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援湖北醫生王生浩:心裡最苦的是對病人的“內疚”

今天是王生浩援湖北的第26天。家裡人通過視頻問他,奮戰在一線,苦不苦?他這樣說:“心裡最苦的是對病人的‘內疚’。”

王生浩生於沂蒙革命老區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賈家村,現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家裡幾輩人都是醫生,他的父親至今還在老家開著一家中醫診所。

援湖北醫生王生浩:心裡最苦的是對病人的“內疚”

2020年2月6日,接到上級通知,王生浩扛起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援湖北醫療隊副隊長的重任,緊急馳援湖北鄂州。“我報名的時候沒告訴我愛人,知道我要去湖北的時候,能感受到她有千萬般不捨,但也理解我的決定,她並沒有特別阻攔,只叮囑我注意安全、也沒有其他的言語,她也是醫生,都能相互理解對方。”王生浩不善言辭,他告訴記者,家裡幾輩人都是醫生,選擇“出征”是必然的決定。

在援鄂醫療隊所在的鄂州市中心醫院的ICU裡,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除了各種日常操作外,還會有突發的搶救,所以醫護間的團隊配合尤為重要。“跟他配合起來,真的是連個眼神都不需要,想得都一模一樣。”這是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急診科主任秦宇紅對王生浩的描述。

“我是危重症方向,最怕的就是搶救過程中配合出現問題,畢竟隊員們來自不同的科室。”來鄂州的路上,王生浩還曾擔心醫護配合的問題,但是從工作開始的第一天,在大家的言行舉止中,他便覺得是自己多慮了,而真正打消疑慮的是一次夜班的搶救。

“一位年老的患者突發狀況,在搶救過程中,我的注意力全在患者的生命體徵上,需要做哪些操作便直接說了出來,比如我會直接說‘抽血氣’、‘跟家屬溝通病情’、‘打電話喊麻醉科’、‘連接呼吸機管路’……沒有時間具體講到操作者的名字,但是團隊的王旭醫生,張玉、蘭爽護士,每一個人都清晰的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搶救很緊急,但是一點兒都不亂,很有條理性,經過一小時搶救,患者生命體徵逐漸恢復了平穩。”

每天穿著3層防護衣、2層手套、護目鏡、口罩……全副武裝的持續奮戰對王生浩來說都是體力與腦力的考驗。但對他而言,真正的苦不在於此。

前天晚上,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已經有好幾天沒和家人聯繫的王生浩和家人視頻連線,五歲的兒子問他:“爸爸,你在那邊苦不苦?”王生浩感動之餘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大多數患者看到我們穿著防護服會心生恐懼,不能像平時那樣面對面用表情和眼神交流,做治療操作的時候,因為會再加一層無菌手套,所以手感和準確度難免會變差,稍有不慎患者就要多挨一針,如果說苦,就是心裡這種‘內疚’的苦。”

談及關於疫情過後的願望時,王生浩充滿了憧憬和期待——“待我們戰勝疫情後,我想開著車帶上愛人和孩子去‘撒撒野’,好好地去感受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農村大眾記者 張超 孫磊 王偉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