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書法在線官網 今天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書法在線訊 6月8日下午,歐文-芬克爾先生在中國美術館開講“文明解碼—探秘大英博物館的少兒教育”沙龍活動,劉正成、吳芳思、鄭勤硯等一同前往,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徐沛君,副主任楊應時代表中國美術館歡迎大家的到來大家合影留念。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本次活動由公共教育部副主任龐桂馨主持。芬克爾教授分享的主題是《睜開孩子的眼睛》,吳芳思女士分享的是《英國博物館與美術館中的兒童》、鄭勤硯博士分享的主題是《激發創意的博物館少兒教育》,分享結束後,三位專家還與現場觀眾互動,回答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本次活動首先由歐文·芬克爾教授是楔形文字的研究專家。他以他的研究作為起點出發,分享他對博物館教育本質的深入思考,為大家解讀博物館館長眼中的博物館少兒教育。他分享的主題是:

睜開孩子的眼睛

歐文·芬克爾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剛剛主持人介紹到大英博物館成立於250年前。在工作期間,我用了很多時間到展廳觀察觀眾,觀察他們的行為,以及他們在展廳中究竟是體驗哪些東西。最後得出的結論,

我認為博物館的教育和宣傳都是錯誤的。比如,給大家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個家庭來參觀博物館,包括爺爺奶奶、父母、三個孩子。在這個家庭中,往往只有一個人願意待在這個建築物裡面。通常,願意待在博物館裡的人就是奶奶。因為奶奶通常認為待在博物館對她的孫子是很好的事情,而父母往往不會很在乎,小孩願意置身於這個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他們不願意待在博物館裡。

不知道參觀博物館是好還是壞,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博物館本身就不是教育機構。但是,我們作為博物館人,通常還身兼著一個職務,就是去教育公眾,究竟可以讓他們學到什麼呢?

關於博物館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來定義。其中最嚴重的一個例子,參觀完博物館以後,這些觀眾都非常疲憊。通常我們正常走路的時候都是精力充沛的。但是,觀眾進入博物館以後,僅僅4分鐘之後,他們走路的姿勢就變成很疲憊的樣子。當你開始出現走路疲憊狀態的時候,下一步你就有可能出現金魚的狀態了。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博物館的展廳門口站著很多拿著槍的士兵。假如觀眾從展廳走出來,你問他看了哪些國家的展廳,或者是哪個階段的歷史呢?問他們這些問題,他們一個都答不上來。參觀完以後,他們一無所知。

接下來,我給大家展示一下我作為博物館人究竟是如何進行博物館教育的,而不是以教育者或者是哲學家或者是任何公職人員的角色,而是從我本身對博物館的熱愛出發。

這是大英博物館的一個大型繪畫活動。在活動當天,我們會把很大的紙鋪到地上。家長和小孩來到博物館以後,小朋友可以坐著或者躺在地上,開始在紙上畫畫。這是吸引觀眾仔細觀察展品的很好的方式。如果不採取這樣的方式,觀眾很難集中精神去認真地觀察這些展品。

根據我40多年在博物館工作的經歷,通常在博物館裡參觀的觀眾看什麼呢?多數時間都是在看手機。不看手機的時候看什麼呢?他們多數是在想去上洗手間,要麼去看商店賣什麼東西,他們的重心永遠都沒有放在展品上。可能要用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讓觀眾學會聆聽,甚至把他們的頭壓到展廳的玻璃櫥窗上才能讓他們仔細地觀察。

剛剛講的大繪畫活動的成果還是比較不錯的,每年還有來自中國的孩子參與到活動當中。

大家看到的這張圖是大英博物館非常重要的浮雕展品之一。前面的國王手持著一把短刀刺向正在攻擊馬車的獅子,右邊有一些兵卒跟在國王的旁邊。當國王把獅子殺掉以後,全國的民眾都會認為他是全國最有力量、最強大的人物。這是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發生的故事,這個國王就是當時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物。在這個場景下,士兵拿的是長矛,他要先把獅子摁住。獅子被摁住以後,國王可以用刀來刺殺獅子。這件浮雕的雕刻工藝是非常精細的,上面所有的細節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博物館裡面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遊客手裡都會拿著博物館的手冊,手冊告訴你可以參觀哪些展品。比如,他們看了亞述國王的雕塑,但你會發現手冊是倒著拿的,他們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去觀察。常見的情況就是他們會瘋狂的拍照,拍到六七百張,但他們從來不會看它。

在博物館裡,我比較偏向於跟小孩子對話。因為他們的父母關閉了接收信息的通道,不願意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跟小孩聊天,我可以把智慧之光傳遞給他們,讓孩子們可以發展想象力,這是充滿魔力的事情。

這張圖也是一件浮雕,描述的是獅子從獅籠慢慢地走出來。在亞述王國,他們會專門飼養獅子給國王獵,把它放出來的時候就是為了在全國觀眾的面前把它殺死。籠子上面還站著一個小孩,他慢慢地把獅籠的門提起來,讓獅子走出來。

通常情況下,打開獅籠的時候,獅子都是快速往前衝的。在這張圖中,獅子走出來卻是很慢的。通常我告訴小朋友為什麼獅子走的這麼慢呢?因為它剛剛已經吃掉了三個小男孩。剛開始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孩子們會覺得很有趣。

當他們再次觀察浮雕的時候,他們可以跟浮雕當中的獅子和上面的小孩產生一種聯繫,他想象如果他自己就是站在獅籠上的小孩。當任何一個孩子用2分鐘仔細體驗這個觀察,相信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掉這個經歷。我認為這是當前博物館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逼著觀眾去觀察展品。因為人跟這些展品之間是有聯繫的。因為我們共同的東西是人性,通過人性,把人跟展品有機的聯繫起來。

這就是我們的博物館教育取得的良好成果:當這些孩子在觀察展品的時候,把他們看到的東西畫下來。這比在紙上列舉一些問題讓他們來回答更加有效。如果強迫孩子們回答關於博物館的問題,這純粹是浪費時間。

作為博物館館長的職責,當觀眾進入展廳的時候,你不可能強迫他用一天的時間站在這裡觀察展品。理想狀態下,我們通常要告訴觀眾觀察這些精美的展品能獲得什麼。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聞名世界的路易斯西洋棋。它是在北愛爾蘭的小沙丘中被發現的。首先可以發現雕刻家非常厲害,也包含一些幽默的元素。大家看到王后、國王的表情和馬的姿態都是非常有趣的。在觀眾看到這些西洋棋的時候,很想把它們拿起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西洋棋是用海象牙製作的,非常重。它們放在展櫃中,觀眾不可能有觸摸到的機會。9世紀以前發現這些西洋棋的時候,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紅色的,色的部分基本上都消失了。我針對西洋棋寫了一本書。這本書不是從博物館館長的角度來出發,而是從這些棋子本身出發,告訴讀者在這些棋子身上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寫故事是吸引孩子們觀察西洋棋的很好的方式。右側這位是英國的戴維·阿滕伯勒,他是英國廣播公司很有名的“名嘴”,他的聲音非常有名。我們邀請他朗讀這些故事給孩子們聽。除了錄音之外,他也拍攝了非常有名的紀錄片。當他的故事第一次朗讀完送到我的辦公室的時候,我就開始呈現非常放鬆的狀態,就好象5歲的小孩躺在床上聽故事一樣,聽到最後,我都忘記這個故事是我自己寫的。

大英博物館推廣產品的方式是我們有一段書目,上面有一段描述,同時介紹這本書是帶有聲音朗讀的。全世界所有的小孩都應該花時間來聽由戴維朗讀的很有趣的故事。這張專輯的總時長是48分鐘。我們這個博物館裡有一個專門的銷售團隊,他們的目標群體就是那些想要聽48分鐘故事的人,不是那些想要47分鐘或者49分鐘,就是要48分鐘。

大家看到的就是書中的一頁,書中會配有插圖,插圖內容是19世紀的人物。通過插圖的目的就是讓小孩子明白這件展品在博物館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上面的插圖是古代的小孩畫的。書中還有現代的小朋友畫的插圖。大家看到左下角的這三個小朋友是我自己的小孩。最右側的小男孩長大以後也不是很喜歡自己當時畫的這些東西。當時發現西洋棋的時候,紅色的棋子已經消失了,我自己自制了一套,還原了當時的紅色棋子,我想觀察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在做完第一套紅色棋子的時候,恰巧是《哈利·波特》第一部拍攝期間。當時電影團隊的工作人員來到大英博物館購買了一套有紅色西洋棋的棋子,電影中也使用了這套棋子。工作人員來到大英博物館的那天,恰巧這套棋賣完了。幸運的是他認識我,他知道我手裡有另外一套仿製品,因此他向我借出,供他使用。桌子上的這套棋就是屬於我的。 在電影當中有一幕很有趣,白棋在攻擊紅方王后的時候,王后非常生氣,它站起來把整個棋盤掀起來,扔向了白方,以讓白方好好地吸取教訓。紅棋當中的王后已經擺在了我在大英博物館的辦公室裡,當小孩不乖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你要小心,否則這個王后會發脾氣,不知道它會對你做什麼事情。

當時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全世界的小孩都通過《哈利·波特》見到了這一套西洋棋。這也是博物館教育取得的小小勝利。

這是我的另外一本書。剛剛大家看到書的封面有兩支毛筆。書的內容包括楔形文字、中國古代書法、埃及的象形文字。通過這樣一本書可以向孩子展示不同文明的書寫方式,讓英語字母書寫不再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他們可以用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或者是埃及的象形文字,甚至是用中國的書法來寫下這些文字,像姐姐、鑰匙,甚至是我討厭吃西紅柿。我告訴小朋友,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文字密碼相互傳達秘密,有一位小朋友用這個書法系統給我寫了一封信,我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解碼他們給我寫了什麼東西。

學校裡的老師可以嘗試用新鮮的方式教導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向小朋友解釋書寫體跟語言是兩碼事。我們可以用楔形文字書寫英文單詞,甚至可以用中文書寫法語中的詞語。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書寫系統跟語言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在我工作這麼長的時間中,沒有任何一個成年人懂得書寫和語言是兩碼事,給他們解釋的時候,他們也聽不懂。大英博物館出版社認為這本書沒什麼價值,以低價賣給了其他銷售商。

現在給大家介紹另外一本書,書的名字是《阿爾弗雷德和海盜》。恰逢大英博物館250週年慶,舉辦了一個設計大賽,讓小朋友為這個週年活動設計海報。書中的小女孩叫做艾米莉,當時她獲得了設計大賽的冠軍。她看到廣告之後,自己畫了一張海報,但她覺得畫的很糟糕,把畫揉成了一團,扔進了垃圾桶。後來小女孩的母親把這張圖撿起來,重新熨平整,寄到了大英博物館,沒想到的是她贏得了比賽。參賽的小孩有7000多個。

當艾米莉和她的媽媽來到大英博物館領獎的時候,她請我帶她們到展廳裡觀察這些展品。當我讀到一些故事的時候,我會邀請艾米莉來朗讀,問她的意見,問她是否覺得這個故事有趣。

當時這本書出版以後引起了轟動,在英國的另外一個圖書館舉辦了書展。這個展覽很有趣的一點是插圖畫家只有12歲,而我這個作者已經40歲了,這是很少見的。在展廳的過程中,艾米莉展出了她的插圖。在展出的過程中,她跟成百上千的小朋友交流,你平時畫畫的時候可能只是尋求快樂,但當你去認真思考、認真規劃的時候,也許哪一天奇蹟也會發生在你身上。

接下來再給大家介紹另外一本書。當時這本書不是特別成功。這是英國的霍尼曼圖書館。當時我的小兒子只有8歲,老師要求他們設計一件樂器。因為它的發聲,我把它叫Blungaphone,當撥動弦的時候,它會發出音樂的旋律。左下角的樂高玩具也是很重要的元素。我專門寫了這樣一本書來介紹這樣一個故事。在故事當中,小朋友發明了這件樂器,他跟爺爺一起來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樂器博物館,他想找一找有沒有人已經發明瞭同樣的樂器。我認為這本書對小朋友是非常好的,而且價格也不是特別昂貴。我專門用了三頁篇幅來介紹樂器博物館裡的展品。當這本書出版以後,我把這本書帶到樂器博物館,博物館的商店竟然不願意銷售這本書。這本書介紹的是他們的博物館和樂器,為什麼他們不願意賣呢?

上一本書失敗以後,我又想做新的嘗試。我又寫了新書。左邊這本書是給成年人閱讀的,它的名字是《諾亞之前的方舟》。大家應該非常熟悉諾亞方舟的故事,講的是大洪水的故事,只有兩種動物倖存下來,一隻雌性,一隻雄性。除了《聖經》故事的版本,還有另外一個古巴比倫的版本。諾亞方舟的故事是在公元前1800年就已經寫下來了。

這本書的內容很多,書很厚,有很多語言,有楔形文字、拉丁語。書中的很多內容涉及到考古學、人類學。我知道很多成年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往往只閱讀第一章,因為他們覺得第一張相對容易閱讀。當時我又萌生了另外一個想法,專門為小朋友寫一個簡單的故事,把這本厚的書寫薄,把它的精華總結出來,當時是打算寫給16歲小朋友的。當時我把這本書叫做《拯救世界的生命之船》。小朋友只需要用2個小時就可以把這本兒童讀物讀完,讀完以後,他們覺得很有趣,由此他們萌生了想法,想把左邊這本很厚的書讀完。只讀了第一章的成年人,他們發現讀兒童版本的時候比較輕鬆,因為他們不需要查詞典,不需要查那些語言是什麼意思,他們更加喜歡兒童的版本。

一個更重要的消息就是這本兒童讀物已經被翻譯成中文,專門請插圖畫家設計了插圖,今年年末就會在中國出版。很榮幸這本書的翻譯鄭勤硯教授就在現場。在不久的將來,《諾亞之前的方舟》也會以中文出版。明年我再來到中國的時候,希望在場各位能讀完這兩本書。

作為博物館的館長讓觀眾去看展品就好象打仗一樣。博物館的管理層發現了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就是網絡。他們決定利用YouTuBe來展示博物館裡的展品,沒有去到博物館的人也可以通過視頻來了解博物館知識。通過網絡視頻來傳播博物館知識,邀請一位博物館館長坐在鏡頭前,就像跟你的家人聊天一下,很輕鬆,也不是用非常正式的語言。這個系列叫做《博物館館長的一講》,有很多博物館的館長做了不同的系列,觀看量已經突破200萬。網友們在觀看視頻的時候,他們會在下面評論,有些視頻下面有多達2000條、3000條評論。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觀眾們自己會表達,原來博物館會做這樣的事情,或者是原來博物館的館長是長這樣的,他是人類。這些視頻不僅在英國,全世界的觀眾都可以看得到,他們也可以慢慢發現博物館的精彩絕妙之處。

剛開始我提到觀眾到博物館現場去看展覽會感覺很疲憊。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增加觀眾觀看的次數。比如,你累了坐下來休息2分鐘,又會重新去看。看了幾分鐘以後又覺得累了,又要坐下來。在大英博物館有一個現象,我們沒有為觀眾提供凳子。因為館裡的商店希望遊客花錢,讓他們花9鎊、10鎊買一杯茶,或者買一塊三明治,坐下來聊天、休息、吃東西。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當我們置身博物館當中,就好象生活在魚缸當中,就是看展品很困難,因為展櫃裡沒有燈光。觀眾要湊得很近,甚至要把鼻子貼到玻璃上才能看清楚展品是什麼東西。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打燈,燈光很重要。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館長都到現場給觀眾講述博物館的故事。通過網絡視頻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網絡視頻來傳播博物館的故事。我自己也錄了很多視頻,觀眾們看了以後誤以為我是鄧布利多校長。我自己認為博物館工作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向觀眾展示現代人的生活跟古代人的生活有聯繫的。比如,以古埃及人為例,通過博物館可以讓現代人瞭解古埃及人做了什麼,他們為改善生活、改善世界做了哪些事情。比如,觀眾看到博物館裡的一件珠寶以後,你可以聯想到戴著珠寶的古代女性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再給大家一個例子。一年前,我被邀請到倫敦的一個監獄,給這些犯人們講我的工作,給他們讀一些古代的文獻。古巴比倫的故事是用楔形文字寫在泥板上的。當時有一個故事,有一艘用黃金打造的船,這條船變得越來越輕,但用肉眼看不出來。就是因為有些犯人把船上的黃金偷走了。當我給這些犯人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覺得非常有趣。

龐桂馨:歐文·芬克爾館長不僅是有責任心的博物館的館長,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者,用非常聲情並茂的語言給我們進行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分享。芬克爾館長舉的這些事例給我們一些深刻的啟示,不管是從人性、情感,還是從其他方面,更好的建立孩子與藏品的連接,讓我們更好的解讀藏品背後蘊含的無限的文化密碼,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歐文·芬克爾|睜開孩子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