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藥和西藥哪個更有效?為何?

zhangxiaotao042035


首先 單純去比較誰更好,沒有什麼意義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西藥更偏重於治療症狀 見效也快,而中藥偏重於治本。

而對於中藥西藥來說,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要看每一位服藥者的體質,也就是同常說的,同一個病證,一個人吃過效果很好,症狀明顯減輕或好轉,但是另一個就沒有感覺 ,這也是因人而異的道理。

現在拿感冒藥舉例子,一個人風寒感冒 ,就會出現怕冷,打噴嚏流清鼻涕,發熱等症狀。

西藥,我們通常就用複方氨酚烷胺膠囊,這種藥裡面的主要成分就是撲爾敏,緩解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 對乙酰氨基酚,主要是緩解發熱發燒,渾身疼的問題,還有一種成分就是金剛烷胺起到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後還有一種中藥成分就是人工牛黃了,在這裡面,它起到#嗯作用不可小視,那就是清熱解毒 去火。




從這一位藥來看,西藥治療感冒,裡面尚且加中藥。

中藥,我一般就用風寒感冒顆粒,通過發汗解表 ,疏風散寒。對症下藥基本一天見效。關於這點風寒風熱 很多人弄不清楚 ,因為感冒分風寒風熱等感冒。風寒風熱是感冒的倆個階段,不同的類型 用藥不同,一般患者很難區分風寒風熱 用錯藥,就會導致症狀加重的現象。



現在也有很多中藥裡面添加了西藥成分,比如999感冒靈顆粒,裡面就有撲爾敏西藥成分,主要緩解流鼻涕打噴嚏症狀,效果會更好。



所以說,不能直接說中藥,西藥哪個更好。


黃藥師雜記


這個問題也是見仁見智,因為不同的病用藥不一樣,當然就不能下定論用什麼藥好,比如:一般的拉肚子,我用霍香正氣水就比西藥的氧氟沙星要好用。霍香正氣水喝了很快就好,不久就沒有出現拉肚子。又如:一次,我得了感冒咳嗽痰多,話都說不出來,就去看西醫,西醫開了幾天的西藥(主要是抗生素還有氨溴索口服液)給我吃,吃了幾天依舊沒有好轉的跡象,人倒是變得虛弱很多。後來經人介紹一位老中醫,我就去找他看病,然後他就介紹我用這藥——屬於中成藥:念慈庵的川貝蜜煉枇杷膏,吃了大概2天就有明顯好轉。以上的情況如果用西藥反而不那麼容易好。這是本人的真實經歷。

所以,要說中藥好還是西藥好,取決於是什麼病,不能簡單的下結論,要具體病症具體參考。


愛在心裡


這個很不好說,關鍵在於用藥對。同一樣病,西藥要對症,常對錶象見效很快,就是有些治標不治本,很多藥有副作用,甚至有加興奮劑類當時馬上見效實際過後幫助不大,服後噁心頭暈的人很多,有些耐藥快,如抗生素。中藥很多有偏性,如陽虛陰虛,要是開錯方,對治療沒幫助甚至副作用,這就是是藥三分毒。對於急病,中藥見效也很快,但慢性病,大多一週也有效了,至於說一個月後的,很多是庸醫開錯藥了,但中醫開對藥會慢慢根治。去年我媽三叉神經痛,服了西藥幾天,說再也不服了,難受要死,後來看李可和羅大論講的中藥引火湯,三付就見效了。


紅塵184307116


先講一個故事。公元前三世紀,亞歷山大大帝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我是在許多內科醫生的幫助下死掉的。”400年後,普林尼的墓誌銘與此相似:“正是那群內科醫生要了我的命。”

這兩個人的情緒表達,其實和一個普遍的現象相契合,那就是,在現代醫學產生之前相當長的時間內,醫學不僅沒有幫助我們療病,反而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死亡。

就如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呂恩•布奇在《醫藥的真相:別讓藥品害了你》一書中所言:

在人類歷史的多數時間中,醫生毀掉的人遠遠多於他們挽救的人。他們開的藥以及他們的建議或許是有害的。他們一直是真誠的、好心好意的,但也是危險的。

清末名醫丁福保1909年在《無藥療病法序》中的說法更絕:““嗚呼!吾國不死於病而死於醫與藥者,每歲不知其幾千萬人矣。”他的這個評價是對的,每年死於中醫藥的人當然是成千上萬的。他和朋友因此以“暗殺黨”來稱呼中醫。

遠的不說,單說兒童死亡率。現代醫學之前,那可是天文數字,靠中醫的“五運六氣”和傳統西醫的“四體液說”,根本無法阻止孩童的早夭。按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到1960年,兒童死亡數字還是2000萬,到2007年則降到了970萬。布奇說:這一數字降低的原因是一些貧窮國家的貧窮狀況有所改善,更好的食品、房屋和衛生,以及疫苗、維生素和防蚊網絡也幫助挽救了數百萬孩子的性命。

是西醫,也就是現代醫學在挽救早夭兒童和延緩人類壽命等問題上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傳統西醫和中醫一樣,“毀掉的人遠遠多於他們挽救的人”,現在傳統西醫已被現代醫學所取代了,你覺得中醫藥和傳統西醫藥有什麼本質的差異嗎?


韓福東


中藥可以治本,對於慢性病相比西醫有著不可言喻的優勢。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過需要長期服用調理。對於常見小病,由於發病時間短,對身體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害,西藥是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的。當然中藥也可以,只要對症,選對藥物,也可以快速治好。

西藥即使短期吃也不見得對身體沒有壞處,建議使用中成藥。不過要辯證。

你的症狀應該是感冒了。

中醫將感冒分成為風寒、風熱和暑溼3種類型。由於疾病類型的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樣。

從臨床表現來看,風寒型感冒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打噴嚏,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咽喉疼痛不明顯,舌質不紅,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等為特徵。治療時,應以辛溫解表及宣肺散寒為主。可以酌情選用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風寒感冒沖劑、荊防沖劑、解熱感冒片、感冒退燒片、參蘇感冒片、感冒軟膠囊、傷風停膠囊、傷風感冒沖劑、杏蘇感冒沖劑、荊防敗毒丸等。

風熱型感冒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口渴,鼻塞,流黃稠鼻涕,咽喉紅腫疼痛,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時,應予辛涼清解及肅肺瀉熱,可以選用銀翹解毒顆粒、桑菊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柴黃清熱沖劑、複方感冒靈片、感冒清膠囊、清熱感冒沖劑、複方桑菊感冒片、銀柴合劑、清感穿心蓮片、複方雙花口服液、複方穿心蓮片、清熱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膠囊等。

至於暑溼型感冒,一般多發於夏季,會同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痛的症狀,藿香正氣水就行。

治療感冒的關鍵在於辨清感冒的性質是屬於風寒還是屬於風熱。同時,對於感冒的各種兼夾症狀也需留意加以區分。如秋冬季節的感冒一般為裡有積熱,外感風寒,因此病人多會出現咽喉腫痛等上火的表現。這樣,在服用感冒清熱顆粒的同時,也可適當配合一些板藍根沖劑、牛黃上清丸等清除在裡的積熱。如果感冒的同時伴有胃脘脹悶,食慾不振,噁心欲吐,腹脹便溏,舌苔厚膩等食積內停症狀,則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導化積。如果感冒表現為咳嗽聲重,甚或連聲嗆咳,晝輕夜重,則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寧嗽膠囊等以宣肺解表,鎮咳祛痰。病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劉三辰


西藥治病?西藥對付細菌是專長,其它內科病及病毒性疾病還是靠邊站就好了!

對於多數內科疾病,西藥是掩蓋病情而已,哪有治病一說?高血壓治好了?糖尿病治好了?頭痛治好了?精神病治好了?子宮肌瘤治好了?關節炎治好了?頸椎病治好了?腰痛治好了?細數下來,還真沒有發現靠西藥治好的病。

西藥只是掩蓋病情,根本治不了慢性病,不僅如此,還不斷製造出新的疾病,使得疾病越治越多,人體功能越來越退化。例如:長期注射胰島素,則胰腺的分泌功能退化,最終胰腺失去分泌胰島素功能!長期止痛藥對疼痛的掩蓋,關節損傷越治越嚴重,激素的應用造成了向心性肥胖,免疫力下降,股骨頭壞死等等!真正治療疾病的作用還真的找不到。

“辨證論治”是對付內科病的絕妙思維,是真正解決疾病問題的正確路線,體現了東方科學的博大智慧,這種智慧是現代西方醫學無法企及的。在這種正確思路的指引下,一般性內科疾病中藥很快治癒,不存在長期用藥的問題,所以中藥中毒問題十分罕見!如果有問題的話,的確存在醫生水平差別的問題。


馬友明79


中藥和西藥哪個更有效?

西藥,在治病方面治療比較快,治療效果很快。像有些急病,還是用西醫的多。

中醫裡的中藥,不但治病,還能調理整個身體,雖然吃藥期間沒有西藥那樣快,調理的比較慢,但是效果,也比較好。有的中醫,開的中藥,一個療程的藥,就有效果了。

有的人也會選擇針灸,推拿,艾灸,在穴位的基礎上,調理身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收穫一抹陽光


1、中藥西藥區別:中藥是一種大自然規律的植物綠色藥物,中藥熬製、提煉為中成藥,甚至我們所吃的個別食物中也存在藥用價值,中藥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藥物,逐漸取代西藥帶來汙染、副作用和不可逆轉的後遺症。西藥是一種分子、原子甚至量子(放射療法)物質,可以輕易進入細胞,在體內發揮作用。這改變了細胞的組成和結構,從而改變了細胞的特性和功能。因為它只能進入但不能離開,它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遺症。西藥基本上都是化學制劑,每一種藥物均勻不同藥理和不同的副作用,都是經過臨床醫學大樣本實驗後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才可以上市使用。

2、中藥副作用:一般中藥的副作用很小,一般沒有什麼毒副作用。

3、西藥副作用:一般西藥治療過程中能夠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而且長時間使用西藥會有依賴性,副作用也比較多。藥物都有毒副作用,西藥中的很多成分會走肝腎排毒,長時間服用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傷。另外,如果抗生素使用多了會產生耐藥性,這對人體危害很大的。

就目前而言,中西藥都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缺一不可





智慧農業醉清風



不是都這樣說嘛。中藥好,西藥快。個人認為中藥比較可靠。是藥三分毒,西藥的藥效比較快,能在短時間內治癒,但是其危害性比較大,副作用相對大一點。


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有過或者聽說過這樣的經歷吧,剛開始只要吃藥就好了,明明的吃藥就不管用了,需要去打針,發展到最後就是每次只要一生病,無論大小病都需要去輸液了。沒有,西藥有極強的依耐性,還會產生抗藥性。我們所說的西藥都是抗體,但是病毒在不斷的變異,就需要人們不斷的研製出新的抗體。

而傳統的中藥,就是依據一些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的固有屬性,對症配藥。中藥的副作用較小,也不會產生依耐性。但是中藥藥效過慢,短則幾周,多則幾個月甚至幾年。



此外中藥味太苦,很多人都受不了這個味道,而且中藥熬製過程又麻煩,很多人都會圖方便而選擇西藥,我也是如此。反正各有好處吧,如果真的不嫌麻煩,又想完全除去病根,就選擇中藥吧。


你好,舊時光23


西藥更可靠,體現在以下兩點

1 西藥治療作用明確,中藥總是宣稱能調動人體的什麼什麼,我問一句:你調動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測的到嗎?如果沒有真憑實據就不要胡扯。有人說了確實有效啊病好了,那就請先檢驗一下中醫的有效性吧,目前還沒有一種通過嚴格檢驗的中藥呢。即使以後通過檢驗發現某種中藥可以治療某種疾病,我們也只能說治療有效而不能憑主觀臆斷它的治療機理,所以那些說“中醫治本”的人不要在以訛傳訛了,中藥能不能治本沒有任何依據。西藥的作用機理是很明確的,可以用各種方法證實,治療效果也是明明白白的。

2 西藥的副作用明確,一種藥的副作用清清楚楚標明在說明書裡,甚至每種副作用發生幾率、什麼人不適宜使用都寫出來了。相比較中藥的副作用就是 尚不明確。大家開車是願意走有明確標識的路還是走沒有任何路標的路呢?有人又說了,千百年來實踐證明中藥是安全的,既然經過千百年的實踐,那副作用為什麼尚不明確呢?還有人說中藥是天然的所以安全,這更可笑了天然砒霜你敢吃嗎?地上隨便抓起一把天然植物你敢吃嗎?

中藥裡不乏有效的成分,但青蒿素的發現已經告訴我們,提取重要的有效成分猶如大海里撈針。而馬兜鈴酸事件、蟲草事件、阿膠事件告訴我們,中藥已經成了安全隱患和騙子橫行的重災區。作為一種療效不確定、安全性沒有保證的治療方法,選擇中藥務必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