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李白是否去過王屋山?

從目前已知的李白的詩歌來看,與王屋山有關的有三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和《上陽臺》。

其中第二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是李白在王屋山之外送別魏萬的時候寫的。

1.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首先,"寄"在這裡為動詞。動詞"寄"有四個義項:委託,依附,託人傳送,通過郵局傳遞。

李白是否去過王屋山?

此處顯然是第三或者第四義項。在李白詩歌中,"寄"表此義項的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寄東魯二稚子》《沙丘城下寄杜甫》《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

這也表明李白在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時,孟大融並不在身邊。此外,鄭修平在《李白在山東論叢》中提及:"杜甫西遊王屋山訪華蓋君,李白則北上濟南訪道去了。"

李白是否去過王屋山?

顯然,後人把杜甫和李白的去向混為一談了。因此,此詩並非李白遊覽王屋山遇到孟大融時所作,亦不能證明李白去過王屋山。

2. 《上陽臺》是李白傳世的唯一墨寶。因王屋山上有陽臺宮,故而《上陽臺》被認為是李白去過王屋山的重要證據,但亦疑點重重。首先,陽臺宮建成時名為"寥陽殿"。

《王屋山訪道》中提出:"宮觀落成後,玄宗皇帝親自御書'寥陽殿'匾額相賜。"

3. 《巍巍中原王屋山》則指出:"建於開元十二年(724年),五樓騰輝,三閣耀彩,唐玄宗御題'寥陽殿'匾額。"

李白是否去過王屋山?

《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訪道王屋山》:"玉真公主學道於此,御書匾額'寥陽宮'。元至正四年,擴建宮殿,更名'陽臺宮'。"

由此可見,元代"寥陽殿"才改名為"陽臺宮",李白不可能留下《上陽臺》。其次,《上陽臺》落款為"十八日,上陽臺,李白書",不符合傳統的書法落款格式。再者,《上陽臺》中"山高水長,物象萬千"描繪的是山景山色,落款為"上王屋"貌似更加合適。因此,筆者認為"上陽臺"更可能是一處地名。

在中國地名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如"上伊假""上窪子""上王埠""上開河""上普東"。其中,"上"僅表示方位,而並非動詞。

李白是否去過王屋山?

既然李白沒有去過王屋山,那麼此詩就不應該作於天寶三年。鄭修平《李白在山東叢論》和詹鍈在《李太白詩文系年》中都認為該詩寫作於天寶十年(公元75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