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為何 周文王 姬昌沒有被姜子牙封神?

安子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封神演義》中,能不能上封神榜都是大佬們早就定好的:榜上有名的人,不管身在何方總有上榜的那一天。封神臺和應劫者之間存在著精準的感應聯繫,只要應劫者成為魂體,封神臺就會在第一時間發出召喚信號。信號一經發出,應劫者就會不由自主的接受封神臺的召喚,沒有第二個選項。功能設定和服務對象都是提前預設的,絲毫不可能更改。

但是榜上無名者即便身處漩渦最中心也不會上榜,不管影響大小,死法如何,封神臺都不會感應和召喚。那麼有哪些人是不在封神榜之列的呢?

1、背黑鍋的首選對象以及無門無派、毫無跟腳存在感極低的低級精怪

第一類背黑鍋的當然是千年狐妖、玉石琵琶精和九頭雉雞精。

封神大戰進行到尾聲,三妖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該是終結的時候了。按理來說,人是女媧招的,事是大佬們默許乾的,但這都是潛規則,一旦桌面上說黑道白的時候以上那些都不能成為證據,也沒有人敢於追究。

第九十七回中,姜子牙例數三妖罪過時說“三個業障無端造惡,殘害生靈,食人無厭,將成湯天下送得乾乾淨淨!雖然是天數,你豈可縱慾殺人?”但是回頭看第一回就會發現,女媧娘娘給了三妖一個難以用正常手段完成的艱鉅任務。雖然成湯氣數已盡,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要靠漫長的等待和常規的惑亂去影響君王使其走向衰亡,同時不能殘害眾生,怎麼可能。女媧娘娘在這裡給三妖既畫了餅又挖了坑。

而且這個坑挖的很明顯。

①既然你們都覺得三妖做的太過分,那麼中途為什麼不進行制止,聖人要消滅任何幾個小妖都如捏死螞蟻一般容易。可見聖人們並沒有真正將人間疾苦放在心上,而是僅僅將其當做冠冕堂皇的藉口來使用。

②偏偏封神之戰即將結束,三妖價值已經榨乾的時候女媧娘娘出現了,而且即可擒拿三妖交給楊戩,實在突兀。免不了有卸磨殺驢、殺人滅口、找替罪羊等多層嫌疑。

替人背黑鍋的人物怎麼能上封神榜,將之徹底碾碎才不會惹來無窮的口水仗。所以活躍於整個封神故事的三妖必須魂飛魄散、給天下眾生一個交待。

所以,別太把潛規則之下所許的承諾當護身符,容易見光死。

第二類便是根基淺薄的低級精怪。

高明、高覺本為桃精、柳鬼,在棋盤山軒轅廟內依託千里眼、順風耳兩鬼使泥塑之靈氣,修得了同樣本領,第九十一回被姜子牙用打神鞭打死。本回說“桃精柳鬼難躲逃,早把封神名姓標”,腦漿迸裂後一靈以往封神臺去了。去是去了,榜上好像也有他們的名字,但是在最後封神時並沒有提及他二人。或許是作者忘了,或許是上層有人覺得桃精、柳鬼玷汙了軒轅廟,有失聖人體面,具體已經不得而知。

2、壽終正寢之人

全書之中,能夠算得上壽終正寢的人物,恐怕只有西伯侯姬昌了。書中第二十九回《斬侯虎文王託孤》中說,姬昌在在交代完軍國大事之後溘然長逝,享年九十七歲,後諡曰周文王。

人生七十古來稀,況且九十七歲,放到現代社會也是絕對的高壽。無病無災,享盡壽元,自然死亡,兒女繞膝聆聽遺言,臨走時了無牽掛,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西伯侯雖然身處政治漩渦最中心,卻能累行仁義,恪盡君臣本分,往小了說是全書中人臣的典範和仁德的化身,是善有善報的活典型,往大了說是仁德君主的千古楷模,如果讓這樣的人上了封神榜,那將是對天道和三界大佬們最無情的諷刺。也再次從反面驗證了封神榜是不祥的黑名單。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山海經解密小七


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歸於結束,姜子牙在封神臺封完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完成了封神大任。當然,在這場大混戰中,死去的遠不止上榜的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那些參與戰爭的無名士兵們,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封神榜寫不下。不過,書上有幾個人還是相對單獨描寫過,只是也無名無姓,也上不得封神榜,比如被楊戩故意殺死的張奎的母親,比如被紂王敲骨剖腹的居民等。不過,有一個人,在書中不僅有名有姓,而且還描寫的比較多,但是也沒上封神榜,這是為什麼呢?周文王姬昌

這個人就是姜子牙的大BOSS,西周王國的奠基者,西伯侯姬昌。論地位,在死之前是紂王的封疆大吏,與其他三侯一起鎮守四方,其他三侯都已被封神,姬昌沒封;論功績,姬昌是西周的奠基者,也可以算是開國之王,與紂王最後應該屬於一個級別,紂王被封,姬昌沒封;論身份,他是姬伯邑考的父親,兒子姬伯邑考被封,姬昌沒封;論影響,姬昌再世時,雖然已經在準備伐紂,但是表面上還是忠臣一個,在書中,忠臣商容等被封,奸臣尤渾費仲等被封,就連被姬昌殺死的崇侯虎,以及討厭姜子牙的原配馬氏,都榜上有名,姬昌沒封。姜子牙

其實,這也不怪姜子牙不封,只要看看下面幾條原因,我們就會知道為啥不封文王姬昌了。

第一,文王姬昌不能封。不能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因為文王姬昌是姜子牙的大BOSS,按照權利分工,姜子牙無權封自己的上司。有網友可能會說,紂王也是姜子牙的上司,因為他曾為商臣,不錯,姜子牙是在紂王手下幹過幾天,但那只是為後來的跳槽做準備,算不得真正的上司。二是文王姬昌當時的賢名很大,影響很廣,無論安排在三百六十五路神裡的哪一位,都會被吐槽不合適。所以說,文王姬昌不能封。

第二,文王姬昌不想封。雖然文王姬昌在姜子牙封神之時,已經死去多時,但是作為在《封神演義》裡的人物,死去之後都還是有魂靈的。比如誰誰死了之後,一魂徑往封神臺等等,文王姬昌死了之後,由於封神臺不要,暫時還是待在他的王宮裡,時不時的與姜子牙聊聊天。文王姬昌在世時,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聲,千叮嚀萬囑咐不要讓姜子牙去攻打紂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文王姬昌不重虛名,對於封神之事根本不感冒。再說,對於姬伯邑考之事,姬昌心裡很是內疚,也不想在封神榜裡與他見面。所以說,文王姬昌不想封。影視劇中的西伯侯姬昌

第三,文王姬昌不該封。細讀《封神演義》中上榜的三百六十五路正神的上榜經過,我們就會發現,這三百六十五個人,雖然都是死之後被彌封的,但是卻都擺脫不了一個詞,那就是非正常死亡,也就是死於非命。他們個個都是被別人要麼刀劍上身殺死,要麼是被各種法寶害死,要麼就是悲憤羞愧,自殺而亡。而文王姬昌呢?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叫壽終正寢,無疾而終。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按照中國的一句古話說,那都是有一股濃濃的怨氣的,為了平撫這些怨氣,只能讓他們上封神榜。而文王姬昌,屬於無疾而終,雖然也有魂靈,但無怨氣,所以說,文王姬昌不該封。

第四,文王姬昌不會被封。雖然文王姬昌很有賢名,但是在《封神演義》裡還是做了一些人神共憤的事,導致他也不會被元始天尊選中。第一件事便是在羑里吞食伯邑考之肉的事,雖說當時是迫於無奈,但虎毒不食子,何況是自己親兒子的肉?不過,文王姬昌還是吃了,這也說明姬昌還是有殘忍的一面的。這件事其實對文王姬昌影響很大,雖然知道的人都怨恨紂王的無道,但是嘴上不說,心中卻想:文王真不該吃自己的兒子,文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從羑里回到西岐後,無端的就大病了一場,正是此由。第二件事,便是以報仇為名,實質是試探紂王的虛實之意,斬殺崇侯虎,用他自己的話說:亂臣賊子,雖人人可誅,今明君在上,不解天子而自行誅戮,是自專也。況孤與侯虎一般爵位,自行專擅,大罪也。自殺侯虎之後,孤每夜聞悲泣之聲,合目則立於榻前。吾思不能久立於陽世矣。吞食兒子,擅殺大臣,這些對於紂王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文王姬昌而言,乃是真真的大罪,如果封姬昌,則等於承認姬昌的所作所為,但是根據書中所辯,吞食兒子是迫於無奈,斬殺大臣是為了清君側,這些都是有正當理由的,既然理由正當,則還是聖人一個。所以說,文王姬昌不會被封。




海風在鄉村


《封神演義》中為何周文王姬昌沒有被姜子牙封神?有三個原因決定周文王姬昌不能封神,且看下文分析。

聖賢之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實施仁政,勤於政事,奉行德治,敬老愛幼,禮賢下士,商人不徵稅,犯人不連坐,重視農業生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國家制度。穩定江山社稷,造福於天下萬民。

周文王也因此被稱為“聖賢之君”,受萬民愛戴。而當時西周氣勢如虹,周文王子孫眾多,國祚綿長。作為聖賢君主周文王當享宗廟祭祀而不是封神上榜。

順天應命

殷紂荒淫無道,殘害忠良,崩壞朝綱。西周周文王仁政德治,國民安定。而西周起兵伐紂,拯救天下百姓於水火,則是順應天道的正義之舉,功德無量。再則,封神期間周文王未直接參與打鬥,且周文王並不是闡教弟子或截教弟子,作為一國仁君,周文王沒有封神的機緣造化。

對應神位

從《封神演義》中都知道,每個被封的神職人員,其本領和自身的特性都與其神位名號相對應。比如:三霄,三霄掌管混元金斗,專擅先後之天,凡一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賢愚,落地先從金斗轉劫,不得越此,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之位,也就是坑三姑娘。混元金斗即人間淨桶;又如聞仲,聞仲在世時,文能定邦武能安國,剛正不阿,善惡分明,被封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之職,有詩讚曰:布雨興雲助太平,滋培萬物育群生。從今累部承天敕,誅惡安良達聖明。其職位均和本人的本領特性相符合。

周文王是聖主仁君,勤政愛民,奉行德孝,體恤百姓,功德無量,當是人王。但天庭神職並無與之對應的合適的職位,故周文王不能封神。

所以綜上所述,姜子牙無法給周文王姬昌封神。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讀書小院


《封神演義》裡有文王武王姜子牙,為何沒有輔佐成王的周公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源易緣”帶大家先來搞清楚周公是誰,“周公”的名號是怎麼來的?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中國歷史上有賢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就是說,周公是武王的親弟弟,成王的親叔父;周公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為周公的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主要的成就,“源易緣”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叫做“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典故說明周公為了輔佐好周成王,求賢若渴的心情。歷史記載: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二)生活中,我們還有一個常用的詞語:“周公解夢”。在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武當山,天柱峰頂修建“金殿”中,真武大帝的神像前站立的就有周公和桃花。可見,周公也已經被奉為神明。因周公精通《周易》,所以民間的百姓,更相信他能解夢,預測吉凶。(三)學些過傳統文化《易經》的人會清楚,周公的功成績,除了輔佐成王,還有幫助周文王修訂《周易》。在歷史上,周公的地位,是沒有聖人孔子高的。傳統文化中,將孔子稱做“文聖”,將關公稱做“武聖人”。“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人,也被尊為《易經》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大道之源――《易經》“三位聖人”。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於是《周易》成書經歷的三個聖人、三個時間,三四千年形成了一部《周易》。何謂三聖,何謂三古呢?三聖就是三位聖人: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古就是上古、中古、下古。有時,我們也會看到,提到易經“三聖”的時候,周公往往會排在周文王的後面。這是因為,文王演繹64卦後,周公後期在“修禮儀、制易樂”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四)《尚書大傳》中,總結出周公一生的功績: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還是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就是周公的禮樂制度。周成王在周公去世後,心懷謙讓,感念其德,將周公葬在畢邑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五)為何《封神演義》中,沒有提到周公?是因這部劇中,作者主要反映的是商周無道滅亡、周文王仁義建立新國家過程,演義的一部封神劇。那時,武王年齡、功業尚且不大,何況他的弟弟周公呢!周公的主要業績,也主要是在武王去世後才建立的。而《封神演義》只寫到了:周朝建立,眾將封神後就結束了。(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


蔓莓愛運動


《封神演義》,姜子牙是周朝打工仔,何德何能,沒有資格封主子!

曹丕封曹操為魏武王,以九五之尊封父親!

司馬炎封司馬懿為宣帝,以九五之尊封祖父!

《封神演義》作者,賦於姜子牙打神鞭,若封文王為神,敢鞭打文王嗎

既然鞭打不了文王,打神鞭就失去法力!若懲伐其它神時,就喪了威信!

所以,作者不讓姜子牙封文王為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