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从早上8点40分进入戒毒所大院内,再出院时,已是第二天的8点40分。在这24小时内,她们需要组织戒毒人员洗漱、学习上课、康复训练、练习瑜伽、心理咨询、拨打亲情电话……戒毒人员休息时,她们必须隔一段时间巡查并紧盯监控,一个班下来,休息的时间寥寥无几。

记者走进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跟随一线女民警,体验她们一天的工作状态。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一天的工作从“四交清”开始

3月7日早上8点40分,值班的二大队民警胡志敏进入戒毒所大院内,与同事交接工作。

钥匙、记录、值班情况、大队人数(戒毒人员人数),这“四交清”,是在她近5年的工作中,每次和同事交接时必备的工作。

交完班后,胡志敏会将人数再清点一遍,检查宿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排查中,胡志敏并未发现任何问题,就要开始组织戒毒人员一天的活动了。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看着空中飘着的小雨,胡志敏组织戒毒人员们上道德教育课,“给她们讲一些生活、家庭中处事的道理,设计一些游戏拉近戒毒人员彼此间的关系。”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在胡志敏的提议下,每位戒毒人员都在纸条上匿名写下任意一人的三个优点,当念出优点时,大家都要猜猜这是谁。

“不下雨时,我们还会组织服刑人员在院内活动,练警体拳、太极等,帮助恢复她们的身心健康。”胡志敏说,自己平时还会去学校、社区宣讲禁毒知识,告诉大家毒品的危害。

戒毒所内也能练瑜伽、太极

上午10点多,三大队民警王琳脱下了自己的警服,她要带领10多名戒毒人员练习瑜伽。

王琳会瑜伽,是向一名戒毒人员“取的经”,大概4年前,得知一名新入所的戒毒人员有瑜伽功底,王琳主动“拜师”,“戒毒人员刚入所时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我就想着先学会了再教她们。”

伴随着舒缓的背景音乐,王琳在瑜伽垫上施展着自己的动作,身后的戒毒人员们也练得有模有样。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除了瑜伽,戒毒所内还有活动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体质测试室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戒毒人员身心康复。

通常,戒毒人员入所一个月内、执行期满一年及出所前一个月都要做体质测试,作为开展身体康复训练的依据。

“我们希望这些戒毒人员在走出戒毒所时,都是健康的。”王琳说。

戒毒人员睡着时,女干警们需一直盯着监控

除了辅助教育活动、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外,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也会为服刑人员安排文艺队、国学教育、绘画等特色教育。

女干警们都提到,这些活动,会让这些戒毒人员在所内的生活过得充实,也更有助于她们戒除毒瘾。

白天的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女干警的工作已经完成。晚饭后,胡志敏、王琳们组织戒毒人员观看新闻联播,点一次名、讲评、检查完安全后,戒毒人员才会洗漱就寝。

“每隔20分钟巡查一遍宿舍。”四大队队长朱明明说,戒毒人员睡着了,她们还需要一直盯着监控,“怕出意外。”

第二天一早,女干警组织戒毒人员洗漱吃完早饭后,才和接班的同事们交接,距离她们上次进入戒毒所大院内,过去了整整24个小时。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朱明明说,值完班后如果碰上周末就能回家休息,要是平时,还需在单位呆到下班时间。工作忙到何种程度?朱明明向河南商报记者提及了一个例子,“同事刚生完孩子时在里面上班,孩子在外面等,给孩子喂几口奶再进入所内工作。”

戒毒人员“复吸”更坚定了工作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的平均年龄为40岁,“80后”女警占比超过一半。

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胡志敏越发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和可怕。“一个戒毒人员的背后,就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她说。

2013年,胡志敏在了解到一名戒毒人员的情况后十分惋惜,“她来戒毒时孩子刚满2岁,丈夫也不理解她,刚入所时情绪极不稳定。”

为了让这名戒毒人员安心戒毒,胡志敏想了很多办法,还鼓励她办黑板报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后来的表现越来越好。”

看着这名戒毒人员执行期满出所后,胡志敏很开心,“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可令她没想到的是,两年后,这名女子又来到戒毒所戒毒。

河南女子戒毒所民警:那一瞬间觉得毒品太可怕

“那一瞬间内心崩塌,觉得毒品太可怕了。”胡志敏说,这件事更坚定了她坚持干好戒毒这项工作的动力,“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清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关注长宁禁毒,健康生活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