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保險資管公司去年營收減17%,大家怎麼看?

東震木


第一,

2017年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為2018年保險資管公司業績下滑,埋下伏筆。

對壽險公司的產品設計進行限定,禁止年金產品快速返還,禁止萬能險,投連險作為附加險存在。壽險公司,保障型產品增多,但是保費較高的投資型產品縮減,保費規模下降,進而保險資管資金規模收緊。

第二,

進入2018年,除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以外,股市,債權,不動產等收益,都大幅下滑。代表保險資管公司投資能力的私募產品中,股票型投資,遠不如債券型產品。2018年股票類基金平均增長為-22.83。

第三,

在銀保監會政策引導下,保險資管公司。與其他資管類公司相比,更注重資產的安全。投資指標下降,幅度不再激進。營收下滑是自然的,但不代表虧損,各大保險資管公司財務披露僅僅是中再資管出現虧損。2018年較2017年,虧損1.39億。營收下滑-223.01%。

第四,

其他保險公司,除了中國人壽,太平洋資產管理,中意資產管理,合眾資產管理,華安財保資產管理,中國人保資產管理以及建信保險資產管理以外。其他保險資產管理,營收均為負增長。但是並未虧損。




狗在北京


2018年保險資管營收下降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總體規模縮小。在嚴監管的政策背景下,保險資管的規模約4500億元,比上年同期縮小了約10%。總資產規模的縮小,意味著創造收入的基數下降了。

第二,收益水平下降。首先,因為受到2018年股市行情較差的影響,保險資管產品中絕大數是負的淨值增長益,最高的達到—30%以下,僅僅個別保險資管產品保持正的淨值增長率。其次,其他保險資管產品對淨增增長率同比也不好。

第三,管理收費減少。受到管理規模、收益水平影響,各保險公司的管理費收入自然同步減少。例如,泰康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從2017年的53.76億元降至2018年的27.34億元,降幅接近50%;太平資產、華泰資產的管理費收入也下滑了12%以上。


金融野叔


我的觀點就是特別簡單——市場亂象得到控制。迴歸理性,合規經營。有高成長就應該有短暫的下降或者減少。同比環比都是浮雲。不論是什麼公司工廠穩定增長就像一個嬰兒——慢慢長大的企業才會更健康。才會走的更好。


獵狐決策甄磅


說明老百姓這兩年手頭比較緊


皓哥909


消費者對保險行業信任產生了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