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如何抗擊拖延症,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大家好,我是張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關於如何抗擊人生的拖延症,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首先,我想問一下各位,有多少人身帶拖延症?有多少人有運動習慣?有多少人是到了夏天,摸摸肚子上的贅肉,才開始想,我可能需要減肥了?

其實我是一個專治拖延症的人,而且我今天會用很多故事、道理、案例以及方法論與你討論一下如何抗擊人生的拖延症。

一、為什麼我們的人生中經常

會有拖延症?

以我自己為例,昨天北京在下大雨,但我應邀參加一個企業工商聯10公里健步走活動,地點是懷柔雁棲湖。

今天我四點鐘起床開始寫作,雨還沒停,所以我就盼望著今天的健步走能不能取消。

因為走10公里對我來說是特別困難的一件事情,我人生壓根就沒走過10公里。

我平時的運動是打泰拳以及每天進行腹肌的器械訓練,所以,走路對我來講是一件難事。

加上前段時間我的左腿因為打拳受傷了,所以心裡有畏難情緒,就祈禱今天的雨趕緊下的大一些,這樣活動就有可能取消了。

但早上我收到書記的指令,不管雨下多大,健步走活動都將如期舉行。

早上五點多我助理帶著我就出發了。

其實這一天非常非常不巧,又正好碰到女生特殊的那幾天,這可怎麼辦?心裡想著要走10公里,這太難為我了。

但我沒想到,車到了雁棲湖,雖然雨下的特別大,但到場的企業家將近100多人,他們二話沒說,披著雨衣和雨傘,在第一炮打響後就開始走了。

明明是健步走活動,但很多企業家已經開始跑了。

如何抗擊拖延症,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正好碰到一個工商聯的女書記,她的腳前段時間剛做完手術,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和她一組,這樣就可以慢悠悠地走過10公里。

書記也挺開心,我們就這樣走走停停,還拍了周圍的景色,不過不巧的是,雨慢慢的停了。

雨一停,大家的速度就加快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和書記成了倒數第一名和第二名。

前面的大部隊遠遠地把我們落下了,這時我心裡開始犯難了。

我耳邊頓時響起一個諷刺的聲音,你平時每週健身四次,怎麼健步走活動還能走出倒數第二名來?我覺得挺沒面子的。

這時我們來到了第一個補給站點,領了第一個手環,代表我們已經走了1/3。

我心裡特別難過,我跟書記表露了一下,書記,你是腳剛做了手術,走到最後一名不足為怪,但我是年輕人。而且那些企業家都五六十歲了,他們都跑在了最前面。

突然,工作人員的對講機傳來這樣的聲音:“請第二站的人們做準備,馬上有企業家要衝過來了。

”我心想,連五六十歲的大叔們都比我快這麼多,我一定要努力追上去。這個時候書記也鼓勵我,“張萌,你從現在起也不晚,你可以開始準備跑了。”

我數學特別好,瞬間心裡就有一個公式,如果現在開始持續性跑步的話,是可以追上前面這些企業家的。

我就問我自己:張萌你可以嗎?雖然還是有畏難情緒,但我告訴自己,再差的成績也比倒數第二名強得多。

這個時候雨又開始下了,我左手拿著一把大傘,在雨中行進。

雁棲湖旁邊的跑道是上坡,因為負重,上坡特別難,而下坡更難,雨天打滑,我好幾次都要摔倒了。不過那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三個字:堅持跑。

慢慢的,我超過了一些企業家,等我跑到第二個補給站的時候,我問工作人員,有多少人過去了?他說不多,也就30多人。

於是我就想,要趕超前面的30多人,唯一的方式就是快速奔跑。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很多事情都有一個臨界點。

比如跑步,一旦過了身體極限點,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速度開始極限奔跑。

我在奔跑的時候超過了前面的很多企業家,當我超越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會說“張萌加油,沒想到你還有後勁。”

我當時腦中就只有一個信念,我可以。最終跑進了前十名。

這件事情不禁讓我陷入一種反思:為什麼人生中經常會有所謂的拖延症?

二、拖延症涉及到如下三點

第一點,當事人本人。

有多少人可以堅持早起?經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天堅持早起,而且能夠堅持十年左右的人數也不過幾十萬,在我們這個十幾億的人口大國,這個體量並不大。

為什麼堅持對於多數人來講那麼難?是不是堅持也需要訓練?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概念:習慣。習慣是不需要堅持的,比如每天刷牙、吃飯、穿衣這些事,不需要堅持,但是我們每天都會做。

因此,很多事情之所以產生了拖延,是因為你作為這個人的個體的意識、行為、行動產生了問題。

第二點,事情本身。

很多拖延和事情本身相關,請問你打遊戲拖延嗎?答案是否定的。

想到了就立馬行動,甚至上班趁僅有的空閒時間也會打一會兒遊戲。但說到運動、學習這些問題,很多人都很難堅持。

第三點,認知問題。

每一次我們難以完成一件事的時候,都不禁會產生一些畏難情緒,這時可能就在想我可能堅持不下來。

還以我自己為例,當時我從浙江大學退學後,重新回到我的家鄉遼寧瀋陽復讀,考到了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因為我當時特別想成為一名中國的外交官。

如何抗擊拖延症,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考進英語系的第一件事情,是老師給了我們一張試卷,說是對全年級做一個大排名,摸底測驗一下你的英語成績到底好不好。

出乎意料的是,全系120人,我考了89名,這讓我的自信心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一向充滿自信的我,那一刻非常沮喪,每天處於鬱鬱寡歡的狀態。

但後來我突然想,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三年的學習時間,大概需要學習五千到六千小時的專業知識,如果我拿出兩倍的精力,是不是可以超出我周圍的同齡人。

根據這個公式我給自己定了一個一千天計劃,也是很多媒體介紹我時提到的“一千天的小雛鷹計劃”。

每天早上我拿出三到五小時來進行英文方面的訓練,聽、說、讀、寫、譯,尤其是聽說方面的訓練。

剛開始的時候挺容易的,因為剛入學是9月份,秋高氣爽,是北京最好的季節。

但慢慢進入冬天,尤其是12月到1月份的這段時間,如果在戶外站上三到五小時,身體像被冰塊一樣被凍僵。

每次走進有暖氣的教室,大概需要30分鐘的時間,身體才會慢慢融化,手腳才會有知覺。

如何抗擊拖延症,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慢慢地1000天就過去了,無意間看到了未來之聲的全國英文演講比賽。

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報了名,而且我發現自己這三年來成績一直都是全院排名第一,即使在修了第二專業後,排名仍排在前。

所以我想,能不能從全北京市甚至全國去找尋一下我所謂的對手,於是我就登上了未來之聲的舞臺。

最後一輪演講比賽是即興演講,當時的競爭者還包括一些CCTV、希望之星演講比賽的全國總冠軍,以及母語就是英語的香港人等等。

但當時我的心裡是有底氣的,這種底氣也讓我知道實際上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看得見的,就是通過無數個打對勾的日子鑄就的。

這一刻我告訴自己:這麼多年來,你取得一個又一個進步,其實背後都是踏踏實實的努力以及從不拖延。

三、如何抗擊拖延症?

這套辦法就是產生行動的力量,唯有行動是檢驗每一個夢想和目標真實的標準。

針對行動,通過《人生效率手冊》這本書,我開始研究一個又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並在自己的學生當中測試和使用,結果我驚奇地發現,很多人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然,也不乏有人問我如果人生缺失了自信的時候,該怎麼辦?要如何找到人生的自信?

這時我特別想說的是,人生自信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自我認知的肯定。

什麼是自我認知的肯定?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即使沒發現自身優點,你也可以通過堅持做一件小事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在本子上寫一句話,每次完成打一個勾。

如果一年365天,有80%的天數都打了勾的話,這一年就完成了一種堅持,而且第二年的時候,你開始會掌握很多其他的技能。

再比如說早起,每天五點鐘起床這件事我已經堅持了18年,而且從2017年9月份開始,我一直在試圖把起床時間調整為四點。

因為我是一個創業者,每天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半,我基本沒有自己的時間,隨時會有同事進來彙報工作,隨時會出現突發情況打斷我的工作。

唯獨屬於我的時間就是從早上起床到上班的這段時間,這期間沒有人發信息,也沒有一個郵件,甚至朋友圈也只有外國朋友刷新了一些記錄。

所以,我的閱讀和寫作都是早上完成的,當我擁有了更多隻屬於跟自己內心對話的時間,當每打上一個勾的時候,我都能體會到一種滿足感。

四、怎麼做能實現人生的一種堅持?

• 目標分解法。

很多時候,當人生定了一個大目標的時候,比如說今年要賺十個億,突然發現這個目標對自己來講挺難的。

在管理學當中有一項研究,如果你作為一個領導者,可以把很多大目標梳理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時候,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了。

• 去除干擾要素。

讓我們在不斷努力的時候,也讓你的辦公桌面、手機桌面等保持乾淨整潔,儘可能的不被無關緊要的因素所幹擾。

• 設置獎勵週期。

有一個18週期的禮物法的理論,一年有17.5個21天時間,每21天做成一個表格。

當你堅持完成一項小習慣時,打上一個勾,每當實現一個對勾的時候,給自己買一個禮物。

當這種獎勵機制運轉起來後,你的大腦會發生非常神奇的變化,你會沿著正向的順序循環往復地進行下去。

• 生活需要儀式感。

比如我每天起床時都有一個1分鐘的儀式,告訴我自己今天要實現的三個目標是什麼?用積極、陽光的心態開啟這一天,讓你這一天充滿能量。

• 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365天足以讓這些習慣養成,21天是你習慣的開始。

為什麼會有習慣?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習慣會降低對你意志力的消耗,其實很多時候,你並不是拖延,而是因為你的意志力被耗空了。

當你把他養成一個機械化甚至能夠重複化來做的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堅持下去了。

因此,可以把很多難做的事情,分解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並把它養成一種習慣,並最終實現終生的理想。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通過自己不斷去踐行,包括一點一滴的思想帶來真正的引領,最後實現人生的迭代。

人生是需要加速的,這種加速的週期就是讓你能夠從彎道超車到變道超車的人生超越。

謝謝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