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把“要說的”改成“要做的”——防控期間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策略

疫情來襲,防控工作來的突然而且緊張,尤其是2月10日以來,三週多了,各學校對於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開展,讓好多家長無形中感受到了說不出來的,甚至是難以承受的壓力。

把“要說的”改成“要做的”——防控期間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策略

圖片來源 57美國留學 文

此時,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就凸顯出其重要而偉大了。

具體怎麼辦?

您印象中的處理方法是否已經形成了這麼個鏈條式結構:先是發文“領導重視”——接著批示“做好宣傳”—— 再就是逐級發“明白紙”(或者相當規範的長篇大論,疫情期間電子稿就代替明白紙了)——最後完了結束!形式上轟轟烈烈,大張旗鼓,微信、短消息從基層部門轉到學校,再轉到班主任,再轉到老師,再轉到家長,家長再轉到垃圾箱刪除,期間一定會有大部分家長多看幾眼,可過後您回訪一下家長,往往最終結果落得個紙上談兵。所以說,當前使用這種原始的經典做法,造成整個傳送鏈上涉及的眾多人員勞心費力耗資,又收效甚微,屬下下策。

那該怎麼辦?如何落實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有效性?

就一點——改換思路,把要說的改成要做的!

一是防疫知識小手拉大手。只舉一個“栗子”啊(其它的自己想):比如七步洗手法,老師以小遊戲的形式在直播間教會學生,由學生給家長演示,保準一次全家學會,孩子為成就感高興,家長樂得輕鬆。

二是緩解壓力大手拉小手的遊戲。老遊戲是現在學生家長們最純真的回憶,現在出不去門,看電子產品時間長了會對眼睛產生較大的傷害,不防與家長溝通,把各自“看家的本領”都拿出來:就是自己小時候玩的跳房子、甩四角、捏泥人、滾鐵環、頂拐、跳繩、抽冰棍籤、搭積木、抓石子、抄手繩等等,這些活動,材料好找,完全可以居家室內進行,一家子其樂融融,回到從前,這要比讀電子稿的明白紙更受歡迎吧。

把“要說的”改成“要做的”——防控期間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策略

三是孩子和家長做疫情防控知識主播。每天誰負責收集資料編輯撰稿,誰做化妝場景攝像、誰擔任主持人,隔天換角色,體驗不同工種。也可以拍成抖音、快手、發小視頻平臺等等,或許額外蹭點熱度,有個小收入也未可知,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大能耐。

四是做個任務領取幸運轉盤。再舉個“栗子”啊:把轉盤分為數個小區:1.大家一起靜心學習30分鐘。2.我和媽媽一起做飯,爸爸掃地。3.我和爸爸一起做飯,媽媽洗衣服。4.媽媽給我和爸爸講抗疫英雄故事。5.爸爸給我和媽媽講防疫科學知識。6.我給爸爸媽媽講今天的學習故事。7.大家一起鍛鍊20分鐘。8……當我們把每天應該做好的事情粘貼到轉盤上,每天的生活必定過的像抽大獎,刺激啊。

把“要說的”改成“要做的”——防控期間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策略

五是家庭誦讀或是課本劇,體驗一把家庭導演秀。通過挑選、創作、表演的方式,讓爸爸演爸爸,媽媽演媽媽,爺爺演爺爺,奶奶演奶奶,把學習、讀書、理解、展示的各個過程同家庭親情聯繫起來,既鍛鍊了孩子綜合能力,又充實了居家時光,肯定會美得不亦樂乎。

六是小組合縱連橫,別忘了在學校裡有班長、學習委員、衛生委員、體育委員、小組長,那麼在網絡上也要同時建立起班級組織架構。當這個架構逐步恢復運行起來就會最大程度的鍛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最大程度的減輕教師壓力,最大程度的減少家長因長期守著孩子形成的抱怨(已經三週多了,好多家長已經吐槽自己的熊孩子,或者發文快“瘋了”)。

七是大家各自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自己思考吧,但這條可是最重要的!

記住,一旦改換思路,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會變得輕鬆、有趣,關鍵是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