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醫CT”智能中醫的希望(健康行業核心提升)

“新冠”病毒來了,一直被醫療界忽視的醫用紅外成像設備再次出征,佈置在機場、車站等交通站口,智能化大面積無接觸篩查出高溫個體。快速、有效的工作效率得到用戶的再次認可。

其實早在“非典”時期,國家就通過快速通道引進紅外成像設備,在抗擊“非典”中做出傑出貢獻。“非典”過後,國內迅速建立起多家生產紅外線熱成像設備廠家。紅外熱成像也正式介入醫療單位成為醫用檢測設備,進入醫保序列。

2006年以來,國內諸多專家學者在西醫臨床大量應用的基礎上,將傳統中醫理論思想引入了紅外熱成像的圖解分析,在循經、灸療學、中醫診斷可視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生產廠家各自的標準不同,造成在醫療行業推廣中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培訓。紅外解讀師的培訓週期長,成為設備進入醫療機構的瓶頸。

2014年12月《中醫紅外熱成像技術規範-攝像環境》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結題驗收,並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頒佈標準(ZYYXH/T472-2015)。

基於中醫輔助診斷設備匱乏現狀,2008年4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召開《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臨床中應用前景》研討會,王國強副部長到會並做重要指示“用中醫整體觀理論指導,研製、論證該技術的有效性和普及性”。

現國家中醫管理局於文明局長親自主持召開會議,與來自全國的專家彙集一堂,探討“把紅外熱成像技術和中醫臨床運用結合起來”,希望能將此項技術轉化成為中醫CT”。

至此,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立項,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牽頭實施的系列中醫可視化應用研究課題拉開了序幕。

在孫濤局長(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局長)的領導下,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組建了國內外頂級的紅外臨床應用專家團隊,致力於中醫可視化技術的研發,紅外熱成像技術服務於傳統中醫,是完全具有中國特色的應用創新。

全國共有37家三甲級醫院及科研院所作為課題協作單位共同參與臨床研究。

王國強副部長高度重視中醫可視化紅外應用項目的進展,並陸續做出重要批示,督促國家局各部門協調配合課題研究。

與其他紅外熱成像儀器設備不同的是,國家級科研歷經十年積累經驗,全國首創中醫CT-中醫、西醫自動化分析報告,完全解決基層醫療機構專業諮詢診斷能力不足問題!

2019年成立“全國亞健康紅外檢測服務基地”籌備組。為醫療機構,美業、理療等大健康行業提升中醫診斷服務。

解決了中醫的遠程診斷問題。可視化、數字化,讓患者清晰的看明白、聽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態。並給出專業的調理方案。讓醫療、健康行業等於配備了專家級中醫師,解決了行業的同質化,提高了中醫健康方面的專業性。

疫情過後,中小醫館及健康行業必然經歷沉痛的洗牌,提升店鋪健康管理專業性將是生存的關鍵。

籌備組推廣的服務基地、遠程中醫會診中心、特色療法技術、紅外健康管理服務站、技術培訓及證書頒發基地,必將是未來中醫健康行業的發展方向。適合醫療機構,健康行業及想在中醫健康領域發展的個人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