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現在一歲六個月了,總愛哭鬧和打人!是不是有人格障礙?

手機用戶54752815308


你好,孩子一歲六個月,總愛打人,是沒有人格障礙的,不用擔心。

孩子住院後回家哭鬧,是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醫院的環境,對醫院的病房很有安全感,回到家以後,孩子對環境很陌生,哭鬧也是正常的。另外,孩子從醫院回家後,為了讓孩子安心睡覺,大人們也是想了各種辦法,比如你說的來來回回抖著走,讓孩子誤以為這樣才是哄睡的方式,所以出現不抖不走不睡覺。再有你說的喂藥不吃的問題,我想說沒有哪個孩子會願意吃藥,都得灌。[捂臉]

再來說孩子玩玩具超不過五分鐘也是正常現象,一歲多的小朋友專注力本來就很短,有研究表明,兩歲孩子能集中注意力7分鐘,所以給孩子一點時間吧。在平時的遊戲中,儘量不要去打斷孩子,這樣也能鍛鍊孩子專注力。

最後說一下寶寶打人,這個行為是不正確的,但是孩子打人總會有原因的。

1、他在模仿家人的處理方式,一歲半的孩子學習能力已經很強,如果家人在處理問題時,以打人的方式解決,孩子也會學習,又或者你家裡還有兩個寶寶,注意觀察她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遊戲中,有沒有互相打人的現象,如果有,也要制止他們,因為這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寶寶。

2、家長對待孩子打人之後的態度,如果孩子每次打人以後家長都去打孩子,或者罵孩子,或者冷處理,這樣會導致孩子打人行為越來越嚴重,記住,不要強化打人的行為,要找出寶寶發脾氣的真正原因,然後用心的去安撫寶寶,告訴寶寶有問題可以用語言來表達出來,孩子不會說的話,家長就以孩子的口吻幫助孩子表達,時間長了,孩子知道說話有用,自然就不去打人了。

3、平時教孩子一些情緒類的詞彙,比如生氣,傷心,憤怒,高興,耐心等等,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說,寶寶現在有點生氣,想要玩姐姐的玩具,我們可以去問問姐姐同意嗎?如果寶寶沒有達到目的我們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相信每個家長對這個都很在行吧。

最後呢,希望你多給孩子時間,多給孩子一點耐心,關鍵要做到不去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你覺得孩子現在比較難帶,不如其他孩子乖,但是,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孩子,讓他在自然的狀態下生活成長,相信你也會收穫一份孩子成長的快樂。





向日葵媽媽育兒分享


這個寶媽要注意哈,如果是經常打人不管是誰都要打的話,我建議帶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放心,是這樣的我們有一個親戚家的娃娃,就是小時候喜歡打人,看人說看見兩個人,重影那種,大人也沒有放心上,後來越來越嚴重,到大醫院檢查,說腦里長了一個牛子,晚期了,好可憐,五歲的娃娃就這麼走了。


梅么妹


之前見到過一個這樣的孩子,領居家的孩子,爸爸上班,媽媽經常也不愛帶,想出去上班,留給70多歲的太奶奶帶著的。所有孩子都不願意跟這個小朋友玩,孩子家長也害怕,畢竟太奶奶年紀也大了,當著她面過分說孩子也不好,但是誰也不想自己孩子捱打。所以每次看見他們來了,都躲著。

後來有段時間他愛來我們家玩,每次不聽話的時候,我就好好的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引導他,每次稍微表現好一點的時候,都誇他。結果那段時間非常的聽話,也沒有那麼皮了,每次走的時候都不肯走,都是送他到他家門口才行。

我覺得,有些熊孩子可能只是想要引起關注,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我不知道你們家在孩子做這些行為的時候,是怎麼對待的。但是那個孩子確實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孩子媽媽就喜歡打打罵罵的,孩子一點點事就吼,也經常就丟給孩子太奶奶,人年紀大了,也不能老帶著走路什麼的,總是放在車裡坐著推著走。所以他可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希望跟小朋友們玩到一塊去,只是不知道正確的方法。

正常來講,小孩都會有些大人感覺討厭的行為,比如說扯頭髮、打人、躺地上等,這些行為其實都有一個階段性,只是一些孩子表現的嚴重點,一些表現的輕點,一些只在家裡表現,一些在外人面前也表現出來了。我們家孩子跟我玩的高興的時候,有時候也會一巴掌下來,跟他說了他知道這樣不對,但有時候 還是剋制不住一高興了就來一巴掌,痛的我眼淚都流出來。所以這種時候,我也只能自己忍受著痛還得慢慢去引導。也許過段時間慢慢的就好了,就像之前他愛扯頭髮,現在就不扯了,還會給我順順頭髮再誇我好看。

你們家孩子多,也許孩子想要引起注意的心態更為嚴重,你回頭想想,會不會有些時候對孩子的反應太敏感了點呢。連同兩個姐姐都不喜歡他,孩子雖然小,但是能感受得到誰喜歡他誰不喜歡他的。也許可能是他感受到了這些對他的不喜歡,反而變本加厲了呢。也許想清楚這些對你有些幫助。


多然


不是有人格障礙,我家孩子2歲了,非常喜歡哭,你只要跟她說不字,她就抓狂,亂扔東西,然後我就吼她,越吼她她就越急。我發現只要她跟她爸爸相處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好一些,所以1.做家長的儘量控制情緒,不要大聲吼叫。2.這也許就是孩子的某個階段,熬一熬,等她大一點就好了,我小時候脾氣也很壞,也非常好哭,我媽說我孩子 就是隨我了,是個烈火小奶奶,所以我等著她長大一點


菠蘿寶媽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侄子也是這般大的時候。大人帶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老是打人家的小朋友,為了小孩子打架,大人也跟著受氣。嫂子說起這個事兒了就頭疼。我跟嫂子說了,也許這麼小的孩子講道理是聽不懂,但他知道痛,要是他在打別的小朋友,要不就是家長打他手讓他知道痛,要不就讓別的小朋友家長打他手,讓他知道你打別人家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長會打回來也會很痛的。結果還真靈,侄子再也沒打過其他小朋友。。。


用戶4138200335134372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家寶寶一歲四個月了,我發現他有時候老是打我,還不停地扔東西,我不跟他玩時,他就在那裡生氣跪在地下,怎麼也不起來,他脾氣特別壞,我才知道他是跟我學的,我有時,離得很遠我就把東西放到位置,還有就是我老是說不聽話我打你了,後來我才知道,他想讓你陪陪他,跟他玩,我只要跟他玩事,他的脾氣特別好,一點都不會,打,扔東西,特別乖,總結就是,多陪孩子樂樂,等他高興時,他的這些不好的習慣,很快就會忘記的,孩子小,記憶也特別短,當他有了其他習慣後,之前不好的,就會忘記的


寶媽二妞


打人一定是他在哪兒看到了,要慢慢改的!哭鬧是小孩子的正常反應,只要不是身體不舒服,哭鬧需要引導,不能任由這樣下去!我孩子典型的是奶奶帶著就容易哭鬧,要什麼不給就不行,因為她哭鬧奶奶就會聽,管用!換我就不行,但凡無理由的哭鬧我都不理,哭一會兒不哭了再說話!跟著我比較好一些!


數拖把的女子


人格障礙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指患者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發生異常。人格障礙有很多種類型,包括表演型人格、強迫型人格、自戀型人格、偏執型人格等。人格障礙的治療因人而異,進行個體化治療。

人格也叫做個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徵的綜合表現,表現為固定的行為模式以及待人處事的習慣。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特點,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當某個人的行為方式明顯偏離正常,而且已經根深蒂固地形成,就稱為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患者的人格在內容上、質上都是異常的,不僅自身遭受痛苦,還會給他人帶來痛苦和不良影響。那麼,人格障礙的12種類型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瞭解人格障礙的常見類型。

人格障礙的類型。人格障礙包括強迫型人格、偏執型人格、依賴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迴避型人格、表演性人格、分裂樣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衝動型人格障礙等。

強迫型人格。強迫型人格是很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典型表現是過分追求完美。強迫型人格患者總是有一種不安全感,經常會處於緊張或者焦慮狀態。這類人群常常思慮過多,很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一旦感覺別人在懷疑自己,就會覺得非常不安。這類人行為循規蹈矩、小心翼翼,害怕變通,給人刻板、僵硬的影響。

偏執型人格。偏執型人格也叫做妄想型人格,也是常見的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常表現為感覺過度敏感,對很多瑣事耿耿於懷,思想和行為都非常固執死板,容易嫉妒他人的成就。

依賴型人格。依賴型人格也叫做虛弱人格,典型表現是缺乏自信和獨立,他們常常輕視自己,感覺無助無能。這種類型的人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不喜歡競爭,害怕交易,容易產生焦慮、抑鬱。

人格障礙的12種類型除了上文介紹的強迫型人格、偏執型人格、依賴型人格等,還有自戀型人格、迴避型人格、表演性人格等。人格障礙的病因主要有生物學因素、心理發育影響、環境因素等。人格障礙常常從童年時期就形成,可持續一生。人格障礙是很難徹底改變的,但是可以通過治療儘量改善,提高生活質量。

才一歲多的孩子,不考慮人格障礙問題,談不上!但如果不好好引導,教育方式不對,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這個時期孩子還小,對於自己的心情和需要不懂得如何表達,所以會通過哭鬧和手勢來發洩或者引起大人關注。家長應該幫助引導孩子學會以更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告訴他光哭鬧和打人是不對的,解決不了問題。


靜待花開的媽媽


你好,寶寶不是人格障礙,這個可以放心。

寶寶是剖腹早產的寶寶,加上生病,寶寶的身體稍微偏弱,剖腹產的寶寶由於沒有經過媽媽產道的擠壓,觸覺失調,都會比較粘人,安全感就比較弱,這跟我們的生產方式有關,寶寶的專注力不好,玩玩具不超過5分鐘就扔掉,也就是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這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來改善的。

1.寶寶按摩操

  在寶寶睡醒的時候或是換尿布的時候,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做按摩操,雙手搓熱,輕輕地從上至下按摩寶寶的四肢、手腳、胸腹、後背,動作要輕柔。同時可以輕喚寶寶的名字,告訴他你在做什麼,或為他念一段上口的童謠。寶寶會因此感到舒適和愉快,並且可以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這種按摩每天可以進行5至6次,每次3至5分鐘。如果冬季室內溫度較低,可以給寶寶蓋上一層薄被,隔著薄被進行按摩,以免寶寶著涼。

2.手指按摩

  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可以用一隻手托住寶寶,用另外一隻手輕輕按摩寶寶的小手指頭,或者把手指給他,讓寶寶緊緊地握住。這樣可以刺激寶寶的神經末梢,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及手指靈巧;也可以增進母子感情,讓寶寶獲得安全感。

3.平衡感的訓練

進入1歲半以後,大多數寶寶已經能夠下蹲、行走自如了。有的寶寶還可能會眼睛盯著地面,動作不很協調地往前“衝”著跑幾步。或許你的寶寶早在1歲時就開始嘗試著向後退著走了,但大多數寶寶要到了這個月齡,才能掌握向後退著走的技巧。讓他在平衡木上練習,鍛鍊他的平衡感。

4.扔球訓練

由於1歲半後,寶寶的手臂肌肉會發展很快,他會開始打人,也有寶寶的模仿行為會打人,打人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寶寶會打人,所以要多和寶寶扔球既能鍛鍊寶寶的力量還能多運動。

1歲半的寶寶基本上能掌握50~100個詞,50%的寶寶能夠掌握60~80個口語詞彙。從這個月開始,寶寶的詞彙量猛增,此後半年,可以說是寶寶詞彙量爆炸期。如果寶寶的語言說不出來他就會暴躁,生氣。

社交能力寶寶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讓父母比較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寶寶總是表現的很自私,玩具、吃的東西都不和別人分享。其實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並沒有分享的概念,他始終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他應該得到所有的關注,所有的玩具和所有的好吃的。他同樣認為自己的想法也是別人的想法,所以和其他寶寶在一起的時候,他很自然的不論做什麼都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例如,當別的小朋友對他的玩具敢興趣,寶寶馬上就會把玩具拿開,甚至會做出有攻擊性的行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們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引導。


一諾媽媽育兒


一歲半的寶寶確實不好帶。

剛剛學會走路,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不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需求,你只能靠猜測卻又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大人孩子都很辛苦。

嬰兒出生時缺氧容易造成大腦發育異常,但是據醫院的檢查結果來看,你的寶寶沒有問題,這是一個好事情。

⏩寶寶愛黏著你,說明寶寶覺得在你身邊是最有安全感又最開心的。如果因為寶寶黏你,你就處罰他,他會對自己很懷疑,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看見你離開他,他就沒有了安全感,會很害怕,但他又想跟你在一起,如此反覆折騰,寶寶不知所措只能以哭鬧來表示自己的情緒了。

⏩一歲半的寶寶打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寶寶正處在“打人敏感期”,寶寶打人多半是為了引起關注。

別看孩子小,但他能很聰明的意識到只要伸手打人,就一定會得到媽媽的注意,所以這種時候媽媽不要太敏感,應該平靜的去對待。當寶寶發現打人已經不會得到媽媽的更多關注時,或許就慢慢的改過來了。

⏩很多小孩喂藥都很困難,我女兒小時候也不肯吃藥,怎麼哄都不吃。那時候也是沒有經驗,女兒感冒發燒基本上是靠打針輸液扛過來的。不過小孩子輸液多了對身體不好,如果孩子生病了還是要聽醫囑,儘量想辦法讓他按時吃藥。

⏩最後想要說的是,雖然我不是當事人或許不能充分了解你的感受,但同為孩子媽,想養育好孩子的心情我是能理解的。

我個人建議你不要受他人的影響,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親戚朋友的小孩乖並不能說明什麼,你不也有兩個乖女兒嗎?

你只需擺正心態,記住你是寶寶的媽,是寶寶的依靠,寶寶需要家人更多的關注。仔細觀察寶寶的行為,有一點點進步要及時表揚。

儘量說服寶寶的姐姐們去發現寶寶的優點,不要對寶寶有偏見,不要隨意給寶寶貼標籤。因為人的思想就是很奇怪,你越討厭就越嫌棄,越寵愛就會越喜歡。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