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蓝玉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都平安无事,为何收义子却被朱元璋杀掉?

苏沛锋


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的!

蓝玉收养义子只是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私养兵马,强暴元妃的事情已经让朱元璋起了杀心,最后蓝玉只落得了个剥皮实草的下场!


蓝玉

安徽常定人,明朝开国功臣!更是常遇春的妻弟,论起辈分来太子朱标还得喊一声舅舅,绝对的皇亲国戚!

而且从军后做事有勇有谋,上阵杀敌勇猛,被封为凉国公! 要说这人啊,一旦有了成就就变得嚣张跋扈,仗着军功目无法纪,这着实让朱元璋特别头疼,其中蓝玉为最!


强暴元妃

在洪武二十一年,漠北大破北元之战中,蓝玉俘获了元主次子和妃子,因看元妃长的漂亮,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的内心,居然钻进元妃的营帐把她侮辱了!元妃性格刚硬,果断自尽,蓝玉却不以为然! 但是按照规定,敌军主要俘虏应报告皇帝,由皇帝定夺其下场,蓝玉置之不理,公然抵抗圣喻,另朱元璋不喜!

强破喜风关

如果是强暴元妃只是男人压抑不住躁动的心,那么在大破北元返回的途中,路过喜风关,因为天色已晚,守城将士不明敌我不敢随意打来城门。蓝玉竟然召集军队,撞开城门,强行入城!


要知道,喜风关也是明朝的关防,蓝玉居然敢攻破自己的城关,那么万一哪天蓝玉要攻打皇宫呢? 朱元璋越想杀心越重,越来越觉得蓝玉留不得!

私养兵马,收养义子

要说蓝玉的义子,那可是有几百个!而且只听蓝玉的吩咐,甚至连皇帝的话都不听!在加上这些义子里面,大多数都是手握重兵的,如此强大的一波势力,还不听朱元璋的命令,那还留着干嘛啊,直接灭掉就行了!

在加上蓝玉确实已经有了反心,曾多次和下属说:“朱元璋怀疑他,想要杀掉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蓝玉都说出来了,朱元璋还留着他过年啊,宰了就是了!


杀鸡儆猴

其实,在这些主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 那就是当年跟随朱元璋的功臣很多都有一些嚣张跋扈的习惯,而且朱标去世了,朱允炆年纪又太小,压制不住那些手握重兵的老臣!

而朱元璋年纪也大了,万一出点什么意外,那么朱家的江山很可能就不保了,所以蓝玉必须要办,杀鸡儆猴,蓝玉就是那只鸡!

于是,蓝玉被剥皮实草,悬挂在市集上。这个案子不单单只是蓝玉一个人的案子,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数万人,起码蓝玉的那些义子们都要死吧!

其他的,应该就是朱元璋“大清洗”运动的相关人士吧!


瀚海说史


电视剧《朱元璋》里面有一幕,就是朱元璋派蓝玉出征时,朱元璋和蓝玉边走边聊,但是蓝玉身后始终有四个蓝姓部将跟随,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朱元璋问:“这些都是谁啊?”

蓝玉:“都是在下的义子。”


朱元璋:“蓝玉啊!你究竟收了多少义子?”

蓝玉:“末将也不清楚,大概几百个吧!只要我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末将就是让他们赴汤蹈火他们也会听从。”

朱元璋:“您比咱这义子要多几十倍啊!”

随后朱元璋对着蓝玉的义子说自己有些事向单独和蓝玉聊聊,不必再跟着,可是没走几步这几个人还跟着,朱元璋一回头,心中怒火上升。

“咱刚才不是让你们退下了吗?”

蓝玉见朱元璋有些生气,立刻转身大吼“退下!”蓝玉的这些义子这才告退。

朱元璋:“蓝玉啊,你的将令比咱的圣旨还灵啊!”

朱元璋说完就转身向前走,蓝玉紧随其后,声称这些义子跟随自己多年,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声音,只有自己才能调动他们,朱元璋笑里藏刀,说作为一个将军就该这样,其实此时的朱元璋已经起了杀心。




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将领,可谓是战功赫赫,尤其是捕鱼儿海一战,一时间声名大噪。蓝玉早年是跟随常遇春,以作战勇猛著称,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蓝玉,后多次立功,朱元璋对他也是欣赏有加,然而蓝玉却越来越恣意骄横,横行霸道。

蓝玉在大破元朝的时候,却贪图元妃的美貌,竟然将元妃给强暴了,这事其实也挺严重,毕竟元妃是元朝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的皇后,一国之母竟然遭到凌辱,元妃一时间接受不了,羞愧自杀,朱元璋听到之后很是愤怒,好歹蓝玉也是大将军,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有失颜面,但是朱元璋念在蓝玉有功,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没有杀蓝玉,但是因为之前蓝玉有过多次不好的行为,比如蓝玉强占东昌百姓的田地,当地御史前去询问,蓝玉竟然将其赶走。尤其是蓝玉北征回朝之时,到达喜峰关时,城门早已关闭,不得开门接纳,必须得到天亮才可以通行,蓝玉哪里管得了这些,他占着自己凯旋而归,直接破门而入,朱元璋听闻龙颜大怒。

加上朱元璋也多次听朝中官员说蓝玉私养兵马,蓄养了许多庄奴,所以决定将蓝玉原本应该册封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其中就是有意提醒蓝玉应该收敛自己的行为。可蓝玉不但不悔过,在酒宴上还大出狂言。蓝玉西征回来后还不满意自己的官职,认为自己不应该在宋、颍两公之下,声称要做太师,朱元璋听到之后,从此不再采纳蓝玉的建议,


朱元璋在得知蓝玉义子众多,军中威望甚高,怕太子朱标不能对抗朝中城府极深的权臣,又怕朱棣不能对抗像蓝玉这样的悍将,于是决定为后代铺平道路,蓝玉就是其中一个。

蓝玉最后被锦衣卫指挥蒋献上告“谋反”,罪名是:“蓝玉与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密谋为逆,将伺帝外出耕田举事。”

蓝玉一案牵连的人数众多,足足有数万人,朱元璋原本是要活剐蓝玉,最后因为自己的儿女,决定将其剥皮,其实蓝玉的死和自己有关,但是大部分原因还是朱元璋的“大清洗”运动开始实施。


猫眼观史


蓝玉一案,一位公爵被诛九族,十三位侯爵以及两位伯爵,均被族诛,前后牵连被杀共一万五千人有余。“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集权统治,借口凉国公蓝玉企图谋反,捉拿蓝玉归案,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拉开帷幕。朱元璋以此为契机,诛杀了大部分建国过程中的名将。

蓝玉究竟犯了什么罪

蓝玉,至少犯过三大罪。第一,持功自傲,骄横跋扈。蓝玉其人,长得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在明初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带领军队在扫除元朝残余势力的战斗中,多次获功,深的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后来,蓝玉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这下就更加有权势。于是蓝玉逐渐骄傲自满,自己也蓄养了很多家奴,这些家奴,仗着蓝玉的权势暴虐凶横,无法无天。惹得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一次蓝玉手下强占了民田,蓝玉不但不追究,还赶走了前来调查此事的御史。

第二,冲击喜峰关。在一次与元朝势力的战斗中,蓝玉大获全胜,收兵后,夜里走到喜峰关,按照惯例,大军过关,要有手续,且半夜三更,来来回回必定会慢一些。结果蓝玉不但不等,对关口守将破口大骂,随后竟安排军队冲击喜峰关,并且是按照对敌攻城的方式,强行打开喜峰关,然后扬长而去。

就是因为此事,朱元璋在册封蓝玉时,将本来准备册封他为梁国公的称号换成了凉国公,并把他的过错刻在丹书铁券上,以示惩戒,结果蓝玉不但不知悔改,依旧骄横跋扈。

其三,蓝玉的骄横,是相当出名。并且在蓝玉的军中,蓝玉的义子众多,这些个义子,只听蓝玉指挥。在一次朱元璋主持的宴会上,蓝玉口出狂言,说道: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之下,莫非我不堪太师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不乐意屈尊在宋国公和颖国公之下,依照我的才能,难道不能做个太师吗?

剥皮示众

这就是赤裸裸的找死了,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善茬,当年蓝玉在攻打元朝的时候,战后俘虏了很多元益宗的家眷,在回程中,蓝玉干了一件为人所不齿事情,就是他睡了元益宗的妃子,这位妃子也是个性子刚烈之人,不堪受辱,竟上吊自尽了。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只是当时蓝玉风头正劲,暂时按耐下来,没有找他算账而已。

蓝玉曾被誉为明代的霍去病,这一点一点都不为过。在明初捕鱼儿海战役中,蓝玉凭借敏锐的军事直觉,在沙尘暴的恶略天气下,准确的找到元军的位置,一举歼灭元军主力,致使元军元气大伤,再无和明朝争夺天下的资本。朱元璋曾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甚为厚爱。

在蓝玉的不断作死下,加上太子朱标的意外去世,致使朱元璋对蓝玉逐渐失去耐心,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后,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抄家,灭三族,并将蓝玉剥皮示众。一代名将,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骄横跋扈、狂妄自大。《明史》中对蓝玉的评价就是“既昧明哲保身之计,又违制节谨度之道。其结局,亦其自取焉尔”。所以,朱元璋不仅仅是因为蓝玉有义子才杀了他,而是等他不蹲犯错,最终找借口除掉这个狂妄之徒。
蓝玉死后,剥皮示众,朱元璋将其人皮被传到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的祭堂中见到了这件特殊的“文物”


史晓生


明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因为谋反罪被杀,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名将,屡立战功,但他为人傲慢无礼,屡次触及朱元璋的底线,最后惹得朱元璋忍无可忍,因此下令灭蓝玉三族,还将他本人剥皮实草。

蓝玉之死与他的骄横跋扈有关,在常遇春和徐达死后,蓝玉自诩为明朝第一武将,他的自大让他不知收敛,结果惹得朱元璋多次斥责于他,可惜蓝玉却不知悔改,最后引来了杀身之祸。


屡犯国法却平安无事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亲率十五万大军北伐,在他的指挥下,明军大破元朝残余势力,俘获近十万人,金银、牛羊无数。

这样的一场大胜让蓝玉心中的骄傲达到了人生中的顶点,在他凯旋而归的路上,蓝玉竟然对俘获的元朝皇妃施暴,结果致使皇妃自杀。

很快蓝玉又犯下了一个错误,在他率军抵达喜峰关时,看守关门的官员并没有及时开门,这让蓝玉的情绪当场爆发,于是他又干了一件蠢事,他让手下的军士击毁城门,直接夺关而入。

朱元璋在得知消息后,虽然十分恼怒,但他却不能立刻发作,因为蓝玉立下了大功,而且他还要用蓝玉,这让蓝玉又一次平安无事。


杀身之祸

蓝玉很快被封为凉国公,但他却没有就此收敛,反而觉得自己值得更高的地位,甚至直接向朱元璋索要太师之位,可朱元璋并没有应允。

蓝玉在家中也没有闲着,他经常出入军营,多次给自己的亲信上奏升官,甚至私养军马,收养义子,这些举动致使朱元璋对他越发恼怒。

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可惜蓝玉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变了。

朱元璋打算将蓝玉留给太子使用,但太子英年早逝,而蓝玉却依旧桀骜不驯。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因谋反罪被杀。


太子之死是蓝玉被杀的最主要原因

有人说蓝玉之死与他收养义子有关,朱元璋欢收养义子,蓝玉竟然也敢学朱元璋的做法,简直是不知死活,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太子之死让朱元璋改变了对蓝玉的态度,太子死了,蓝玉依旧桀骜不驯,而年幼的皇孙显然没有办法制衡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统兵大将,如此一来蓝玉不能留。

就以收养义子这件事来说,这在朱元璋眼中可大可小。如果朱标还活着,朱元璋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朱标死了,蓝玉收养义子,在朱元璋看来就是想造反。


东方大史


明朝悍将蓝玉擅长死拼硬守和戈壁滩上列阵冲杀,在洪都战役中硬扛陈友谅117天,从而在朱元璋的众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在战争年代,朱元璋迫切需要为自己卖命的人,因此通过收养义子和结拜兄弟的方式来拉关系,笼络人心,让自己的结拜兄弟挂帅作战,让义子充任将领,执掌军队,从而达到有效掌控军队的目的,同时由于结拜兄弟和义子毕竟觉得是“自己人”,打仗肯定更卖力气。朱元璋的这种行为被蓝玉等手下将领效仿,纷纷拜干爹,收义子,直至大明建国,蓝玉的义子多到连蓝玉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义子跟随干爹出征有袍泽之情,久而久之就成了蓝玉的“私人军队”,只听命于蓝玉。



作为天子朱元璋可以容忍蓝玉强暴元妃,因为毕竟有汗马功劳,而且平定“北元”解除了明朝的北方威胁,如此功劳之下强暴个元妃最多只是受到朱元璋的训斥,无可厚非。



问题是蓝玉是悍将,这本来就让朱元璋非常警惕,而且朱元璋得知蓝玉要谋反,手下又有成百上千的义子义侄充当“敢死之士”,这些敢死之士在宫廷政变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朱元璋是无论如何容不得蓝玉的,大明王朝必须姓朱,这是朱元璋的底线。



退一步讲,蓝玉即便强暴了十个元妃,在消灭“北元”归来后立刻交出兵权,辞官回家,和义子义侄断绝关系,定期朝见朱元璋,老老实实当顺民,没有任何谋反心思,朱元璋是一定会善待蓝玉的。


毒刺剑客


朱元璋杀蓝玉最主要的原因是朱标意外去世了,为了给孙子朱允文扫除隐患,其他都是次要原因。

蓝玉是明朝初期的名将,屡建战功,不过他也是非常的骄横。据史书记载,蓝玉在征讨北元的时候,俘获大批的北元皇族,结果他看上了一个皇妃,硬是直接强占了。而在回师时,抵达喜峰口的时候已经过了开城时间。守城的将士不敢违抗命令擅自开门,结果蓝玉又直接让手下强行登城,打开关口冲了进来。朱元璋因为此事训斥了蓝玉,但是他却不知悔改,后来还私养兵马,收义子配置自己的势力,最终被朱元璋所杀。

朱元璋初期容忍蓝玉其实原因很简单,蓝玉虽然骄横,不过他和太子朱标之间关系极好。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从小就被作为继承人培养。朱标长大以后,朱元璋还让李善长、徐达等人辅佐他处理朝政,可以说是对呀寄予厚望。

蓝玉既然和朱标关系好,自然朱元璋也把他当作朱标未来的班底之一。特别是徐达死后,蓝玉可以在军事上辅佐朱标,因此朱元璋对于他所犯错误也是格外宽容。

但是在朱标意外去世以后,朱元璋决定让孙子朱允文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朱允文毕竟太年轻,没有朱标的资历和威望,政治上也不如朱标成熟。对于他来说,蓝玉这种性格骄横的人,是很难驾驭的。此时的蓝玉不仅不能成为朱允文的得力助手,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不安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蓝玉却依然放飞自我,丝毫不知悔改,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放过他,最终被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了。


不沉的经远


蓝玉曾带兵北上,打败元朝,朱元璋下令,一定要礼待元朝皇室,安抚民心。可是兰玉色心一起,没能控制好自己的下体,强暴了元朝王妃。王妃羞愧不已,竟然自杀。

朱元璋下令,要对元朝皇室礼遇有加,而蓝玉却公然违反命令,朱元璋没有和他计较。后来有人给朱元璋告密,蓝玉私养兵马,这可是谋反大罪,朱元璋还是没有杀蓝玉。朱元璋能忍受蓝玉不听话,但就是不能忍受蓝玉收义子。

因为蓝玉收义子和普通人不同,他是工厂化地收义子。

其实朱元璋本人也很爱收义子,对于那些要做大事的人而言,儿子自然是他们最信赖的人,可是儿子不够怎么办?只好拿义子来补了,义子由于特殊关系,一般都是很听话的。

朱元璋做为皇帝,共收了不到30个义子,他的这些义子,后来都成了大明军中的中流砥柱。

那么蓝玉收了多少义子呢?为什么朱元璋能忍受蓝玉的违抗军令,私养士兵,却受不了他收义子呢?



一天朱元璋把蓝玉叫到身边问:“蓝玉,朕听说,你很喜欢收义子?”

蓝玉:“其实也不是那样,我也不过是到每个地方都会受一些义子。”

朱元璋:“那你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义子呢?”

蓝玉:“我也记不清了,大概好几百个”。其实蓝玉的义子不只几百个,据说上千了。


朱元璋没有说话,心里琢磨着什么,一天朱元璋当着蓝玉的面,让蓝玉身边的义子退下,可是那人却没反应,直到蓝玉开口,那人才退下了。朱元璋看出来了,蓝玉的这些义子对蓝玉是言听计从,而不听其他人的命令。

朱元璋害怕了,万一蓝玉有一天让他的义子们去杀了皇帝,那么这些人也会照做。所以那一刻,朱元璋动了杀蓝玉的念头。

蓝玉后来被朱元璋剥了皮,他的人皮,还被收藏了起来。

蓝玉收义子被杀,是因为他的义子军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


斯幽说历史


蓝玉被杀,鄙人觉得跟收不收义子没有直接关系,蓝玉被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有谋反的实力,蓝玉是继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等之后最能打的将军,军功累累,破北元、扶南夷、征西番。官拜大将军、凉国公,手底下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将士,洪武后期军事上基本没人打的过蓝玉。

原因之二:嚣张跋扈,做人不够低调,仗着军功累累,谁也不放在眼里,私养家奴义子,霸占百姓民田,征元期间,由于喜峰关守将没能及时开门迎接,竟然派人破关,打败元朝后,强行霸占元妃,说白了,这人要是不当兵啊!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流氓。


原因之三:不满封赏,老是不满自己的职位在冯胜和傅友德之下,说实话,这几个人军功都差不多,老说谁高谁低的,没啥意思,反正最后都让朱元璋一锅端了。而且是官位越高,死的越早。


原因之四:太子早逝,皇孙年幼。主少国疑,这是历史规律,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自然而然的,蓝玉成了太子的忠实拥护者,但是,没想到,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寄托在了皇孙朱允炆的身上,皇孙年少,蓝玉就开始数次表示如果皇孙继位,他则是实际掌权人,大哥,这是朱元璋最不能忍的好不。你可真敢明说啊!


原因之五:当朝皇帝叫朱元璋。朱元璋是明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智商超高。人家不仅想到了当朝稳定,连后世统治都考虑到了,但凡有能耐的,管你是能打的、还是善谋的都被撸了个遍,以防影响子孙统治。连李善长、刘伯温都被他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别说你个有勇无谋的蓝玉了。


鄙人认为,以上几点才是蓝玉被灭的真实原因!


金总之前发文好写错别字且发文不经校正,经好心网友提醒后决心改正,如再遇错别字,请直言坦率批评,感谢!-----此发文已校正


大金Lance


文史频道第94期之淮西勋贵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为大明。

大明王朝初立,免不了大封功臣,蓝玉作为朱元璋的嫡系,被封为永昌侯。

蓝玉效仿朱元璋,收了几千个义子,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

后来北方战事再起,蓝玉再次被重用,结果他北上攻破了元朝,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

蓝玉在大明王朝武将中,地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

而且他还有很多身份,他还是朱元璋的义子,太子朱标的舅舅。

据说他封了凉国公后,对待朱元璋也是非常不尊敬,在皇宫中甚至还施暴于皇妃。

朱元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处罚他,只因为他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直到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整个大明王朝局势开始变得紧张。

朱元璋从此性情大变,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朱元璋的忍耐力达到了极限。

蓝玉是他亲自为太子朱标选出的武将代表。

现在太子朱标去世,这些人没有了靠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393年,也就是太子朱标去世仅一年,朱元璋开始对付蓝玉。

蓝玉被捕后,以谋反罪被处剥皮示众,死的非常惨。

因为蓝玉受到牵连的人多大1万人,他的义子们一个都没有逃脱,全被处死。

接着胡惟庸也被处死,当初淮西的文臣武将被杀光了。

解决了淮西勋贵们,朱元璋觉得大明的江山没有了威胁,他可以把江山放心交给孙子朱允炆了。

蓝玉说到底就是朱元璋的一枚棋子,当失去价值的时候,随时会被舍弃。

—End—



冷月钩沉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是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史载,蓝玉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有勇略,起初,他在常遇春麾下为将时,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举荐他。朱元璋很青睐勇冠三军的蓝玉,他很快积功从一个管军镇抚,被攫拔到大都督府佥事的位置。蓝玉在随傅友德伐蜀、伐滇、随徐达北征残元、随沐英征西蕃等战役中斩获甚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明史》记载,1381年,蓝玉以副将职衔,随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时,他冲锋在前,锐不可当,一举生擒元平章达理麻,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败死。1387年正月,他随宋国公冯胜北征,在金山(今辽宁开原)设计诱降了拥重兵的元朝宿将纳哈出,此役结束后,元朝的军事实力基本被明军摧毁殆尽。不久,冯胜因事获罪,被夺回了大将军印,改由蓝玉代理其职。

不久,朱元璋正式拜蓝玉为大将军,并命他率军驻防蓟州。之后,逃窜漠北的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病死,其孙脱古思帖木儿嗣北元主位,又开始挥兵袭扰塞上。1388年4月,大将军蓝玉奉命率军远征脱古思帖木儿,并击溃北元军队主力,俘虏脱古思帖木儿之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等蒙元皇亲贵胄130多人,还活捉了宰相、将军、校尉等文武官员30几人,以及士卒、男女7万余人。朱元璋闻捷大喜,将蓝玉比作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并封其为梁国公。

不久,蓝玉派部将进京献俘,有人乘机告发他霸占并私纳北元王妃一事。朱元璋大失所望,派人赴军中严厉斥责蓝玉道:“(蓝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随后将其爵位由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并将其过失镌刻在铁券上 。被蓝玉私纳的元妃得知后,害怕的自杀身亡。

蓝玉霸占元妃,在当时也属犯罪, 但因其功大,朱元璋放了他一马,并没有认真追究。

之后,蓝玉平定了再次反叛的西蕃豪酋祁者孙。他还擒获了据建昌反叛的元降将月鲁帖木儿父子,并将其押解赴京处死。他收编了月鲁帖木儿的部众,并在当地增设卫所,籍民为兵。但朱元璋只许设卫所,严禁籍民为兵,并严令蓝玉立即班师回朝。

史载,蓝玉虽然骁勇善战,立功无数,但为人桀骜不驯,性格又刚愎自用,且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府里私蓄的家奴就多达数千人,还收养了数百假(义)子,他还纵容其义子们到处敲诈勒索,侵占民田,百姓斗不过他,只好找御史告状。巡察御史依法审理,登门调查取证,蓝玉竟命人一顿乱棍将他打走。明廷律令严禁贩卖私盐,蓝玉却置之不理,公然唆使家人走私贩私。

《明史》记载,他北征残元归来夜过喜峰口,守关将士按律未开关放行,请他天亮后再过,蓝玉大怒,竟纵兵捣毁关门,扬长而去。

之后,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的长治久安,开始为子孙“削棘” 而大肆屠戮功臣,凡是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的,抑或行动跋扈,培植私人势力的 ......对朱明王朝统治有潜在威胁的文武官员、巨族豪强,都陆续被罗织罪名,惨遭处死抄家。

明初大杀功臣,最后的大案就是蓝玉案,朱元璋赖以起家发迹的淮西军事集团中的功臣们基本被他屠戮一空。据说蓝玉被屠的原因是他暗中集聚私人势力(此为封建统治者之大忌,蓝收养近千义子也是罪状之一),阴欲谋反。蓝玉被凌迟处死,夷其三族。牵涉进蓝案被杀的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则灭全族。被划进蓝党而遭诛灭的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德、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普定侯陈桓、东莞伯何荣、宣宁侯曹泰 、怀远侯曹兴、沈阳侯察罕......等等一长串名字。据记载,被蓝案辗转牵连而遭诛杀者多达两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璋还颁布了《逆臣录》,公布了蓝玉的罪状。直到洪武26(1393年)年9月,朝廷才正式宣布:“自今胡(惟庸)党、蓝党,除已捕在官者外,其余一概不究” 。历时十余年,让庙堂为之一空的“胡、蓝之狱”方告结束。朱元璋通过蓝玉案,把军队中功高爵显元勋宿将几乎一网打尽。经过胡、蓝两场大狱,几乎使明初艰苦创业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无辜受株连被杀或被迫自杀者难记其数。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