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夜之间,楼市“营救”此起彼伏,央媒紧急回应4字释放两大信号

据不完全统计,受本次风浪波及,自2月6日以来,全国已有近50城发布稳楼市政策,对于这个“稳”字理解,在楼市火热时,应该理解为抑制市场,而在楼市冷淡期,甚至有下行趋势时,这个“稳”字就应该理解为“救市”,现阶段,各城发布的楼市新政,显然是属于后者。

一夜之间,楼市“营救”此起彼伏,央媒紧急回应4字释放两大信号

经梳理,本轮楼市“营救”,主要包含5大方面内容

1.为开发商拿地解困

以西安、合肥、衡阳、海口、新乡、烟台、天津、南京、无锡、上海、浙江、苏州、福州等省市为代表,土地款可延期缴纳或者按比例分期缴纳,为开发商现阶段拿地解除后顾之忧。

2.开发商销售条件松绑

以苏州、石家庄、福州、鹤壁等城市为代表,比如苏州取消了封顶预售和现房销售政策,石家庄则规定新建商品房不低于25%投资时即可预售,福州也有类似规定,而河南鹤壁规定多层建筑完成正负零、小高层建筑完成地面1层、高层建筑完成地面2层施工即可办理预售。此举能让开发商的销售节奏提前,相当于减少了开发成本,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3.发放购房补贴

以驻马店、苏州、钦州、邢台、抚州、马鞍山等城市为代表,比如驻马店按人才补助200元/平米,大中专毕业生补助150元/平米,农民工补助100元/平米;衡阳对购房人给予不同比例的契税补贴,50%到全额不等;抚州则规定3到6月份期间的购房者,可享受150元/平米的补贴;邢台针对人才发放购房补贴,博士10万元,硕士8万元。而马鞍山则对购房补贴政策再延长一年,给予购房人相当于房产价值1%的补贴。

4.降低首付比例

根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有包括南宁、哈尔滨、长春等8个城市的首套房主流首付比例为2成。期间,还有驻马店将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至20%。

5.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

以东莞、南宁、抚州等城市为代表,比如东莞公积金贷款年限最长可到达30年,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120万元;抚州提出阶段性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至60万元;南宁允许购买144平米以下住房的二套房使用公积金贷款。

由此可见,在稳楼市之初,主要是包以第1和第2点中提及的政策内容,其目的是帮助房企渡过眼前的资金难关。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仅仅解决了房企的资金困难,并不会对买房需求和交易形成直接关联,

一句话,不刺激需求,任何缓解房企困难的新政都没多大意义。

一夜之间,楼市“营救”此起彼伏,央媒紧急回应4字释放两大信号

鉴于此,一夜之间,此起彼伏的楼市“营救”升级为2.0版本

以发放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例、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即第3、4、5点政策内容相继出台,意味着,楼市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从需求端着手,激发潜在或者观望购房者入市。就目前来看,救市尺度基本是中规中矩,从已发布的政策看,大都是刺激的刚性购房需求,对二套房甚至以上,并未出现明显的放松。在业内看来,政策出来后,还要看市场效果如何,之后才能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走。

而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担心的主要问题可能是地方救市会不会用力过猛?毕竟当下的楼市在国家连续不断的调控下已经趋于平稳,调控成果来之不易,对于购房者来说,眼看到的理性回归希望,会不会因此次风波期的“救市”而夭折?

应该说,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在2月28日,河南省政府专门约谈了驻马店市政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房住不炒,不用房地产短期刺激经济发展,约谈的背景就是当地在2月24日发布的《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中的救市新政:不仅发放购房补贴,提高房贷额度,还降低首付比例,应该说,当下能用的刺激需求政策都用上了。“救市”步子显然迈得过大、操之过急了。

除此之外,中国社科院的一份专题报告也给予了警示

根据新京报网报道,中国社科院在2月28日发布了《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抗疫专题)》报告,报告分析了当下楼市形势,同时也给出了警示建议:

一夜之间,楼市“营救”此起彼伏,央媒紧急回应4字释放两大信号

给予困难房企适度救济,但同时严控购房加杠杆等刺激购房行为,警惕剌激政策引发未来房价大起大落。

报告提及,现在受风波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购房计划推迟,但并未永久性取消购房计划,住房需求剌激政策虽然较易实施,但容易引发未来房价大起大落。这个观点也另一份调查报告相印证根据近日58同城、安居客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1.5%的购房者表示会暂缓观望一段时间但同时也有51.8%购房者表示不影响既定置业计划。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购房需求最多只会延缓,不会消失,救市应适可而止。

实际上,不仅老百姓关注楼市调控走向,期间,央媒也针对大家关切的或者是说担心的问题予以了明确回应,以正视听,同时也是为给接下来的“稳楼市”政策警示。

1.在2月25日,新华社主管报刊经济参考报刊发了题为《“房住不炒”定位不能因“疫”而变》,文章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地方房地产需求端政策也需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临时性支持政策,但“房住不炒”定位并没有改变;

要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及时有效消除网上不实言论的负面影响,确保房地产市场预期持续稳定。

2.在2月28日,人民日报社全文转载了经济日报题为《楼市纾困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文章,其中掷地有声地指出:

一夜之间,楼市“营救”此起彼伏,央媒紧急回应4字释放两大信号

近一段时间,各地频频调整出台房地产业纾困新政,“调控放松”“楼市上涨”等传言随之而来。对于一些因住房价格上涨产生的“恐慌”情绪,我们既不能放大,也不能忽视;

房地产市场在春节前后急速冷冻,各地在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出台房地产纾困政策的同时,必须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底线。

应该说,针对各地此起彼伏的“营救”楼市动作,央媒既考虑到当下各地救市的实际情况,但也明确给出了底线,那就是所有的政策都不能违背“房住不炒”精神,央媒两度紧急回应,均是以“房住不炒”四字为核心点。同时,对于一些媒体或者个人发出的误导性言论也给予了明确批判,当下稳楼市政策不是放松楼市调控,而是稳楼市的现实举措。

一夜之间,楼市“营救”此起彼伏,央媒紧急回应4字释放两大信号

那么,央媒两度及时回应,由此释放出了两大信号

1.“房住不炒”是各地救市政策的底线,楼市平稳仍旧是现阶段的主基调。楼市调控成果来之不易,调控政策不可能半途而废,当下各地出台的各项楼市举措,主要基于受本次风波影响,主要目标还是为了维护楼市的平稳运行,偏离这个轨道、不利于全局的政策即使出台也即宣告结束。

2.房价大涨大跌都不现实,购房者应顺势而为。相信在各项稳楼市政策相继出台后,整个市场会继续沿着平稳的状态发展,一些城市可能恢复较快,但在“一城一策”的作用下,一些刺激性措施也会陆续退出,房价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所以,对于刚需来说,买房也不是一件很着急的事,有钱就买,没钱就暂缓缓。当然,对于炒房客来说,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也不会有什么盈利空间,及时收手乃明智之举。

学习更多房产和买房知识,欢迎关注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