道情從沈丘、鄲城一帶傳入太康。20世紀初受河南梆子、越調等地方戲曲影響,道情藝人開始嘗試對口演唱和群口演唱,題材突破了原先的道教故事,擴大到家長裡短、才子佳人的範圍;演員大體分角色,但不化妝,也無明顯行當,時稱“坐攤道情”,這是道情戲的孕育階段。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清末的1902年,西華人龔長法在西華縣首先組建道情戲班。1905年,太康縣老冢鎮幹張村藝人張廣志組建了該縣第一個道情戲班。他是太康道情戲的最早開拓者,早年從事說唱道情,並能演唱河南梆子戲,後來嘗試“坐攤道情”。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1924年7月,張廣志的道情戲班在太康洪山廟、五里口等村開始化妝登臺演唱,將道情戲首次搬上了舞臺。這是道情戲由簡單到複雜,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次成功突破和飛越,從此使道情由曲藝形式一躍成為戲曲舞臺上一個嶄新的獨立劇種——道情戲。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個。當時道情戲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流傳著不少諺語,如“寧叫面發酸,也不能耽誤看太康的道情班”,“任憑少鋤二畝地,也不能耽誤看太康的道情戲”,太康也因此被譽為“道情之鄉”。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道情戲以唱為主,劇本多唱詞而少插白,甚至沒有插白,一板下來就是上白句唱詞。道情音樂從板腔程式上,主要可分為【銅器垛】【慢板】【非板】【緊打慢唱】【流水】【一鑼才】。其唱腔中板腔和曲牌兼而有之,曲調淳厚朴實。唱詞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1953年,太康縣選拔道情中老年藝人29名培訓學習,排練節目,邀請長期流散在農村的道情藝人登臺表演,並與1957年成立了太康縣道情劇團。

河南稀有劇種——太康道情

1992年,《王金豆借糧》參加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榮獲八大獎項,劇團正式被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