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烯灣科技CEO章勝華:新材料商業化道阻且長,創業者需上下求索

烯灣科技CEO章勝華:新材料商業化道阻且長,創業者需上下求索

“如果說今天半途而廢,有可能做到後面又放棄了,成功離我們會越來越遠。所以,再苦再難也要咬牙堅持。”談及為何要在幾乎被西方國家壟斷的高端碳納米管複合新材料領域創業,烯灣科技CEO章勝華髮出了這樣的感慨。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建設製造強國既需要在生產環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的融合發展,也離不開先進新材料的支撐。在國務院2015年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中,新材料作為戰略重點之一,被列入需要突破發展的重點領域。

成立於2016年的烯灣科技深耕碳納米管複合新材料領域,其所生產的陣列碳納米管纖維、粉體、薄膜等系列產品在性能上已達到業內領先水平。經過七年的探索實踐,烯灣科技已在全球率先突破了碳納米管纖維的產業化瓶頸,已經有了百噸級量產的實力。

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端、從量產到二次開發,烯灣現在和將來要走的道路,正是中國新材料行業不斷髮展和尋求突破的縮影。

政策鋪底、資本助力,加速中國新材料行業的追趕步伐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這些材料往往具有獨特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或在電、光、聲、磁、熱等物理效應上有獨特的性能。在化工、製造等領域,新材料有較好的研發和應用前景,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

由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化學、材料領域起步較早,因而他們在新材料的研發、製成和量產上具有先發優勢,通過技術封鎖站在了產業鏈的上游。

得益於工業的旺盛需求,我國的新材料行業在產量和規模上高速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出的數據,2017年中國新材料總產值達到了2.6萬億元,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將穩步增長,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

儘管我國的新材料行業增速快,但生產技術和質量上比起西方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生產集中在低端品種。據章勝華介紹,僅以碳纖維為例,目前中國市場每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在9.8萬噸左右,但是中國的公司基本只能生產低端產品,因此70%以上的利潤都被國外公司攫取了。

面對產業落後的現實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在工信部的會議上指出,我國新材料產業仍處於培育發展階段,核心技術與專用裝備水平相對落後,低端品種產能相對過剩,關鍵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產品性能穩定性亟待提高,產學研用合作不緊密,創新鏈條不完善,標準、計量和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新材料仍然是制約製造強國建設的瓶頸。

其實,中國在學術界距離美國、日本的差距已經不大,新材料行業的升級亟需加強產學研合作,解決從實驗室到量產的難題,從低端品種向高端品種升級。

國家對新材料行業的支持直接體現在政策上。2016年,國家出臺《新材料行業發展指南》,並在2018年陸續印發了《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臺建設方案》、《國家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方案》。隨後,全國主要省市也陸續出臺扶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規劃。

政策的支持為新材料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而資本則為行業提供了前進的燃料。

近些年來,新材料領域的投資額大幅增加,行業投資額從2013年的17.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25.7億元,實現了近6.2倍的增長。儘管由於大環境的影響,2018年投資額有所回落,但在中美貿易摩擦和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新材料行業重要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有了政策和資本的加持,市場也需要企業的努力,將實驗室的成果帶進產業。

立足研發,實現碳納米管纖維量產

烯灣科技就是中國新材料企業在碳納米管纖維賽道的代表。

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高模量的材料,耐高溫居所有化纖之首。碳納米管則是碳納米材料的一種,具有重量輕、六邊形結構連接完美,較碳纖維具有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等特點。

多壁碳納米管最初由日本的NEC公司在1991年偶然發現,而飯島澄男博士等人則在1993年發現了單壁碳納米管。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學界和產界一直對其抱有極高的研發熱情和產業期望。

章勝華告訴億歐新制造,碳納米管纖維的量產,一直是學界和產界難以攻克的痛點。中國的學術界經過二十多年的追趕,在科研上其實與發達國家差距並不大,中國企業目前掌握的生長和製備技術也基本與國際水平同步,難點同樣在量產上。

於是,烯灣科技站在碳納米管纖維量產的賽道上,與全球二十多個團隊競爭。經過近兩年的工藝改進和設備調試,烯灣科技的量產設備在2019年3月正式落地,並在6月份實現了百噸級全線量產。

烯湾科技CEO章胜华:新材料商业化道阻且长,创业者需上下求索

烯灣科技龍崗生產基地

章勝華說,烯灣科技的優勢不僅在於其解決了碳納米管纖維的量產可行性問題,還通過自主研發製備出量產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並且在材料性能上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

在新材料行業中,光解決材料的製備還不夠,如果不掌握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就很難生產穩定的材料。烯灣科技通過自主設計設備圖紙,定製設備零件,再內部加工組裝,為穩定的產品生產提供完整的生產、檢測設備。

新材料是學術領域和產業領域的交叉,章勝華補充說,原理、工藝、設備、成本和產量的問題,新材料企業需要一一解決。

從量產到二次研發,征途仍需上下求索

實現量產是工藝上的極大進步,卻不是烯灣科技征途的終點。

如果從商業化的角度,碳納米管纖維最快能進入的市場是鋰電池的電極。不過章勝華認為,目前國內做漿料的企業和種類非常多,尤其是鋰電池的電極,已經是紅海市場。因此不管是從成本還是利潤的角度,漿料都不是最終的方向。他希望烯灣科技最終能發揮碳納米管材料本身最大的性能。

作為一種剛剛實現量產的材料,碳納米管纖維在進入行業時需要一個測試周期。因此,烯灣科技給碳納米管纖維的定位並不是其他材料的替代者,而是希望能以一個結合、賦能的角色,幫助其他材料解決技術上的問題和困難,提升複合材料的性能。

烯湾科技CEO章胜华:新材料商业化道阻且长,创业者需上下求索

碳納米管纖維

長期來看,烯灣科技希望碳納米管纖維能作為碳纖維的一個代表,發揮碳纖維散熱、導電以及力學特性,進入到不同的行業中,讓行業的上下游受益。

章勝華告訴億歐新制造,在成立烯灣科技之前,他已經進行過兩次創業,但都是消費類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中國人擅長於產品開發,但是在更核心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上,和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間存在代差。與高中同學、碳納米管領域的專家鄧飛合夥成立烯灣科技,本身也有一種純粹的熱情和抱負。

儘管2019已經實現了過千萬的盈收,烯灣科技仍然需要拓展產業化產品的應用方向,完成大量二次應用的開發。同時,烯灣科技也在進一步完善在中、美、日三地的團隊,在技術、管理和營銷等方面的加強融合。

新材料本身不管是研發、製備、量產還是應用開發都有較長的週期。只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導、更耐心的資本助力,像烯灣科技這樣的新材料創業型企業,才能更從容地把新型材料從實驗室帶入產業,助益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