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他是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一手開闢了皖東抗日根據地。1946年6月21日,因為腦溢血在戰役指揮部病逝,是唯一一位被國家認定軍事家的雲南籍革命烈士。他就是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又名羅得福,1897年12月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漢族貧苦家庭。因為家庭困苦,羅炳輝從小就跟著做佃戶的父親幹各種農活,遭受地主的剝削和欺壓。羅炳輝自小性格倔強,11歲時與當地劣紳爭論而被記恨。次年,地主誣陷羅家,羅炳輝孤身到縣城告狀,終因地主金錢賄賂,僅被判平頭官司。這場官司引起全鄉震動,都表示羅炳輝不好惹。羅炳輝從此樹立打到土豪惡霸的目標。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1913年,因為看見軍隊整治當地惡霸,年僅15歲的羅炳輝認為只有軍隊才能給老百姓當家作主。於是步行數百公里,從彝良到昆明投軍。但是因為年齡太小沒有參成軍,只好在昆明當小工度日。

1915年,羅炳輝如願以償,進入唐繼堯部當了一名小兵。由於他吃苦耐勞,作戰勇敢,被提升為三等中士。到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1921年,因為目睹了雲南軍閥間的混戰,使羅炳輝看清了唐繼堯兄弟的真實嘴臉。於是修書一封留給唐繼堯,隻身前往香港尋找救國救民之道。

1922年,羅炳輝投靠廣西滇軍,參加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當二次北伐攻佔南昌時,陳炯明在廣州叛變,北伐軍回師討伐陳,前線總指揮朱培德派羅炳輝等五人以“參軍官”身份到粵軍許崇智、李福林兩軍陣地考察,陳軍趁湘軍換防未遂實施反撲,北伐軍兵敗如山倒。羅炳輝怕滇軍不知情被殲而日夜急行190裡,把敗況報告了朱培德便昏死過去。滇軍迅速撤走湖南,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1926年秋北伐中路軍直趨南昌,羅炳輝受命率二營為先鋒首攻牛行車站,戰鬥慘烈,奪下時,全營只剩下80多個人。此次戰鬥打開了主力部隊進入南昌的重要門戶。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1927年3月,在參加南昌舉行的被國民黨殺害的贛州總工會領導人贊堅的追悼會上,羅炳輝聽到了朱德的講話。朱德是滇軍元老,羅炳輝的前輩。聽了朱德講述的革命道理,羅炳輝的心漸漸走向了進步。1929年7月,羅炳輝被任命為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之後,他同紅軍將士一道打下萬安,殲滅前來圍剿的國民黨唐雲山部,轉戰湘贛,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1930年長汀會議後,羅炳輝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進入西南地區。次年,在彝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通過涼山彝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在將臺堡、會寧城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告別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鬥,打擊日軍。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1939年5月,隨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

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羅炳輝根據多年游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遊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擊、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梅花樁戰術”。在羅炳輝的領導和指揮下,新四軍發揮靈活多變的戰術特色,攪得日軍後方不得安寧,有效的支援了正面抗日戰場,是名副其實的抗日英雄。

1945年8月15日,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狀態。第二天神志清醒時,人們把這一喜訊告訴他,羅炳輝再一次振奮了。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1946年4月,解放戰爭爆發,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6月9日,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新四軍向盤踞棗莊的軍隊發起進攻,全殲對方部隊,解放棗莊。可是因為連日的指揮作戰,勞累過度的羅炳輝因為腦溢血,於1946年6月21 日去世,終年49歲。

按羅炳輝將軍的資歷和功勞,如過活到1955年,一定是大將軍銜。故而建國後中央軍委認定其為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他“正派耿直”,“在滇軍中是革命的”,“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的戰士。

2009年9月14日,羅炳輝被評為100位為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