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周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嗎?有何史料記載?

忘憂清樂閣主


周文王姬昌的“百子傳說”最早源自《詩經》,主要是為了歌頌文王的功德,有祝福文王子孫昌盛之意。後來明朝小說《封神演義》引入此典故,便有了雷震子說的“吾乃西伯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是也!”

在《封神演義》中,周文王行至燕山一帶,突遇雷電交加、山崩地裂,文王急忙躲入林中避雨。文王驚歎如此天象,必有將星雷震子出現。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傳說周文王已有九十九個兒子,文王覺得這是百子之兆,於是將其收養。

文王百子的說法來源於民間傳說和神話小說,自然不能當做歷史事件來對待,所以就更談不上是否親生一說。“百子”中的“百”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含有極大或無窮之意,這是將人們的祝福願望發揮到極至的一種表現。

周文王為何會有如此功德?

周文王姬昌,是周部落首領周太王公亶父的孫子,周王朝的奠基人,其家族出自黃帝長子少昊一脈。周文王在位四十二年,勤政愛民,施行仁政,為武王伐紂奠定了基礎,是我國曆史上人們心目中的賢君,被武則天追諡為武周始祖文皇帝。

周文王的另一功績就是演繹《周易》和創立周禮。傳說文王在八卦基礎上悉心鑽研,將其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最終形成諸子百家之源《周易》。周禮作為人們對清明君主和制度的一種嚮往,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

歷史上周文王到底有多少兒子?

根據史書所載,周文王在世九十七年,共生有十八子,其中有十子為正妻太姒所生。對於王的身份來說,文王十八子並不算多,遠遠沒有達到傳說中的百子。

周文王姬昌的十八子如下:

長子姬考,太姒所生,周文王嫡長子,也稱“伯邑考”,伯是其排行,邑是其官職。周文王十三歲得長子,在文王被紂王帝辛囚禁時,姬考在商作人質,後被帝辛烹殺。

次子姬發,太姒所生,周文王嫡次子,即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比伯邑考小兩歲,周文王死後,姬發繼承王位,討伐殷商並建立周朝,在位十九年。

三子姬鮮,太姒所生,周文王嫡三子。周朝建立後,姬鮮被周武王分封到管國,因此又稱管叔鮮。姬鮮監管紂王之子武庚於商都,後聯合武庚叛亂,被周公誅殺。

四子姬旦,太姒所生,周文王嫡四子,因其采邑在周,又稱周公旦。周武王死後,周公輔佐周成王,製作禮樂,平定三監之亂。周公後被尊為儒學先驅。

五子姬度,太姒所生,周文王嫡五子,因其封國為蔡國,又稱蔡叔。姬度與姬鮮同為三監之一,後參與姬鮮和武庚的叛亂,戰敗後被周公流放。

六子姬振鐸,太姒所生,周文王嫡六子,因其封國為曹國,又稱曹叔振鐸。曹叔振鐸勤政愛民,在位期間深受百姓愛戴。

七子姬武,太姒所生,周文王嫡七子,因其封國為郕國,又稱郕叔武。封地在山東寧陽縣東北,據傳他是武則天的祖先。

八子姬處,太姒所生,周文王嫡八子,因其封國為霍國,又稱霍叔處,霍姓始祖。他與姬鮮同為三監之一,後參與姬鮮和武庚的叛亂,戰敗後被周公貶為庶民。

九子姬封,太姒所生,周文王嫡九子,因獲封畿內之地康國,又稱康叔。康叔受封於衛國,參與平定三監之亂。康叔在周成王時期曾擔任司寇之職,維護西周有功。

十子姬載,太姒所生,周文王嫡十子,因其封為聃國,又稱冉季載。冉季載為冉姓的始祖,孔子學生冉子便是其後人。

其餘八子皆為庶子,依次有:郜叔(封郜國,郜氏始祖)、雍叔(封雍國)、姬鄭(毛叔鄭,封毛國,毛氏始祖)、姬繡(滕錯叔,封滕國)、姬高(畢公高,封畢國,輔佐武、成、康三王,創成康之治,為周初四聖之一)、原叔(封原國,原氏始祖)、酆叔(無記載)、姬葡(郇叔,封郇國,郇、荀兩姓始祖)。


野史也是史



在農耕時代,人口是最為重要的社會資源,於是生殖崇拜應運而生。眾多雕塑、繪畫和這種文化心理有關,而在中國有一個特別獨特的生殖崇拜的例子,那就是著名的“文王百子”。“文王百子”這個藝術母題,除了史書記載和小說演義之外,還衍生出了眾多的雕塑和繪畫作品,深受百姓民眾喜愛。

周文王像


神怪小說《封神演義》就以此為橋段,寫到文王出行,有一聲霹靂,震動山河,頃刻間又雨過天晴,文王知道乃是將星下界,讓左右尋找,果然找到了一個嬰孩。周文王大喜之下,以為自己命中當有百子,如今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第一百個兒子就應在這個嬰兒身上,於是加以撫養,就是雷震子。這個故事極是有趣,可是周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這麼多嗎?


說周文王有百子倒也並非空穴來風,因為《詩經·大雅》歌頌周文王子孫眾多的時候就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意思就是周文王的正妻太姒繼承了文王祖母太姜和文王之母太任的美德,必能多養育兒子,達到 “百斯男”之多,這本是古人崇尚多子多孫的誇張手法,不可視為確數。

周武王像


在武王伐紂成功滅商之後,為了分享勝利果實,犒賞有功之臣,也為了擴展周朝天下,武王大行分封諸侯。分封制是以親緣倫理為紐帶的,重鎮要地當然要有周武王自己的親兄弟來鎮守,從武王分封的情況來看,他應該有十幾個兄弟,也就是說周文王的兒子大概也就是在十幾個左右。


周朝實行及其嚴明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嫡庶有別,史書記載文王正妻太姒所生的嫡子有十人,按照行輩分別是嫡長子伯邑考、二子周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其中伯邑考早死,周公旦為太宰,康叔為司寇,冉季為司空,康叔和冉季年幼,沒有趕上武王分封,這兩位弟弟尚且如此年幼,難道還有比他們兩個還年幼的兄弟嗎?所以說周文王不太可能還有其他兒子了。

周公像


周武王還有異母弟八人,分封在了毛、郜、雍、滕、畢、原、酆、郇。這樣算下來史書提及的周文王之子有十八人,分為嫡子和庶子。這兩批人的身份不同,受封的采邑的人口、地點和開發程度也就不一樣。武王同母弟尤其是身居朝廷要職的封邑基本都在周王朝首都周邊地區,也就是“王畿”之內,這裡都是周族祖先早就開發的地區,而異母弟則要差一點,這是宗法制決定的。


參考文獻

《尚書》、《左傳》

楊寬:《西周史》


生猛歷史


周文王也算是個痴情的種子,因為其有記載的妻子只有太姒一人,那麼如果讓太姒獨自完成這一重大任務恐怕生理上也不允許,再加上萬一懷的女兒不就又耽誤任務了…所以從科學角度及常理角度來講,周文王有十多個孩子已經了不得了。而第一次記載有關周文王有百子的並不算是史料,而是小說《封神演義》,既然是小說情節,我們也就不必過於糾結其說法的真實性了。

在《封神演義》中,許仲琳也沒寫周文王有多少妃子,而他的兒子們也有不少是收養的,但就算許仲琳說姬昌有百子,他也沒把這百子的名字及職位都告訴大家。而在許仲琳創作《封神演義》之前,民間已有名畫《百子圖》廣為流傳,許仲琳或許是為了體現文王的博愛所以才向《百子圖》借鑑,給文王也安排了一百個兒子。而到了清朝,意大利人郎世寧再創《百子圖》,民間文人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想象力,開始為文王的孩子們“指名道姓”,於是他們就結合《封神演義》及民間傳說,把文王的兒子們安排了個遍,從大到小名字及封地如下:

長子: 姬伯邑考, 長相帥氣多才多藝,妲己調戲不成因愛生恨將其殺死,接著做成肉餅賜予姬昌食用,後來姬昌出獄嘔吐不止吐出三個兔子,伯邑考也算完成了救父的任務,最終被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

次子: 姬發,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周武王;

三子: 姬鮮,史稱管叔鮮;

四子: 姬旦,史稱周公旦;

五子: 姬度,史稱蔡叔度;

六子: 姬振鐸,史稱曹伯鐸;

七子: 姬武,史稱郕叔武;

八子: 姬處,史稱霍叔處;

九子: 姬封,史稱康叔封;

十子: 姬載, 號稱聃叔;

十一子: 姬奭,史稱召公奭;

十二子: 姬叔乾,伐商時實力不濟被張桂芳副將風林所殺,後被封為天貴星,北宋時轉世為小旋風柴進,為柴榮後人;

十三子: 姬鄭,史稱毛叔鄭

十四子: 姬雝,史稱雍叔雝;

十五子: 姬晧,號稱東祥晧叔;

十六子: 姬高,史稱畢公高;

十七子: 姬武,史稱鄖叔武;

十八子: 姬酆,號稱東瑞酆叔;

十九子: 姬葡,史稱郇叔葡;

二十子: 姬隱,號稱東昌隱叔;

二十一子:姬繡,史稱滕叔繡;

二十二子:姬伯廖,號稱東平伯廖;

二十三子:姬虞仲,號稱濟陽虞仲;

二十四子:姬叔坤,伐商時死於鄔文化的奇襲,後被封為飛廉星;

二十五子:姬郜,號稱濟陰郜叔;

二十六子:姬越,號稱會稽越叔;

二十七子:姬向,史稱譙叔向;

二十八子:姬凡,史稱汲叔凡;

二十九子:姬戎,號稱陳留戎叔;

三十子: 姬穀,號稱南陽穀叔;

三十一子:姬牟,號稱泰山牟叔;

三十二子:姬葛,史稱梁叔葛;

三十三子:姬譚,號稱平陵譚叔;

三十四子:姬滑,號稱河南滑叔;

三十五子:姬遂,號稱河北遂叔;

三十六子:姬艮,史稱召叔艮;

三十七子:姬鄣,號稱汝北鄣叔;

三十八子:姬江,號稱汝南江叔;

三十九子:姬邢,號稱襄國邢叔;

四十子: 姬冀,號稱皮縣冀叔;

四十一子:姬徐,號稱下邳徐叔;

四十二子:姬舒,號稱廬江舒叔;

四十三子:姬弦,號稱弋陽弦叔;

四十四子:姬鄶,號稱琅玡鄶叔;

四十五子:姬厲,號稱義陽厲叔;

四十六子:姬項,號稱義陰項叔;

四十七子:姬英,史稱楚叔英;

四十八子:姬兌,史稱邗叔兌;

四十九子:姬申,號稱蒙陰申叔;

五十子: 姬共,號稱汶上共叔;

五十一子:姬夷,號稱城陽叔夷;

五十二子:姬孝,號稱沂水叔孝;

五十三子:姬悌,號稱澠池叔悌;

五十四子:姬忠,號稱臨潼叔忠;

五十五子:姬信,號稱潼關叔信;

五十六子:姬叔禮,伐商時死於鄔文化的奇襲,被封為胎神星;

五十七子:姬叔義,伐商時死於鄔文化的奇襲,被封為獨火星;

五十八子:姬廉,號稱穿雲叔廉;

五十九子:姬恥,號稱汜水叔恥;

六十子: 姬坎,史稱凡叔坎;

六十一子:姬叔德,伐商時死於鄔文化的奇襲,被封為宅龍星。;

六十二子:姬正,號稱界牌叔正;

六十三子:姬康,號稱青龍叔康;

六十四子:姬美,號稱佳夢叔美;

六十五子:姬伯,號稱三山叔伯;

六十六子:姬仲,號稱陳塘叔仲;

六十七子:姬啟,號稱遊魂叔啟;

六十八子:姬元,號稱金雞叔元;

六十九子:姬奇,號稱岐山叔奇;

七十子: 姬異,史稱應叔異;

七十一子:姬離,史稱樊叔離;

七十二子:姬叔明,伐商時實力不濟於澠池縣被張奎所殺,後被封為東鬥集福星官;

七十三子:姬亮,號稱西昌侯叔亮;

七十四子:姬平,號稱東海侯叔平;

七十五子:姬順,號稱西海侯叔順;

七十六子:姬廣,號稱南海侯叔廣;

七十七子:姬達,號稱北海侯叔廣;

七十八子:姬安,史稱鄭叔安;

七十九子:姬崇,號稱南昌叔崇;

八十子: 姬敬,史稱邢叔敬;

八十一子:姬叔升,伐商時實力不濟於澠池縣被張奎所殺,後被封為中鬥玉德星官;

八十二子:姬溫,史稱芮叔溫;

八十三子:姬良,史稱滑叔良;

八十四子:姬巽,史稱密叔巽;

八十五子:姬叔吉,伐商時成為了魔禮壽花狐貂的口中餐,後被封為地網星;

八十六子:姬恭,號稱中山叔恭;

八十七子:姬儉,史稱韓叔儉;

八十八子:姬讓,號稱西祥叔讓;

八十九子:姬勇,史稱荀叔勇;

九十子: 姬仁,史稱隨叔仁;

九十一子:姬智,史稱巴叔智;

九十二子:姬健,號稱驪戎叔健;

九十三子:姬謙,號稱弋陰叔謙;

九十四子:姬誠,號稱西瑞叔誠;

九十五子:姬節,史稱賈叔節;,

九十六子:姬進,史稱畢叔進;

九十七子:姬頤,史稱聃叔頤;

九十八子:姬需,史稱蔣叔需;

九十九子:姬蒙,史稱茅叔蒙;

一百子: 姬震,於燕山收養,又稱雷震子,西岐先鋒之一,最終肉身成聖。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瞧民間創作者的想象力,他們不僅給文王的兒子們設置了接地氣的名字,並且還給他們分發了西周時期的封地,讓一切都變得那麼的合理無比。最後還是那句話,周文王百子之說只是小說裡的說法,大家可別為難太姒夫人了。


我估計周文王還有好幾十個女兒呢…


邏輯文史游


周文王姬昌,是周太王之孫,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五十年,是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


“文王百子”的典故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而近年來的電視劇都提及雷震子是姬昌的第100個兒子。


《詩經大雅思齊》是一首歌頌周文王修身、齊家、平天下的詩,其中“文王百子”是表達多子多福的美好願望,其中的“百”應該有誇張之意,並不是說周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只是現在的電視劇將周朝給神話了。於是有了我們所熟悉的大兒子伯邑考,二兒子就是大名鼎鼎討伐紂王立下週朝天下的姬發,以及第一百個兒子雷震子,但其實這只是電視劇的演繹而已,或許因為姬昌是一方諸侯,在紂王荒淫無道之時收留了很多孤兒,這些孤兒稱其為父親也是理所應當。所以“文王百子”或許只是人們對文王德政的一種讚揚。


小YY說說


“文王百子”是來自《封神演義》,原文是這樣寫的:

話說姬昌行至燕山,躲在茂林避雨……眾人正尋之間,只聽得古墓旁邊,像一孩子哭泣聲響……姬昌大喜,想:“我該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適才之數,該得此兒,正成百子之兆,真是美事。”

以上為簡略內容,按照原文的意思,姬昌表示他命中應該有一百個兒子,當他遇到雷震子之前是九十九個,如今得到雷震子正好成了百子之兆。

雷震子是姬昌從古墓旁邊“撿”來的,結果成了他的兒子,那麼他口中所說的其他九十九個兒子中,還有沒有被“撿”來的呢?這個就很難說了,很多人認為關於姬昌“百子傳說”是象徵他多子多福,並非說一百個兒子都是他親生的。但有人卻在《詩經》中找到文王百子的證據。

據《詩·大雅·思齊》記載:“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就是這句話,有人認為是文王的老婆大姒生了一百個男孩!這也太誇張了,一百個兒子都是一個老婆所生,就算全是雙胞胎也要50年時間,而且還要求全是男孩,怎麼可能?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話,“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這樣連起來就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大姒也會像前面幾位“京室之婦”那樣,多生男孩,為姬家增添人丁。這裡的“百”表示多的意思,而不是真的要生下一百個兒子。

《封神演義》是否借鑑了“則百斯男”的說法尚未可知,不過對於演義小說來說,內容不需要完全真實,特別是封神這種神話故事,更是天馬行空般的記述。在歷史資料上有記載的文王兒子共十八位,這個數量對於帝王來說不算多了,歷史上有記載子女最多的皇帝應該是劉備先祖——中山靖王劉勝。

據《漢書》記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

如果《漢書》內容屬實,劉勝才是歷史上真正擁有“百子”,而且是超過“百子”的人。不過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沒有細看前輩司馬遷的《史記》鉅作。

《史記》對劉勝子女的記載是這樣寫的:“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

“枝屬”二字表示一百二十多人並非都是劉勝的直系,還有加上旁系的。

到底班固的內容可信,還是司馬遷的可信呢?不管誰的內容才真實,這都與周文王無關,題目所說的“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只是傳說,是來自神話小說裡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