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什麼意思?

歷經幾千年文化洗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傲立於世界且又相對傳統的國家。

對於傳統文化,我們雖然一直在被各種方式灌輸著,但依然會有人弄不明白很多看似很簡單卻又不明所以的詞。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什麼意思?


就比如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株連九族”這“九族”到底是怎麼個解釋?形容一個人冷酷時我們會說這個人“六親不認”,但是這“六親”指的又是什麼關係呢?有些人嘴欠罵人時會罵到人家“祖宗十八代”,可是這又該怎麼算?更重要的是最近被一個人問道,說如果親戚脫了“五服”是不是就可以結婚了?被法律和親人承認?

這種種問題,看著好像很簡單的,可是真要是細說起來卻又沒幾個人能真正說的明白。 無疑我們生長在這千年文化傳承的國家,卻並沒有真正得到文化的薰陶,相反而越來越覺得自己因為各種快速的節奏而變得浮躁,根本沒耐心靜下來好好地去學習我們本該生長在血液裡的本土文明。

所謂“五服”,起初是我國禮制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

因為血緣關係的親疏不同,服喪的衣服禮制就不同,據說以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由親到疏依次為:斬衰(父子夫妻、父去世後兒子對祖父母的孝服)、齊衰(孫子女,重孫子女等的孝服)、大功(為叔伯父母堂兄弟未嫁姐妹、已出嫁女為母親等孝服)、小功(為從祖父、堂親叔伯父母,未嫁堂姑姐妹等的孝服)、緦麻(凡是為曾祖父母,家族中叔伯父母及兄弟姐妹,以及外姓的表親和岳父母等的喪服)。

當然這種關係在農村依然延續著,而且喪葬禮上,也依然遵守著這種孝禮,但是多少還是大打折扣的,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弄明白真正該遵從的禮教到底是個什麼樣兒了,說白了就是傳承走樣了。

我們現在會說到的五服,僅僅只是希望能明白我們彼此是否還有血緣關係,之間是不是已經可以婚戀自由了。說白了就是指輩分。

說來這輩分也就是從自己開始往上推,(自己、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如果是同一個高祖之內的那就是五服之內的關係,世俗上稱為親戚,不能結婚;如果脫離了五服(也就是說不是同一個高祖父的),那麼就只是同族而不是親戚關係,是可以結婚的。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什麼意思?


祖宗十八代又是怎麼算呢?一直以來,其實也是不明確的,總以為祖宗十八代無非就是從自己開始往上算十八代罷了,只是算著算著就沒個影兒了。後來才知道,這十八代是有分“上九代和下九代”的,最重要的是這上下一算還不包括自己。

這上九代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天祖父母、烈祖父母、太祖、元祖、鼻祖。 下九代是: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 簡稱順序依次為(從下到上):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六親,最早覺得應該是天地君親師友,顧名思義如果說這個人六親不認的話那就是:不敬畏天,更無視地,對於父母親人也毫不留情,更不用說教育自己的師傅和所謂的朋友了,這樣的人又有什麼事情是幹不出來的呢?! 但是貌似這個自古以來就是說法不一。

我想大概也是逃不過那些特指的幾款親人及社會關係: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及配偶的一方親人,堂表親、再加上老師朋友等。

九族又是什麼呢?這個總被古代朝廷說到的詞語。

《三字經》有“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很明顯,三字經的意思就是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就是所謂的九族,也就是一脈相傳的親戚關係。但是隨著朝代的更迭,社會政治的背景各有不同,所以等到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殘忍的“株連九族”,多半是從高祖往下所涉及的人,全部都將株連,無一倖免。

想想古時候的刑罰真的是太殘酷了,沒有人性。更有明朝某帝王的擴大法:株連十族,有人說這加一族是把犯法之人的所有師友都涉及在內。簡直不要太恐怖了。封建時期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無妄之災,嚇死人不償命的國度啊!

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瞭解的也僅僅只是鳳毛麟角。當今社會一直在倡導傳承,想想這華夏文明可有的是讓我們好好去了解熟知的,作為愛學習的我們,怎麼也得好好的去知道一些我們所感興趣的,以及能知道並且該知道的文化,你說難道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