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2019年全國課堂改革十大樣本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材建設,核心環節在於課堂改革。“課堂革命”是2019年教育界的關鍵詞,也是萬千教育人關注的熱詞。從新課程改革的啟動推進到現今的深度實施,圍繞課堂教學改革,各地各校的創新探索、改革試驗腳步從未停歇,且成果豐碩,令人欣慰。10年前,《中國教師報》推出以杜郎口中學為代表的“全國課堂改革十大範式”風靡一時,產生了較大影響。如今《中國教師報》又隆重推出“2019年全國課堂改革十大樣本”,是對近幾年來全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成功經驗的科學凝練和概括,也是未來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其引領、借鑑、指導價值意義不可小視。

2019年全國課堂改革十大樣本


1.山東聊城東昌中學的基於“學改”的“大三六”個性化課堂。“大三六”個性化課堂,將傳統課型中不應被分割的教學內容構建為大循環教學體系。“大”是大循環,“三”是自主學習、精講點撥和過關提升三類課型,“六”是6個手學段,“自主學習+訓練檢測”、“精講點撥+訓練檢測”、“過關訓練+提升訓練”。

2.廣東深圳市龍華區實驗學校的“觀試論問”問題解決式課堂。學校創建的“觀試論問”新課型,即“觀察分析、嘗試解決、論證交流、反思提問”的自主探究學習法,構成了一個螺旋上升的學習循環系統。主要教學策略為“引導觀察—放手嘗試—激發論證—問題拓展”。

3 .四川遂寧市遂州外國語小學校的“三學一論壇”思維課堂。“三學—論壇”思維課堂結構包括三大模塊:A模塊是“正學”,讓學生充分與知識學習材料反覆接觸,讓學生的思維與知識產生關聯,儲備學習力。B模塊是“反學”,在追問、質疑、交流、辯論中,讓“個體思維”與“他人思維”產生關聯,鍛造思維力。C模塊是“合學”,讓個體思維與團隊思維產生關聯,錘鍊表達力。

4,.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三力源.學品課堂”。“三力”指動力、能力、學力。動力指向愛學習。能力指向能學習,學歷指向會學習。“學品課堂”以“三品”為課堂內涵,即有品質的課堂設計,有品格的課堂執行,有品性的課堂素養。以“五有”為課堂要素,即課堂有理趣,學習有方法,交流有慈愛,育人有手端,個性有張揚。

5.北京實驗學校的基於生命喚醒的“魅力課堂”。“魅力課堂”是由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追求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激發學習活力,增強教學魅力,堅持以學定教,以學生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激揚學生的生命力為評價標準的基本原則,追求6個“特別”:特別有有吸引力,特別能開發思維,特別重視情感傳遞,特別注重合作互助,特別能夠融為一體,特別能激活成長動力。

6.河南鄭州陳中實驗學校的以學習為中心的“習育課堂”。“習育課堂”堅持自主發展的教育觀。“習”強調自學,“育”導向化育。“習育”即學生在嘗試、體驗、實踐、探索中進行綜合學習、主動學習。堅持“素養為本”的教學觀。包括習讀、習研、習說、習練4個教學環節。“習育”是學生素養達成的路徑。“習育課堂”挖掘、放大、拓展了高效課堂組織育人、規則育人、流程育人的價值。

7.江蘇南京市莫愁湖小學的“讓學習看得見展學課堂”。其框架可概括為“1+3”:“1”是指一個內核,即讓學習看得見;“3”是指三個維度即展示問題,讓學情看得見;展示過程,讓思維看得見;展示成果,

讓進步看得見。展學課堂使展示的目標更精準、清晰,學生掌握“學習地圖”,在獨立或小組探究、同伴討論、小心求證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展示與學習目標對應的學習成果。

8.陝西寶雞市高新區第三小學“新發現式學習法”。關注學習者用什麼辦法發現學科結構,再用什麼方法將其變成自己認知結構的一部分。實踐框架包括:理念轉化層,即學習觀的轉變。技術方法層,包括圖示方法以及形成圖示的軟件技術。課程設計層,包括深層目標、有效手段,課堂教學形式等。課堂環境層、效能評價層。

9.上海浦東世博家園實驗小學的“學習共同體課堂”。學習共同體團隊以項目組的形式進行重組,

由單一的語文團隊向其他學科發展,開啟構建以“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型課堂。項目組教師努力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教師把目光聚焦在衝刺挑戰性問題上。學習單的設計是突破口。項目組老師提煉出一整套學習共同體課堂的實施規則。

10.重慶璧山區鳳凰小學的基於兒童立場的“童創課堂”。“童”有兩層含義:一是“兒童立場”;二是“生活立場”。“創”也有兩層含義:一是“全景立場”;二是“思維立場”。

“創造”是童創課堂將學生捲入學習的手段,也是衡量學生髮展的指標和學校教育的價值取向。“1+X+反饋”是童創課堂的實施主線,是內隱的課堂要素。“1”就是創新型問題的設計與提出,“X”是指為解決創新問題而設計的系統化創新活動。課堂“反饋”則是一種論證、商榷式對話,是打開或關閉兒童思維天地開關的鑰匙。

(據中國教師報2019年第78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