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傳說中的侏儒霸王龍並不存在

三十年來,全世界的古生物學家因一個令人髮指的問題陷入分裂:霸王龍中的侏儒種真的存在過嗎?

1988年,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巴克爾(Robert Bakker)和他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同事為發現於1942年並在館內展出的某標本重新做了分類。他們說,這是第一具已知的侏儒霸王龍骨架,標本名為Petey。

然後,在2001年,另一團隊在蒙大拿州Ekalaka鎮附近一處豐富的化石場——地獄溪中發現了一具近乎完整的小霸王龍骨骼,稍微比小馬大。

他們迅速又簡單明瞭地將這一生物歸為,小時候的霸王龍,代號為Jane。

但是少數專家仍堅持認為它應屬於新物種——侏儒霸王龍。他們在它的頭骨和骨頭的形態上畫了個呼啦圈,說,你們看,與成年霸王龍不同。

骨頭裡的答案

週三有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霍莉·伍德沃德(Holly Woodward)領導的團隊對Jane的脛骨和股骨內部以及不完整的骨骼樣本進行了顯微鏡分析。

科學家說,藉助被稱為古組織學的技術證實,兩處骨骼都來自不成熟的個體。

這項研究的作者說,從分析結果出發,侏儒霸王龍的存在似乎非常不可能。

伍德沃德對法新社說:“關於化石骨骼最酷的地方在於,整幅骨骼化石,我們只用極其細微的部分,就可以推斷出增長率、年齡(和)成熟度水平。”

研究人員從骨頭樣品中取出了非常細的切片——超薄的,可以透過光線——在強大的顯微鏡下進行了分析。

血管的口徑表明,兩隻恐龍在死亡時仍處於快速生長階段。如果他們成年,血管形成特徵就不會如此明顯。

只有6具已知標本

該團隊還能計算動物骨骼中的年輪,就像確定樹的年齡一樣:Jane是13歲,Petey為15歲。

該研究凸顯了一個問題:科學家對恐龍從孵化到成年期這20年的發育過程瞭解還十分有限。

Jane僅重一噸的,在進入體重指數級快速增長階段前死亡,原本它成年時體重接近10噸。

伍德沃德說:“每個人都喜歡霸王龍,但我們並不十分了解它們的發育過程。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已發行的化石通常都是非常大的骨架。”

部分原因是收藏家和公眾痴迷於尋找和展示最大的霸王龍骨骼——無形中會損害小型標本。

伍德沃德說,不幸的是,世界上已知的幼年期霸王龍化石僅有五到七具,而且其中一些還屬於私人收藏,不對研究人員開放。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