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古墓中出土了“怪器”,專家們深入調查後,大呼破解了考古謎題

劉賀這個人是在公元前92年出生的,他曾經擔任過皇帝,可是到了後來就被廢掉了,史上將他稱為漢廢帝,除此之外他還幹過昌邑王一職,直到公元前59年的時候,他就變成了海昏侯的爵位,隨後不久便去世了。

古墓中出土了“怪器”,專家們深入調查後,大呼破解了考古謎題

在開始探查古墓的時候,發掘海昏侯墓的專家們,也只是將自己眼光盯在了那些有著超高規格與高等級的那些青銅鼎進行研究,就像青銅編鐘、玉印等那些大規格的文物,以至於主槨室中出土的那一大塊矩形銅鏡卻沒能引起那些專家們的注意。

後來隨著對古墓發掘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這塊海昏侯的“穿衣鏡”地位也就被發現了,所以他們對這個墓就變得重視起來。有個考古專家在海昏侯的那個“穿衣鏡”的下面發現了幾樣不知名的東西,描繪孔子圖案的屏風一個,鏡掩一個、其中還有一個鏡背木架及其衣鏡銘。

古墓中出土了“怪器”,專家們深入調查後,大呼破解了考古謎題

把這幾樣東西放在一起完全是一套組合的斂葬器物,所以他們不能只是看著一塊“穿衣鏡”進行堪比。把它們組合在了一起之後又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它們合在一起放到了劉賀的主槨室裡面,很顯然它們的作用絕對非同一般。

後來有一個姓佟的專家在資料《漢書·霍光傳》中找到了些許記載,(此物名叫溫明)是東園處此器,它的形狀就像方漆桶一樣,把鏡子放置在其中,以懸屍上,大殮並蓋在上面。(據說在亡人的停靈期間,用一個露天的桶狀物壓在死人的身上,然後把一個大銅鏡壓在桶狀物的露天位置上,死者就能夠在另外一個世界感受到銅鏡所帶來的光明與溫暖。)

古墓中出土了“怪器”,專家們深入調查後,大呼破解了考古謎題

在漢代時期,王公貴族等去世之後,他們的葬制非常的複雜,就像海昏侯這種重量級的人物,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與溫明也就是要用到的四樣喪葬用具了。而前三樣喪葬用具都是有著實物出土的證據的,難道這幾樣東西這麼組合在一起就成了寶貝?這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溫明嗎?

其實溫明的使用原理很簡單,古人們都很是畏懼死亡,他們都懼怕在地下的黑暗世界,之所以研發一種喪葬用具,就像使用孔子屏風的一樣,那其實是在祈求聖人們的保護而已,溫明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銅鏡的作用又有什麼意義呢?

古墓中出土了“怪器”,專家們深入調查後,大呼破解了考古謎題

其實古人們一致的認為銅鏡有著照亮的含義,它可以反射到陽光以及衍生出的銅鏡所代表的意義其實就是溫暖與光明,溫明這件喪葬用具也就是這樣誕生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