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他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印章手就癢,57歲前往京華,經過10年鑽研,67歲才站穩腳跟。一生留下了2萬多幅畫,一幅畫拍出9.315億,成為目前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齊白石

1. 做著木匠的活想著畫畫的夢

1864年,齊白石出生於湖南湘潭,雕花木匠是他的第一份謀生職業,因為手藝不咋滴,勉強餬口也成問題。

27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東家看見一本《芥子園畫譜》。為了得到這部書,他主動要求減工錢。他幹完活之後,對著畫譜臨摹。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一次,把臨摹的畫稿運用到了雕花的木工活中,被財主胡沁園發現了,看了他厚厚的畫稿後,為他自學的毅力所感動,於是讓自己的老師陳少藩免費教他。

在老師的啟蒙和教導下,他的畫長進飛快。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在齊白石37歲時,經引薦,拜經學宗師王闓運為師,交往的圈子一下子成幾何級拓展,先後認識了中國的書畫名家夏午詒、李梅庵等。

接下來,他用8年時間走江湖,闖蕩了大半個中國,結交了一批書畫道友,眼界是開闊了,第二份謀生的職業也初步成形。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10年後,他創作出一種叫紅花墨葉派的自家風格,也因此先後認識了吳昌碩、徐悲鴻、賀履之、梅蘭芳等藝術名家,慢慢地齊白石的畫風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年近七十,鬚髮皆白,他才終於在京華站穩了腳跟,買了房,結束了居無定所的日子。

2. 不愛刻章的木匠不是好畫家

有人說,印章是畫作的眼睛。齊白石老先生作為我國的書畫大家,在治印方面也頗具自己的風格。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對於後人來說,齊老的印章也成鑑別其書畫年代與真假的標準之一。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向他張開熱情的臂膀,齊白石年輕時候在大戶人家做工時,聽說主人家來了一位篆刻名家,他就拿了一塊壽山石,請這位名家刻印,以便日後在畫上提款用。

當這位名家知道他只不過是一個木匠的時候,態度立刻大變,再三挑剔齊白石的印石沒有磨平,不願為其刻制。

齊白石明白此人是看不起他,於是回到家中,用這塊磨了又磨的石頭,刻了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也許就是別人對他的不屑於白眼,更加砥礪了他的性格,從此,他刻苦鑽研,大膽實踐,漸漸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來。

齊白石的印章,一般是以他33歲為分界線,其早年刻的印章,大都是自己的名章,為了在自己的畫作上鈐押,他早年收藏有300餘方章料,自命為“三百石印齋”。

不過連年戰亂,這些章料也被兵匪搶走了不少。他55歲以後,定居都城,後來又陸陸續續收滿了300方,故又有“三百石印富翁”之稱。

人名章

齊白石是湖南人,他的印章中除去名字與號的印章之外,表明自己出處的印章極多。

比如“湘潭人也”“杏子塢老民”“杏子塢民”“湘上老農”“中國長沙湘潭人也”等等。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堂號章

以自己的住處治印,記錄自己人物階梯也是齊白石印章的一大特點。

齊白石留存的堂號主要有“借山門客”“借山老子”“借山翁”“借山老人”“借山吟館”“借山館”“寄平堂”“八硯樓”“悔烏堂” 等。

從這些堂號中,我們可以看出與“借山”兩字相關的最多,說明“借山”二字在他生命中的重要位置。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齊白石的精品畫作,大多數都是在“借山”時期完成的。

閒章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



齊白石的閒章主要有“煮畫庖”“遊於藝”“老為兒曹作牛馬”“家在清風雅雨間”“馬上斜陽城下花”“繞屋衡峰七十二”“望秋雲兮神飛揚”“連山好竹人家”“望白雲家山難捨”“尋思百計不如閒”“強做風雅客”“閒散誤生平”“膽敢獨造”等等。

齊白石的閒章與一般文人的閒章不盡相同,他不是一般地感懷傷情,嘆古悲今,而是為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藝術主張,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的色彩,因此獨具特色。

齊白石的印章風格可以用直率雄健、大刀闊斧、天真爛漫、虛實得當來概括。

“印從書出”,齊白石的書法,篆隸結合,用筆方正,佈局飽滿。齊白石刻章,和他寫字一樣,他從來不在石頭上描好字再下刀,通常是一刀下去,決不回去。

1天不畫畫心就慌,5天不刻章手就癢,小木匠一路逆襲成書畫大師!“他為此解釋說:世間事,貴痛快,何況篆刻是風雅事,豈能拖泥帶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