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聯儲敢於施行負利率嗎?如果美聯儲負利率會有何影響?

淡淡禪風


看2-3年利率一直是往下走的,歐洲經濟已經很亂了,中國增速下來,我不認為全球經濟有一個很好的增長,放水會支持資產價格,但放水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很基本面的東西,股票上去大家覺得是因為放水,但因為疫情下來就會受影響,我覺得有一定危險在裡面;我還是比較喜歡債券,利率下來會直接支持固收資產,美國減息到1%,但繼續往下走我覺得空間不大。


股一味


美聯儲能否施行負利率政策,這不是敢與不敢的問題,而是取決於兩個基本的前提條件,一是否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二是否有利於美國的全球經濟戰略。

一、美聯儲的釘住目標

美聯儲調整利率政策不是隨便想調就能調的,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是有法律監督的,美國法律規定,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實現充分就業並保持市值的穩定,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金融環境。而目前美聯儲主要根據GDP、核心通脹水平、失業率以及金融穩定四個主要方面來決定貨幣政策。

當前美聯儲GDP的目標是2%;核心通脹目標是2%;就業目標是充分就業,美聯儲認為2019年—2020年長期失業率4.5%為正常目標;而金融目標是市場穩定。雖然美聯儲現有的框架正在被重新討論,譬如釘住通脹目標變為釘住價格水平問題等,但是目前還是以這四方面做為主要釘住目標,因此美聯儲不是想施行負利率就能夠施行的,而是要用目標數據來說話。

當前也只有金融危機爆發等現象產生時,令美國經濟出現嚴重衰退的情況下,美聯儲才有可能採用負利率政策,不然美聯儲是無法採用負利率的,因為代價與成本太大。

二、歐日經驗

目前歐盟與日本都施行的負利率政策,商業銀行向歐央行、日央行存款需繳納手續費,居民在銀行存款也要倒貼利息。主要目的是刺激居民消費,提高社會流動性,帶動企業生產,提高就業,拉動經濟。從實際效果來看,歐盟與日本都長期執行超低利率,但是經濟卻依然難以提振,而歐盟經濟還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若美聯儲也施行負利率政策,那麼問題會更加嚴重,對經濟明顯弊大於利。

三、負利率對美國經濟弊大於利

1、不符合美國的消費現實

美國是典型的消費型經濟,消費佔GDP的70%以上,這樣嚴重的超前消費模式進一步用負利率來刺激,會有什麼後果?

美國當前並非消費不足,而是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過於依賴進口,不調結構而去刺激消費,只能令美國的整體債務水平繼續高速提升,而且個人負債問題會更嚴重。消費合理的情況下推行負利率政策對美國經濟來說這不是頭疼醫腳嘛?!不僅不會解決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這無疑是自討苦吃。

2、負利率會促使美元加速跨境流出

負利率會導致存貸利率倒掛,會打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譬如美元是國際貨幣,負利率會導致貸款利率嚴重偏低,那麼美元就會被大量借出投放到發展中國家套利,這會造成美國流動性的緊張,同時鉅額美元跨境流出不僅將威脅美元匯率穩定,還將動搖美國金融市場。

3、金融化與美國實體經濟

美國本身就是高度金融化的國家,次貸危機就是房地產高度金融化引爆了金融危機。負利率顯然會加劇美國的金融化,這會讓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嚴重失衡的美國經濟結構變得更加失衡,不僅實體經濟更難發展,而且很容易使美國金融徹底泡沫化,所以負利率很容易讓美國經濟猝然崩塌。

美國經濟本應進入到一個金融去槓桿的過程,但是負利率不僅無法令美國金融去槓桿,反而雪上加霜,加劇美國市場的高度投機性,那麼美國經濟的後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4、以銀行業為核心的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負利率會加速銀行居民存款流出,而投入到各類資產當中,這使美國銀行業的風險會越來越高。原本美國中小銀行的準備金率就低,貨幣乘數就大,當居民存款明顯下降,而貸款又基本無利的前提下,銀行業何去何從?只要出現一場危機,銀行業就要倒下一大批。所以西方國家的負利率只會醞釀一場金融風暴,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因為負利率直接從金融核心上擴大了高風險。

5、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

長期負利率貨幣政策顯然會造成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化,而在美歐當前股市處於歷史高位且債務處於歷史高峰週期,這種情況下負利率的嚴重弊端是非常明確的,將會很快捅破西方國家的債務泡沫或資產泡沫,從而引發大規模經濟危機。

另外,負利率會破壞市場均衡利率,造成市場定價機制的完全扭曲,各類資產定價機制的混亂不僅會造成企業生產銷售的紊亂,也會加劇金融市場的動盪。

6、負利率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套利

負利率貨幣政策實際上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套利,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債務的方式,不僅將會危害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也會造成國際貨幣體系的嚴重動盪,最終的結果是全球經濟都將為發達國家的這場負利率遊戲而付出慘痛代價。

7、負利率加劇國際貨幣惡性競爭

歐盟與日本採用負利率,明顯是向國際套利貨幣轉身,並在美元加息回籠貨幣週期利用低利率搶佔國際市場份額。若美元也實行負利率,那麼美元會大幅貶值,這不僅會加劇國際貨幣的惡性競爭,也會造成國際間的貿易失衡,那時全球經濟會天下大亂,美國經濟也將深受其害。

綜合來看,美聯儲如果也推行負利率政策的話,這將是全球經濟的災難,不僅全球通脹問題會趨向惡化,而且全球金融市場與國際貿易都將會風雨飄搖,全球會被推進經濟危機之中,美國也無法獨善其身。


馨月說財經


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之下,美聯儲實行負利率並不意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如果美聯儲實施負利率,那麼將造成全球流動性的進一步氾濫,資產價格和泡沫被推升,同時黃金市場得到進一步的上漲。

一、美聯儲推行負利率的理由。

第一,不斷增加的“藥量”和寬鬆。

我們來看一下美聯儲歷次在應對危機時採取的降息手段,可以看到,在每次應對危機之時,採取降息的幅度都要比前一次更大。

這並不是說明,近年來每一次危機都要比之前的危機更為嚴重,而是在央行對每次危機進行流動性干預之後,市場在經濟下行時對央行釋放流動性的預期就被推得更高,導致每一次美聯儲都需要採取更為極端的寬鬆手段來推升通脹。

2008年的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用盡了降息手段,將利率降低到0,其後啟動了量化寬鬆,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第3輪量化寬鬆對於通脹的推升就不明顯了。這也意味著即使是非常規貨幣,手段對於市場的支持作用也在下降。那麼為了超過上一次寬鬆的極限,本輪經濟下行中如果降息還不足以對經濟下行趨勢進行影響,那麼負利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第二 ,流動性氾濫與流動性陷阱。

另一個迫使美聯儲需要採取負利率的原因是,歐洲和日本央行早已經開啟了福利率週期,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由於頁岩氣革命的拉動,走出了衰退的泥沼,但是歐日的情況依舊疲軟,因此歐日央行雖然結束了繼續寬鬆的步伐,但是始終未將貨幣正常化。歐日的負利率持續導致大量流動性滯留在世界範圍之內,這些流動性,大部分都流入了美國市場,導致美國市場現在流動性氾濫。

即使不考慮歐日的影響,美聯儲在7月份停止了縮表進程,這意味著量化寬鬆期間大量的資產購買計劃,釋放的資金仍然停留在市場之中。這些流動性的保留都意味著央行繼續寬鬆,持續釋放的流動性的邊際效應會遞減,也就是說,需要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再加上薩默斯的長期停滯理論認為,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均衡實際利率早就停留在負值以下了。從這些理論上,都可以認為,美聯儲採取負利率是有合理理由支撐的。

二、美聯儲採取負利率帶來的影響。

第一,推升通脹,提升泡沫。

負利率意味著超過央行降息利率到0的極限,把央行能夠釋放的流動性在理論上擴大到了更多,這些流動性造成的首先效果就是美元的持續弱勢和貶值。在這個影響之下,我們可以預期美聯儲新的極端手段,可能會帶來通脹的上升,對經濟下行的壓力進行一定的緩解,幫助美國經濟更快走出衰退。

不過同時,如果美聯儲採取負利率的時間點早於美國衰退到來,那麼負利率帶來的流動性就可能推升資產泡沫,讓美股和其他金融市場的風險進一步攀升,這樣在衰退真正到來之時,衝擊將比現在更大。

第二,銀行盈利的壓力和資本流出。

歐洲負利率,飽受詬病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央行基準利率為負的引導之下銀行盈利持續下滑。這也成為了華爾街巨頭們反對負利率實施的理由之一。

反對者們的意見是說,銀行的盈利能力下滑,對金融市場保持了壓力,因此抑制了金融市場的活躍,從而延緩了復甦到來。不過這個觀點我個人不太認同,因為負利率發揮作用的基礎就是把銀行系統的資金擠出,讓金融繼續投賣賺錢不意味著經濟復甦。

但另一個問題可能對於美國來說較為嚴重,那就是歐日負利率讓大量資金流入美國賺取利差和投資機會,而美國如果一旦實施負利率,這些資金可能重新流出美國,進入全球的資本市場。對於各國經濟體來說,這樣的流動性可能是幫助全球範圍經濟復甦的助力,但對於美國而言可能就較為糟糕了。

第三,黃金市場的持續攀升。

黃金的上漲來自於兩大方面的支撐,第一是經濟下行壓力,第二則是各國央行的寬鬆規模。目前來看,經濟下行趨勢尚未明確,同時是否經濟底部要低於2008年次貸危機影響的位置,還很難說。不過如果美聯儲實施負利率,那麼美元流動性對於黃金的支撐就是非常巨大的,這可能帶來黃金價格再次攀升歷史新高。

三、美聯儲是否會選擇負利率呢?

第一,負利率效果應當好於歐日。

如果美聯儲真的選擇開啟負利率,那麼對美國市場的抬升要好於歐日。這是因為在歐日複利率的實踐當中,美國市場的強勁復甦和美元的強勢,讓流動性更多的流入美國市場,並未抬升歐洲和日本的通脹情況。

然而在本輪經濟中期當中,美國的經濟情況要好於歐日,因此資金不會大幅流向歐洲和日本市場。另一方面歐洲的負利率規模還在擴大,即使美聯儲採取負利率手段,規模追上歐日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對於資金來說,利差仍然存在,保留在美國市場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流出的壓力自然也沒有那麼大了。

第二,風險和隱患依然存在。

對於美聯儲而言,最應當考慮的是實施負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果,目前看來最大的負面效果可能就是推升風險泡沫了,由於美國金融市場過度活躍,任何的寬鬆手段都可能被認為金融市場的利好,因此會推高風險泡沫,造成在衰退期間更嚴重的衝擊。

2007年的情況就是這樣,在次貸危機開始出現之後,雖然美聯儲持續降息,但是這些資金並未造成對經濟的支持反而是流入了美股,推升了美股泡沫,造成了最終金融危機的爆發。

從這兩點權衡而言,負利率對於美聯儲而言可謂是利弊各半,那麼美聯儲會選擇負利率嗎?其實這並沒有懸念。因為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央行的職責是要對經濟下行趨勢進行果斷徹底的干預,窮盡手上任何貨幣工具。歐央行的全面寬鬆就是榜樣。

所以對於美聯儲而言,目前不是考慮負利率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時候,而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如果市場需要,那麼推升負利率就是唯一的選擇。

綜上,美聯儲在現在的經濟背景之下,採取負利率手段是有合理原因支撐的,並且在央行面對經濟衰退的風險時,採取手上所有可用的貨幣工具是必然選擇,這就意味著如果市場需要那麼負利率,勢在難免。而負利率的推出意味著資產市場可能得到推升,黃金的價格必然進一步上漲。


諮詢師天生


短期看,美聯儲不會實施負利率政策,美國經濟數據還是強勁,像非農數據和消費數據,都是不錯的。在經濟強勁下,美聯儲需要Wie下一次經濟衰退或者是經濟危機預留貨幣政策騰挪空間。

美國經濟衰退不是貨幣政策,而是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特朗普自以為是,到處樹敵,遭遇全世界的怒懟,一個國家再強大,也不可能與全世界為敵,結果就是美國產品滯銷,貿易逆差增長。

特朗普把自己的錯誤政策強加給美聯儲,要求美聯儲降息200個基點,實施負利率政策,並加大購債力度,注入大量美元流動性,壓低美元匯率,刺激美國產品出口。美國目前貿易政策是優勢科技產品禁止出口,而農產品有代替品不斷施壓他國進口,結果是高科技產品賣不出,農產品因為他國抵制也在國內堆積如山,美國經濟不適當下滑是不可能的,這不是貨幣政策能夠解決的。

特朗普花錢大手大腳,債錢多了,借錢成本高了,利息支付也就水漲船高,一年利息就需要5000億美元,自然想到負利率政策,期待別人借錢給美國,還要給美國倒貼錢,這種思維太天真,到時候大家不賣美國國債,全部留給美聯儲。目前世界一些主權國家就紛紛拋售美債,增持黃金,增加本國貨幣的信用,實施進一步去美元化。

俄羅斯和伊朗較為徹底,伊朗已經開始儲備人民幣,希望以人民幣來作為結算貨幣,俄羅斯也在大量增持黃金,基本拋售了美債,希望與我們利用本幣交易。

未來美聯儲會不會實施負利率政策,前美聯儲主席說過,美聯儲大概率會實行負利率政策,一旦美聯儲實施負利率政策,美債會進一步遭遇拋售,美元信用會進一步下降,世界會重新選擇新的外匯儲備貨幣,美元進一步遭遇世界其他國家拋棄,美元霸主地位將進一步衰弱。

美國一旦美元地位進一步旁落,美元主導的支付系統將減弱,美國製裁他國的能力也會削弱,美國霸主地位可能會進一步動搖。


杜坤維


敢的,但是現在不是時候!

美聯儲在法律上有權推行負利率的。這說明美聯儲很可能已經研究了相關的法律問題,認為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如果觸發負利率的其他條件成熟,則很可能會推出。

因為一旦未來的經濟衰退開啟,股市走熊,美聯儲可能會不斷地降息來維穩美國的經濟和股市,負利率也就產生了。

而負利率直接的影響就是刺激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金融,地產等領域,改善目前糟糕的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有利於美國更早的走出衰退和危機。

一、什麼是能夠促使美國推出負利率的條件和基本因素?

第一、美股大跌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美國的長短利率出現了嚴重的倒掛,並且美股處於了一個歷史性的高位,像極了之前幾次的經濟衰退前期走勢。那麼如果美股在未來確認進入熊市,出現下跌,這無疑就是確定了美國經濟衰退的結果。

所以說,目前的美國已經有衰退前的跡象,但是由於美股還未出現走熊的形態,美聯儲是不會大幅度、瘋狂地降息,導致負利率產生的。

因為現在的美股雖然有走熊的跡象,但是還未走熊,如果先於美股走差之前推動負利率,無疑是加大了美股的泡沫,造成短期股市大漲,但讓未來的熊市更猛烈,甚至還有可能讓經濟衰退演變為金融危機,這是美聯儲不願意見到的。

要知道現在美國股市的三大股指市盈率雖然都超過了20~25倍以上,屬於較高風險區域,但是相比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50倍市盈率),以及2008年的次貸危機金融風暴(100倍市盈率)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因此,美聯儲絕對不希望過度刺激美股,製造又一個金融風暴。只有等待美股真正開始下跌了,那麼長期、小幅度地放水才會真正開啟,常此以往之後,可能就會見到美國負利率時代的出現。

第二、美國經濟衰退被確認開啟!

目前來看,美國的長短利率倒掛,降息週期開啟,預示著美國可能已經有了經濟衰退的徵兆。但是離真正進入經濟衰退還是有一定的時間。

我們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長短美債利率出現倒掛以後不是立刻就宣判進入了經濟衰退週期,而往往是事後1-2年內出現的衰退。市場預計,美國將會在2020年才真正步入經濟衰退,所以這樣來看的話,2019年大肆放水的概率就非常低,短期見到負利率時代的概率幾乎不可能。

因為目前美聯儲所採取的更多的是一種預防性降息,而不是衰退性降息,美聯儲必須對於這個尺度把握非常得當,不得有失。

因此只有進入衰退週期確認了,美聯儲的降息週期通道才會大概率被確定,從經驗上來看,衰退週期往往持續1-3年,那麼這樣來看的話負利率才有可能出現。

二、美國目前實施負利率是否合理?

目前全球的經濟衰退,央行大面積的降息預示著全世界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和避險情緒。這才導致了美聯儲在10年內首次開啟了降息。

但是對於美聯儲目前的情況來說,還是有能力維持一個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運作的狀態,所以,這一個政策立場短期不太會被改變。

美國最新的經濟數據:

8月公佈的非農就業崗位13萬,不及預期的增加16萬,前值從16.4萬下修至15.9萬;

美國8月失業率符合預期且持平前值3.70%;

美國8月平均時薪年率持平前值3.2%,高於預期值0.2個百分點,總體不及預期。

另一方面,美國的通脹水平偏離目標值有所偏差,但主要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歐元區和日本之間有明顯差異。

也就是說,如果經濟數據持續的出現惡化,那麼美聯儲其實還是會率先採取比較經典的維穩選項,比如與市場溝通和擴展資產負債表,不會直接採取一個負利率的政策,這不現實。

因為很多央行實行負利率其實因為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通縮風險,另一個目標是通過儘可能低地維持實際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刺激信貸以及削弱本幣,而美國目前其實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三、負利率會有什麼影響!

(一)利好影響

負利率的短期的直接利好影響,就是利好金融市場,刺激經濟增長,這個是毫無質疑的!

因為普通的商業銀行運作模式就是如果要把錢存入中央銀行是會支付儲蓄者利息,而如果實行了一個負利率,無疑就是問存錢的人徵收一個利息。

那麼勢必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把錢放入銀行,從理論上講,這將鼓勵人們增加借貸、增加支出、減少儲蓄,從而刺激經濟,甚至激發更多的活水進入金融市場,比如股市等。

(二)負面影響

但是如果長期保持一個負利率的話,其實會帶來一些所謂的負面影響。

當股市走熊趨勢成立,美國的經濟數據非常差,甚至已經進入了衰退週期。

那麼長期保持負利率的政策可能導致中小企和個人大量囤積現金,銀行賴以運作的貨幣乘數效應將不復存在。

長此以往,市面上會造成一個資金短缺的結果。因為銀行沒有儲戶的收入來源,許多企業可能貸款受限。而負利率又導致人人手裡有現金,可是股市,房市不好又不敢投入的結果,最終演變為銀行和市場“錢荒”的尷尬處境!

我的觀點和結論:

記住,美國的情況和其他國家不同,實行過負利率的國家有歐洲和日本等。

但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基本面和歐洲、日本不同。雖然美聯儲暫停了加息的步伐,並且轉入了降息週期,但現在美國的利率仍在2.00至2.25之間;

退一步說,即使經濟惡化,還有相當多的減息空間,不會一下子降到零以下。

而負利率作為一個未來對抗風險的手段,美聯儲是一定考慮過其可行性的。但是這是後手,是要在降息週期開啟許久之後,美國的經濟和股市沒有太大改觀下才會觸發的結果。

短期來看,負利率出現的概率不高,因為美聯儲更願意小水漫灌,而不是大水亂灌!長期來看,還是要關注美股和美國經濟的下降趨勢,再做一個綜合的判斷。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財經背後更多的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實行負利率是一種結果,而不是手段。實行負利率是國家政府被逼無奈,而不是政府有意為之——因果不要顛倒。

國家政府或貨幣當局能左右市場利率嗎?

答案是不能的。

人們有一個被誤導的觀念,認為央行利率左右市場利率,比如我國一降息,存款和貸款等等利率都會出現下降現象。

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反而相反,而是市場形成了對新利率的需求,央行才將市場形成的需求公諸於眾,進行相應的加息或降息。

比如企業不好乾,融資難,有對降低融資成本的需求(要不企業會大量的倒掉),央行才會實行相應的降息或降準,從而滿足這種市場需求。

如果企業乾得很好,融資成本利率10%都能賺到豐厚的利潤(例如十幾年前),那麼央行降什麼息降什麼準呢?你可以倒回去看我國十幾年前的存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反而相反,在2015年到如今出現了5次降息和11次降準,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從2.5%降到1.5%,存款準備金率從20%降到13%(大型金融機構,中小型金融機構從18%降到11%)。

為什麼會這樣呢?還不是因為經濟下行(經濟增長放緩),生意不好做,失業率增長——市場需要大量貨幣支撐。

因此,國家政府或貨幣當局不能左右貨幣市場利率,官方的利率水平僅是一個告示罷了——法律的形成首先人們自身要有強烈的認同觀念,其次才能書寫成文,要不你將美國的法律拿到我國來實行,執行得了嗎?貨幣市場利率表現也一樣,手段不是結果。

市場利率的形成與CPI、PMI和失業率有關

通脹的本質是什麼?央行多印鈔嗎?顯然不是的,要不古時代或者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通脹就不可能那麼低,而改革開放之後通脹這麼高,特別是經濟發展的越迅速通脹率越高。

那麼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果——通脹與經濟增長有關,如果經濟表現為不增長,那麼CPI就會表現為負。

貨幣是由經濟增長創造的,而不是由央行創造的。

如果央行不根據實體經濟肆意印鈔,那麼匯率會走低,整個貨幣體系會走向崩潰。只有用經濟增長去支撐,多印鈔產生通脹,貨幣體系才會越來越穩定,例如人民幣開始走向國際化。

比如生產製造100元的商品,而央行也就多印100元(實際要遠少於100元,跟存款準備金有關——假設這裡忽略商業銀行的創造貨幣的職能——存了又貸,貸了又存),那麼貨幣與商品是等量的,經濟就會增長。

那麼通脹怎麼來的呢?就是這多出來的100元還是給同樣的人分,假如10個人,那麼這10個人每個人就可以都分到10塊錢——勞動力成本上漲,在支付勞動力的時候就產生通脹——而勞動力無處不在,CPI也就上去了。

有沒有發現一些製造業產品價格二三十年沒有變化,比如手機電視機等等,機械和智能可以代替人工,那麼即使勞動力成本在上漲,但是對勞動力的需求下降,相互對沖之後,價格它就不漲了。

然而反觀服務業,你會發現價格不斷的往上漲,卻沒有盡頭——機器和智能創造的價值被有限的勞動力分割(表現為工薪上漲),從而導致通脹。

而PMI和失業率(或非農數據)主要針對的就是機械和智能創造的價值分割問題。比如製造業PMI下降,那麼機器和智能創造的價值會縮小,勞動力分割到的價值會減少,即CPI會下降;再比如失業率上漲,一方面會導致製造業PMI下降,畢竟從業人數更少,從而導致CPI下降,另一方面相對較小的製造業要分配給固定的國家人口(包括失業沒有產出的人口),同樣會導致CPI下降(勞動力價值下降)。

反過來推倒,當CPI和PMI下降,而失業率上漲,那麼無疑是國內經濟不行,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倒退。國家政府或貨幣當局需要採取什麼政策?無疑是減少失業率,讓國家維持在穩定的狀態,其次降息降準,讓企業的融資成本更低,讓更多的人們去創業,且帶動周圍的人們就業。

因此,降息他是無奈之舉,而不是國家政府或貨幣當局有意為之。

美聯儲敢實施負利率嗎?

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會不會的問題。如果被逼無奈,經濟出現較長期的衰退或者負增長,它也會像日本或者歐洲眾多發達國家一樣,持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直至利率為負。

日本和歐洲眾多發達國家利率為什麼為負?可以看上述論證,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更願意享受安逸的生活,且有這種條件。

假如你不用為買房子發愁,也不用為娶老婆發愁,也不用為孩子生活發愁……那麼你會去冒險去創業嗎?創業的人少了同樣從業的人也會少。比如我幹一天能吃半個月,社會福利又好,我為什麼要一個月上22天班,一天干8個小時呢?

如果一個國家的每個人都享受安逸的生活,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走向衰退,出現負增長。而國家政府的操作只能不斷的去鼓勵人們去創業去從業,不斷的下調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大家都有錢,社會財富足夠豐富,而沒有創業沒有出路(投資渠道縮小),利率水平本身就是一個下降的過程,包括國債利率。

如果美國PMI、CPI和失業率等數據都長期表現不佳,那麼它的經濟就在走向衰敗,國家政府或貨幣當局就可能將利率水平調至為負——2008年次貸危機時,美聯儲利率水平為0-0.25%,跟為負並不遠——而在2015年到2018年,美國各項數據向好,美聯儲利率水平從0-0.25%一直加息到2.5%-2.75%,相差10倍。

美聯儲利率為負會產生什麼影響?

通常會表現為美顏指數先走低,然後再走高,最後再走低——因為降息會導致美元增加,匯率會走低。但長期低利率而CPI不漲,相對於外國貶值的貨幣,反而會相應的升值。然而,最後因為沒有給社會或者全球創造價值,美元的國際地位會走低,表現在匯率方面就會走低——人們不願意持有美元。

對美國的影響:前期是刺激經濟拉高CPI,從而拉高PMI,以及降低失業率。如果貨幣政策不奏效,CPI拉不上去,反而會致使美國陷入困境,國際地位逐漸銳減。

對全球的影響:如果提振不了CPI,可能會導致大量美元流出,致使美元貶值,對於外貿逆差國家非常不利,有點像給人白打工——但是可以進一步削減美國的霸權主義,提升相應國家的國際地位(包括貨幣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