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嫡出十子各自分封地在哪裡?

潤明子


周文王的王后是太姒,太姒與姬昌生下十子,也就是周文王的嫡出,次序為: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在周武王滅商後,為了維護周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周武王大規模的分封諸侯,其中與周武王同母的兄弟九人成為了周的最重要的封國。(長子伯邑考在武王伐紂前,已經去世了。)


三子管叔鮮的封國為管國,其故城在今河南鄭州市窪劉村附近。

四子周公旦的封國為魯國,國都定在今山東曲阜。

五子蔡叔度的封國為蔡國,其故城在今河南上蔡縣蔡都鎮蘆崗鄉一帶。

六子蔡叔振鐸的封國為曹國,其故城在今山東曹縣一帶。

七子成叔武的封國為成國,其故城在今山東寧陽北。

八子霍叔處的封國為霍國,其故城在今山西霍縣。

九子康叔封的封國為衛國,其故城在今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一帶。

十子冉季載的封國為冉國

,其故城在今河南平輿縣。

三監之亂的變故

周武王在滅亡殷商後,到兩年就因為勞累過度而去世,於是周武王之子姬誦即位成,是為周成王。因為周公旦在朝中輔佐年幼的周成王,這使得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滿周公旦的大權獨攬,於是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了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周王朝面臨嚴峻的形勢,於是周公旦率軍東征,誅殺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廢霍叔為庶民,平定了這次叛亂。

經過這麼一次動亂,初封的管、蔡、霍三個諸侯國直接受到了影響。周公旦吸取了教訓,把商朝的遺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新分封的衛國管轄,另一部分由紂王庶兄微子管理,建立了宋國。管國徹底被廢除,蔡國由蔡叔度之子胡繼承,霍叔雖然被廢為庶民,但霍國仍被保留下來由霍叔處之子繼承。


浮沉的歷史


周文王可考共17子,與夫人太姒共生有十子。依次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伯邑考,姓姬,名考,周文王姬昌嫡長子,邑疑為官職。伯邑考疑為早死,未見其封地。

周武王姬發,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嫡次子,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

管叔,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周初三監之一,周朝諸侯國管國(今河南鄭州)國君。因受封管國,故稱管叔或管叔鮮。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蔡叔,姬姓,名度,世稱蔡叔度,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五子,周初三監之一,蔡國始封君,蔡姓始祖。

曹叔振鐸,姬姓,名振鐸,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六子,周代諸侯國曹國始封之君,曹姓始祖。

郕叔武,即成叔武,本名姬武,周文王姬昌的第七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為周朝諸侯國郕國開國君主,他為封在郕國,在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

霍叔,姬姓,名處,世稱霍叔處,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八子,周初三監之一週朝諸侯國霍國(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

康叔,又稱衛康叔、康叔封,姬姓,衛氏,名封,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因獲封畿內之地康國(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稱康叔或康叔封。衛國第一代國君。

冉季載,即聃季載,本名姬載,為周朝諸侯國聃國開國君主,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子。冉季載被尊為冉姓始祖。



牧謙先生


西周建立後,經歷了短期的社會動盪。為了鞏固西周政權,周公東征,摧毀商朝及其同盟淮夷的殘餘勢力後,就在全國要衝大封同姓、異性和古帝王之後於新佔領的東方,以拱衛王室。《荀子·儒效篇》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同姓的諸侯,都是文、武、周公的後裔,多是在周公攝政之時分封的。那麼做為周文王的兒子都被分封到哪裡了呢?周文王,姬姓,名昌,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周文王可考證的兒子有17個,其中正妻太妳所生的有十個,按順序分別為:伯邑考(姬考),周武王(姬發),管叔鮮(姬鮮),周公旦(姬旦),蔡叔度(姬度),曹叔振鐸(姬振鐸),郕叔武(姬武),霍叔處(姬處),衛康叔(姬封),冉季載(姬載)。那麼,他們各自的封地都在哪裡呢?

大兒子伯邑考,在很早之前就死了,所以並沒有接受分封;二兒子姬發,即周武王,貴為周天子,天下都是他的;三兒子姬鮮,封墉國,一說封地在管;四兒子姬旦,也就是周公,他的兒子伯禽被封在魯;五兒子姬度,受封蔡,後叛亂被放逐,其子胡又被封於蔡,為蔡國始祖;六兒子姬振鐸,封地在曹;七兒子姬武,被封在郕;八兒子姬處,被封在霍;九兒子姬封,被封在衛;十兒子姬載,被封在冉。


鯨大叔學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今山西長治市)、邘國(今河南沁陽市)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市),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紂行在朝歌,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商滅亡。

上圖是電視劇《封神榜》中周文王的藝術形象


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並分封諸侯。

如題主如問,那麼周文王嫡出十子各自分封地在哪裡?

1、伯邑考

生卒年不詳,姓姬,名考,“伯”是其排行,“邑”一說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說是任“邑”這個官職(類似管農業的官員),因此,故稱伯邑考。周文王姬昌嫡長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兄長,母太姒,早逝。

上圖是電視劇《封神榜》中伯邑考的藝術形象


2、周武王

繼承王位。

上圖是電視劇《封神榜》中周武王的藝術形象


3、管叔鮮

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周初三監之一,周朝諸侯國管國(今河南鄭州)國君。因受封管國,故稱管叔或管叔鮮。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鮮四弟周公旦攝政。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處不滿周公旦攝政,於是挾持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亂,誅殺管叔鮮,管國滅亡。

4、周公旦

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姬旦派長子伯禽(又稱禽父)去管理魯地(魯國是周公姬旦的封國,而魯國的第一任國君是伯禽,姬旦沒有去封國做國君),臨行時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這就是“周公吐哺”的出處。

5、蔡叔度

姬姓,名度,世稱蔡叔度,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周初三監之一,蔡國始封君,蔡姓始祖。周武王滅商後,封於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時,蔡叔度與其兄管叔鮮挾持商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被流放,最終死在流放之地。蔡叔度死後,其子姬胡亦受封於蔡,史稱蔡仲。

6、曹叔振鐸

姬姓,名振鐸,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代諸侯國曹國始封之君,曹姓始祖。周武王封弟叔振鐸於曹國,都城陶丘(今山東定陶)。其地西接成周,東連齊魯,北臨河濟,南控江淮,處在司馬遷《史記》中稱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 叔振鐸在位期間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太子脾即位,是為曹太伯。

7、郕叔武

即成叔武,本名姬武,周文王姬昌的第七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為周朝諸侯國郕國開國君主,他為封在郕國,在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

8、霍叔處

姬姓,名處,世稱霍叔處,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周初三監之一週朝諸侯國霍國(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周武王滅商後,將霍叔處封於霍地,建立霍國,與管叔鮮、蔡叔度協助、監督商紂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遺民,史稱“三監”。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周成王年幼,由霍叔處四兄周公旦攝政。霍叔處與管叔鮮、蔡叔度因不滿周公旦攝政,於是挾持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亂,誅殺管叔鮮和武庚,流放蔡叔度,將霍叔處廢為庶民,三年不得錄用。霍國滅亡後,霍叔處的後代子孫以國為姓,稱霍氏。

9、衛康叔

又稱衛康叔、康叔封,生卒年不詳,姬姓,衛氏,名封,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因獲封畿內之地康國(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稱康叔或康叔封。衛國第一代國君。周成王即位後,發生三監之亂,康叔參與平定叛亂,因功改封於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建立衛國,成為衛國第一任國君。康叔赴任時,其兄周公旦作《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並告誡康叔,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向殷商故地賢豪長者詢問殷商興亡之道。康叔統治有方,很快使衛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成為衛國和衛姓的始祖。周成王年長後,鑑於康叔治國有方,卓越政績,於是提拔他擔任西周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等事務。康叔秉公執法,成功維護西周的政權穩定。周成王為表彰康叔輔佐之功,賜給他寶器、祭器等物。康叔死後,其子衛康伯繼位。

10、冉季載

即聃季載,本名姬載,為周朝諸侯國聃國開國君主,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子、周武王的幼弟,同母兄弟十人。冉季載被尊為冉姓始祖。


一笑讀史


周文王的十子依次是:伯邑考、武王姬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衛康叔、冉季載。

公元1046年,武王伐紂,最終推翻了商王朝的滅亡。武王為了穩定天下,將四種類型的人分封了土地。

一是上古時代聖賢君主的後裔。二是王室成員。三是重要功臣。四是助武王伐紂的重要方國。其中武王的兄弟分封地依次為:伯邑考英年早逝、武王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管叔鮮為了屏藩商祀分封管地、(今河南鄭州)

周公旦分封在魯(今山東曲阜)後因武王去逝,周朝政局不穩,周公輔佐成王。蔡叔度封於蔡(今河南上蔡)三監之一,曹叔振鐸曹姓之始祖,分封於曹國(今山東定陶),郕叔武封於郕國,其地說法有二,(一說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二說今山東鄄城與鄆城之間)霍叔處封地在霍國(今山西霍州)康叔衛因早獲畿內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今河南禹州西北)衛國第一代國君。冉季載周武王分封時因其年幼,沒有封地,周成王時代的三監之亂後,周公旦將其封於聃國(今山東省定陶縣冉堌鎮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