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說在NBA的比賽上,球員很少進行掏球的動作。這是為什麼?你怎麼看?

會說話和唱歌的動物


掏球在籃球術語中叫做【搶斷】,意為防守者破壞持球者運球從而獲取球權的動作。


作為一個優秀的防守球員,從來不會賭博式的進行搶斷,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No.1 成功率太低

能夠在NBA打球的球員無不是經歷層層篩選,尤其作為控球主力的後衛球員,所有人都擁有極其嫻熟的控球能力。

對於防守者來說,貿然出手搶斷,成功率非常低。就拿18-19賽季的搶斷王保羅·喬治舉例,他賽季的搶斷率也只有2.8%。近似可以理解為,對手每進攻100回合,保羅只成功搶斷2.8個,可見成功率之低!

歷史上單賽季搶斷率最高的球員叫做內特·麥克米蘭,這位老哥在93-94賽季,創造了NBA歷史搶斷率記錄,也只有5.8%。


No.2 防守犯規

既然搶斷的成功率那麼低,搶斷不成又會怎樣呢?

首先,搶斷不成極其容易造成防守犯規。除了內線球手一體之外,一旦切球不成,打到持球者手上,那就會被判防守犯規。這樣的判罰對於裁判來說毫無難度

犯規之後,輕則讓對方罰球,重則6犯畢業離場。得不償失...


No.3 防守失位

NBA比賽節奏飛快,球員動作都在電光火石之間。一旦搶斷失敗,持球者非常容易形成突破,防守者極易造成放手失位。

一旦失去防守位置,無疑給進攻者創造了進攻機會。這種失敗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

輕則被對手得分,重則被對手晃到,失分還要丟顏面


龍門百曉生


其實在野球場上,遇到一些拼命防守的人,他們就會無時無刻的貼近你的身體,當我們再次選擇胯下運球直接晃開對手突破的時候,防守球員就會選擇掏球,這一點讓我們非常感覺難受,因為他們的掏球動作帶有犯規嫌疑,但是在野球場上只要不是打手基本不會叫犯規,所以也不好說些什麼,當然這種現象也僅僅出現在籃球規則飄忽不定的野球場上。當我們觀看NBA比賽的時候,防守球員很少進行掏球,不論對方是在持球突破或者背身單打的事實,要麼是半彎著腰,張開雙臂隨時對持球球員保持威脅,或者背身單打的時候是頂著持球球員的腰部,他們為什麼不掏球?



因為他們不敢掏球,一旦選擇掏球,你的重心將會降低,手既然伸出去了就必須得縮回來,這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會被進攻球員判斷到,利用這個間斷進行突破或者投籃,這跟你跳起來的時候必須在空中停一段時間是一個道理。

當別人進行背身單打時,你更不能進行掏球,別人一個轉身就能過掉你,除此之外掏球是個極其冒險性的動作,用專業術語來說就相當於搶斷,NBA球員都有專門的護球動作加上爐火純青的運球技巧是非常難掏的,所以你只能一氣呵成,判斷對方不留神,直接掏掉。

你可不能像野球場上,一次沒成功又繼續掏的那種,對方會立馬判斷進行投籃動作,造成打手犯規,你像詹姆斯·哈登的突破,經常就是拿著球放在胸部以上的位置,拿球開路,你一旦選擇掏球,稍有不慎碰到了他的身體部位就是侵犯圓柱體犯規。

所以在野球上打球的朋友,不要一直掏別人的球,因為這種動作很容易犯規,再者遇到脾氣不好的,直接二話不說就上來揍你了。


時刻體育世界


掏球,官方術語叫做搶斷,又稱為抄截或者盜球。英文就是“steal”,偷盜的意思。如果能成功搶斷對手,對比賽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不但意味著中止對手的進攻機會,形成攻防轉換,而且很可能打出快攻,給對方帶來致命一擊。搶斷加快攻反擊,是非常能提升自身士氣,降低對手士氣的。不過在NBA,盲目的下手掏球卻不多見,這又是為什麼?

出手搶斷會帶來兩個隱患,第一容易犯規。

這很容易理解。因為進攻一方掌握球權,無論是運球還是持球,籃球都在他們控制的範圍之內,是有利一方。而防守者距離籃球較遠,也對球的運行路線進行控制。他們只能依賴經驗和本能判斷球的路線,然後才能出手搶斷。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打手犯規,而且動作過大,還會侵犯對方的圓柱體。所以,盲目的下手掏球,常常是復出犯規的代價。

失去防守防守位置更致命

除了容易犯規之外,失去防守位置更加致命。籃球比賽,突破過人就在一念之間。就算你防守不出錯,對方依然可能成功突破你。更不用說下手去掏球,對方見到你重心轉移,直接就一步把你過掉了。而你的身後,將是一大片的空檔......

搶斷多不等於防守好

在NBA,有很多防守好的球員都是搶斷王,比如說保羅、格林、倫納德、皮蓬、佩頓等人。但反過來卻不能成立,搶斷多並不等於防守好。比較典型的就是艾弗森和庫裡,他們都曾經是搶斷王,但他們的防守從來不敢恭維。他們的防守中,有一個壞習慣就是迷戀“賭博式搶斷”。這種非常冒險的策略,成功了皆大歡喜,但是如果不成功,在失去防守位置之後,後果不堪設想。

真正的搶斷者,保羅和倫納德

克里斯-保羅和倫納德,是現役NBA兩位防守大師。他們倆都是搶斷王,但很少盲目出手,去做賭博式搶斷。保羅的特點,是對球的路線判斷非常精準,利用自己的速度和靈活性,對進攻球員進行壓迫,逼迫對手失誤。而倫納德,則是依靠他的一雙長臂,進行死亡纏繞。所謂的“纏繞”,重點在於牽制,而不是盲目出手。保羅和倫納德,都不是隨便去掏球的球員。他們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成功率極高。這才是正確的防守方式。

盲目的掏球,只會在低級別對抗中出現

我們平時打野球,有很多人喜歡掏球。一個是比賽沒裁判,打手也也不會吹。還有就是本身防守中犯的錯誤也足夠多,不差這一次兩次。而且對手一般也沒實力利用你的錯誤造成太大的傷害。這就像是所謂的“菜雞互啄”,啄出多少口,也啄不死對方。而如果是黑曼巴呢?你見過黑曼巴發起進攻之前搖頭擺尾嗎?而NBA的比賽,是高手對決,犯不得任何錯誤。所以,那種動不動去掏球的低級錯誤也就很少見了。


豬油鹼


掏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搶斷。搶斷是一門技術活,在一對一的防守中,防守球員很少會做出搶斷的動作,如果盲目出手搶斷,那麼只能是自食其果。

首先,在防守中,防守球員的站位非常重要,一個好的防守者通常會佔據有利的防守位置,不會讓進攻球員輕易突出內線。但是,如果盲目出手搶斷,那麼,防守者將會失去有利的防守位置,這就給了對手可乘之機,對手可以趁著你失位的一瞬間把你過掉,直殺禁區,這就會得不償失。

其次,除開首次上場比較緊張的菜鳥之外,其他球員都有很好的護球意識,所以如果你認為能輕易的從別人手中將球搶走,那隻能說你你也是菜鳥。如果你下手時機不對,就算對手沒有過掉你的能力,你也可能侵犯到對手身體而被吹防守犯規,“偷雞不成蝕把米”。

搶斷自73-74賽季加入技術統計以來,幾乎都是後衛或者小前鋒可以完成的更多,因為他們身手敏捷,一旦抓住時機,他們就能迅速的完成搶斷。歷史上搶斷榜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小個球員,比如斯托克頓,基德,喬丹、佩頓等等,但是有一個例外,在NBA歷史搶斷排行榜前十中,出現了一名大個子球員,而且還是身高2米13的中鋒,他就是火箭傳奇球星“大夢”奧拉朱旺,奧拉朱旺在18年職業生涯裡,場均可以得到1.7次搶斷,這個數字很多後衛單個賽季都無法完成。

現役球員中,搶斷排進歷史前十的只有1人,那就是火箭控球保羅,作為5屆搶斷王,保羅以2122次搶斷排在歷史第9,而排在保羅前面的就是奧拉朱旺。

小球時代,比賽節奏越來越快,球員每個回合的持球時間越來越短,所以搶斷數也越來越少,最近5個賽季,還沒有哪個球員場均搶斷數能超過2.5個。而在新世紀以前,還沒有哪個搶斷王場均搶斷數低於過2.5次。


溪北風


其實很簡單,因為如果伸手掏球犯規的幾率可能要比斷球的幾率要大的很多,可能是8:2的幾率,為什麼明知道八成犯規的風險,還去掏一個未知的球權?

都知道NBA的水平是世界籃球的頂尖水平,人能夠在NBA打球的球員,自然是能把球護的非常好,誰也不會輕易把自己的球,暴露在別人輕易可以觸及的範圍,所以掏球有很大的風險會。打到別人的手臂就是犯規或者是造成別人的傷病。

是在如今的籃球中,更多的是一對一防守,如果輕易的行是類似於艾弗森,那種賭博式的搶斷,是採取背後掏球,很容易造成自己重心的偏移,如果面對頂級後衛時可能一步被對方過掉,比起這樣,不如貼身在對方面前防守比較划算。


什麼情況下采取掏球的形式,只有在被對方過掉一個身位或者半個身位,無法追到對方時,還會採取背後掏一下一種防守,但是是不可取的,因為如果對手打成二加一,真的是得不償失。

所以背後掏球很有可能是已經防守不了,之後採取的一種最後的防守手段,很多球員很少使用,畢竟成功率不是很大。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

悟空呵呵


掏球這個動作就像雙刃劍一樣,掏的的好叫搶斷,可以快攻反擊,迅速得分,也能增長我方士氣,影響對方陣腳,要是掏不好,就是犯規了,如果遇到一些造犯規的高手,動不動就給你來個三分犯規,很是難受!所以這個動作要快,準,狠,缺一樣都不行。

在NBA得比賽比較少出現掏球是屬於正常,通常持球運球的都是以後衛和小前鋒為主,這些個都是些運球好後,左右手切換自如,很少有機會掏到球,而且還容易造成犯規或者錯位,給了對方突破的機會,沒有較大把握的情況,是不會有球員去掏球的。

而中鋒大前鋒這兩個位置的大部分不需要太好的運球技術,因為他們也沒什麼機會運球,一般都是在內線翻江倒海的主,要麼運個一兩下,要麼乾脆做轉身就投,還有就是搶到籃板後二次進攻,總之不怎麼需要持球,也就談不上被掏球了。

NBA是籃球聯賽的高級殿堂,這裡彙集著眾多高手,想要隨心所欲的掏球,怕是沒幾個人能做到!


大雄話球


掏球特別容易犯錯,要麼打手重新發球要麼造成的就是對方利用你掏球的間隙突破,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

聯盟為什麼要設立後衛持球,就是因為聯盟大多數的球員手大而且臂展長非常容易搶斷,但是後衛的運球技術好,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會有人選擇掏球的後衛的速度可以一瞬間就過掉防守人,最佳的防守就防守他的前進路線逼他出手或者傳球。



在野球場同樣是這樣的,我們的動作相對於職業球員緩慢的多,如果掏球得手了還好,不得手自己身體重心偏移,然後一個變向就立馬過人,更不用說聯盟那些職業球員的速度了,變向之後就是三步籃。

不過也有球員的掏球功力非常的出色,像火箭的保羅,勇士的伊戈達拉還有保羅喬治,他們的搶斷功力都不錯,基本上只要是出手去搶就是有了,因為他們善於觀察別人球的一個動向而且速度夠快。


體育其實是把槍


掏球真的是很低級的防守,當然,除了對方的破綻實在太大,不然不要輕易掏球。在防守者掏球的那個空擋,如果掏球不成功,要麼直接一加速就過了,要麼就是打手犯規,像這種風險性太高的防守方式一般會打球的都不會輕易嘗試,只要貼緊一些防守,積極一些,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無聊的小胖子丶


除非天賦異稟,否則不管在什麼地方打球,想不停地搶斷(掏球)都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一般有這樣習慣的人,都是場上防守的大漏勺!因為搶斷成功的幾率很小,一旦搶斷不成,那麼馬上被進攻隊員過掉,別人補防都來不及!正確的防守習慣是卡位,永遠處在你的防守對手和籃筐之間的位置,讓他沒機會突破、投籃或者干擾他不能舒舒服服投籃,那就是防守成功!


sunny7154


掏球很容易失敗或者是犯規,如果失敗,進攻很容易抓住空檔得分。犯規就罰兩次,一般不是很有把握的都不掏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