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既是預言也是詛咒,當大秦的鐵騎無情的摧毀了楚國最後的希望,當項燕被王翦擊敗,無力迴天的仰天長嘆時,很多人認為一切已經結束了,殊不知一切才好好開始而已。俗語說:“創業難,守業更難”,秦奮六世之餘烈,才能一統天下,是幾代人持續的付出和堅持,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大秦帝國的崩塌是迅速的,僅僅兩世而亡,其中的原因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的清楚的。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今天我們不提秦內部的因素,而把目光向外,看看完成秦亡的外部因素,探究“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深意,為什麼衝在前面的大秦帝國的掘墓人都是楚人,荊楚之地自古就豪傑輩出。

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擁有不屈之心的荊楚之士。

首先我們來看陳勝,這位在秦末首舉義旗的農民起義領袖就是個地地道道的楚人,關於這一點,在《史記》中有明確的記載。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史記·陳涉世家》

陽城在戰國時是楚地,因此陳勝是楚人,這也是他在起義時以楚為旗號的原因,通俗一點說是便於發動群眾。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史記·陳涉世家》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藉助古人迷信鬼神的力量,同時又依託於楚地楚人的愛國情懷,是陳勝能夠在大澤鄉順利發動起義的原因。就像現在的人常說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只有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陳勝吳廣無疑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在楚地起兵,獲得了楚地父老的大力支持,這也是他能夠在短期內擊敗秦軍,並迅速壯大的原因。作為楚人的陳勝,自然不會忘本,因此他建立的政權叫做張楚,想通過這一舉措,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號召更多的人來加入自己的隊伍。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史記·陳涉世家》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時候那些苦於秦的人紛紛起來,殺死郡縣的官吏而響應陳涉,當時在楚地,聚集數千人一起起義的人不可勝數。陳勝點燃了反秦的火種,但卻沒有成為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最終陳勝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所害。但他卻點燃了楚人的反秦之火,吹響了楚人反秦的號角。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頉三十家碭,至今血食。——《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的事蹟被人永遠銘記,漢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後,專門安排人替陳勝守墓,直到漢武帝劉徹的時候,仍然安排祭祀這位首倡義兵之人。

項梁:踐行了不屈之行的將門之後,名將項燕之子的反擊。

接過陳勝反秦大旗的人也是一個楚人,這個人卻不是項羽,而是項羽的叔父項梁。楚國項氏將門的頂樑柱,實際上是項梁而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項羽。

項梁者,楚將項燕子也,嘗殺人,與兄子籍避仇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其下。——《資治通鑑》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項梁是項燕之子,就是那位被王翦擊敗的楚國名將之後。他在吳中這個地方很有影響力,身邊聚集了一群有膽識、有基礎的士大夫,這成為項梁發動起義的基礎。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史記·項羽本紀》

起義的基礎有了,同時項梁對於秦充滿了仇恨,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起義的動機也有了,下面就是一個時機的問題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讓項梁意識到反秦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會稽郡守知道項梁為楚人,且在地方極有號召力,因此找他商議起義的事情,項梁認為機會來了,但這不是會稽郡守的機會,而是自己振興項氏的機會,為此他需要會稽郡守的人頭來祭旗。

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史記·項羽本紀》

會稽郡守能找項梁商量,證明他把項梁當做了可信之人,但項梁可從來沒有把他當做朋友,在項梁眼中他不過是個棋子,會稽郡守想把自己做槍來用,同樣他也是項梁眼中的一盤菜而已。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史記·項羽本紀》

會稽郡守當然也不是個蠢人,他不會只依靠項梁一個人,他還要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桓楚。兩個人總能制衡牽制一下,自己也能放心利用二人。項梁對他說桓楚逃到哪裡只有項羽知道,意思是需要讓項羽進來。

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史記·項羽本紀》

會稽郡守不知是計,讓項羽進來,項梁對項羽說:“可以動手了!”項羽是個狠角色,手起劍落郡守人頭落地。

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史記·項羽本紀》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靠殺死會稽郡守,項梁震懾住了眾人,個別不聽從指揮的人,項羽逐個擊殺,項梁用恐怖的手段達到了收服人心的目的。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侯、司馬。——《史記·項羽本紀》

人馬都是項梁在吳中結交的親信之人,這些人都是項梁的親信,成為了項梁部隊的主要力量,項梁把他們分配到部隊的各個組織層級,讓他們擔任管理者的角色,達到令行禁止、控制部隊的目的。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史記·項羽本紀》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項梁知人善任,通過日常的事情去觀察每個人的能力和品行,對於德不配位的人,就棄之不用。因此,大家對於項梁這個領導都很服氣,願意接受他的指揮,這也是項梁的過人之處。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史記·項羽本紀》

名正才能言順,有了人馬還要有個名頭才好,項梁被封為楚國的上柱國,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廣陵人召平。他假傳陳勝的命令,拜項梁為上柱國,召平這麼做有自己的私心,他封陳勝的命令攻擊廣陵但沒有攻克,回去是要被處罰的,不去做個順水人情,項梁可以得到名號,自己則可以逃脫懲罰獲得庇護。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陳勝敗亡後,大家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反秦事業面臨巨大的危機,如果各自為戰,則有可能被反撲的秦軍迅速剿滅。大家需要一個新的領袖,放眼天下只有項梁有此實力有此威望。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史記·項羽本紀》

陳嬰是當時實力很強的一股勢力,他所統領的部隊叫做蒼頭軍,不僅人數眾多,且戰鬥力極強。陳嬰也是楚人,他知道自己的號召力不夠,因此他選擇投靠項梁。

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史記·項羽本紀》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陳嬰發表了一番演說,說出了投靠項梁的原因,項氏世世代代為將門,在楚國有雄厚的基礎,比我這個草頭強得多,我們依靠名門望族,又有強大的勢力做保障,那樣一來秦離滅亡就不遠了。

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史記·項羽本紀》

陳嬰之後,英布和蒲將軍也率領人馬投靠到項梁麾下,這個時候的項梁已經是擁有六七萬部隊,可以說是天下反秦勢力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了。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紀》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范增的一席話,道出了陳勝失敗的必然原因,作為楚人而自立為王,不去擁立楚國王氏後裔是陳勝的失策之舉。從楚懷王入秦沒有返回起,楚人對於懷王的憐憫,對於秦人無信的憎恨就沒有停息過。同時范增也為項梁指出了一條明路,大家之所以依附你,因為你是楚國將們之後,你要充分利用這個身份擁立懷王的後人為王,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掌控權力,號召天下群雄反秦。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臺。項梁自號為武信君。——《史記·項羽本紀》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天下反秦勢力中,以項梁所統領的規模規模最大、實力也最強,此刻他又擁立熊心為王而不顯出自己的名望,因而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

項梁起東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史記·項羽本紀》

事情的發展對項梁越來越有利,但他卻犯了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驕兵必敗。隨著部隊的節節勝利,項梁越來越輕視那個實際上還很強大的對手秦,他犯了父親項燕同樣的錯誤,正是這個錯誤,最終斷送了項梁的性命,也把整個項氏推到了危機的邊緣。

兩個楚人:擁有不屈之魂的項羽和擁有不屈之志的劉邦。

項梁死了,靠那個傀儡楚懷王難以服眾,反秦大局又陷入了困境。這個時候有兩個人站了出來,一個是急於復仇的項羽,一個是老成謀國的劉邦。

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史記·高祖本紀》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劉邦早就與項梁建立了聯繫,項梁在薛地的時候,劉邦就率領百騎拜見項梁,項梁分撥給劉邦五千人馬和十員大將,這個時候的項梁是個劉邦類似人眼中的帶頭大哥,你沒人我資助你,沒錢我借給你,荊楚之地人的豪邁和大度在項梁身上體現的很明顯。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生前多次南巡,實際上就是要提防荊楚之地的反秦勢力,這一點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就有相關的記載,始皇帝出巡絕不是因為劉邦有什麼天子氣,而是荊楚之地有反秦秘密的組織,一直在策劃和醞釀反秦的行動而已。

荊楚四不屈:從陳勝反秦到劉邦項羽亡秦,秦的掘墓人為何都是楚人

項羽身上集中體現了荊楚之士的勇,破釜沉舟擊敗章邯,摧毀秦軍主力的是項羽,挽救項氏家族的危難,重獲反秦主導地位的也是項羽,項羽身上體現了不屈之魂。而劉邦身上則集中體現了荊楚之士的智,智取關中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深得人心成天下之望,還軍霸上、避其鋒芒,後發制人、屢敗屢戰,體現了不屈之志。

楚隨三戶,亡秦必楚。大秦帝國的掘墓人都是楚人,這並不偶然。楚人身上集中提現了不屈之心,不屈之行,不屈之魂、不屈之志,才有了一個又一個不屈之人,陳勝、項梁、劉邦、項羽,一個個名字都印入了記憶深處。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