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最终目的是写好行书,该不该先练楷书?


他说,有一个老师说,你把《散氏盘》临摹一百遍,写什么篆书都没有问题。但是,启功却说:“可后来我看见这位老先生写秦朝的秦刻石,就不如他临毛公鼎的好。可见以为临某一个帖、某一个碑作基础,就可以提高到写一切碑、一切的字,是不正确的说法”。


启功先生虽然不是说行书和楷书问题,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你把楷书写好了,并不代表你的行书就能写好。你把《兰亭序》写好了,也不代表能把《韭花帖》写好。你把《九成宫》写好了,也不能不代表把《多宝塔》也写好了,这是绝对的。

但是,学习书法,需要“博览群书”遍临百家,这是一个常识。

所以,自己要有定力,我想从书法中学到什么呢?千里马一直主张学习书法的目的非常重要。

所以,书法家有的是以草书出名,有的是以隶书出名,有的是以楷书出名,也有以篆书和行书出名的。但是,绝大多数书法家都是写行书。因为行书既不是太快,也不是太慢,书写起来也比较自由。行书也是通用书法。例如,我们创作的隶书书法作品,落款就不能用隶书,而是要用行书,我们创作一幅楷书书法作品,也是要用行书落款,我们创作篆书书法作品呢?落款还是要用行书的。至于行书的落款,也不是楷书隶书,仍然用行书,你看,行书是不是通用书法呢?


所以,你一定首先要把自己需要什么定下来。

学习楷书和学习行书并不矛盾。学习行书也与学习隶书篆书都不矛盾。

启功先生也不是光学楷书和行书,他草书魏碑篆书都学过。

学习字帖多一些,就会增长不少的书法技能和阅历,书法阅历越多,书法的美学含量也就越高,这是成比例的。

我们有一个“楷书是书法基础”的说法。对于这个说法,我认为我们不要误会了。以为楷书是一切书法的基础。

我们从唐代开始,书法是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一体的。而且读书人,最主要的是把楷书写好,至于行书、草书好不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楷书是古代读书人办公用的书法。你楷书不好,当然中举考公务员都是问题,何况你还要办公呢!给上级写个报告,楷书不好,肯定惹祸。


再说,在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体系里,我们从书法启蒙的第一课开始,肯定是楷书不是行书,更不是草书。所以,非常强调楷书的基础性。

当然,不是说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但是,不是唯一的基础。所有的书法都有书法的基础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如果是为了基础,那么,书法的基础知识是多方面的,就书法的技巧来说,也有笔法、墨法、章法都是基础。这些基础完全适用于楷书,也适用于行书、草书、篆书、隶书。

所以,过分迷信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反而不利于你要学习的行书。

你看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果你学了楷书,就一定能写好吗?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看到技法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如果你为了把行书写好,练楷书N年,那么,你能确定一定就是基础很好了吗?

我们不需要争论,我们看看当代的楷书基础非常好的像田蕴章、卢中南,他们的行书是不是就很好呢?

这就是事实,还要拿什么事实证明?这就是启功先生说的,没有写好一个字帖,就什么字都写好的理由。

学习书法,一方面我们要多学几个字帖,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围绕自己喜欢的字帖不断突破问题。

例如,最终要写行书,那就多练一些行书,把行书作为主要的书法练习,然后,参入一些楷书,这样练习没有问题。

如果是初学行书,觉得笔力不够,最好是楷书行书一起学。


实际上,书法的笔法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方法对头,楷书也是行书,行书也是楷书。

只是看起来外形不一样而已,其实,书法的笔法原理,结构原理都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关键是要学会笔法的结构,和字法的结构。这是我们用笔的基础,也是解决结构的基础。

如果学会了笔法分析和字法分析,学习什么字帖都不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要多学几个字帖。

经常写一个字帖,就是这个字帖再好,你也会感觉不到明显好。只有多临摹一些字帖,你才会在不同的字帖之间,看到相通的原理。

那么,学习行书之前也好,学习行书之后也好,学习楷书是不会影响行书的。但是,一定要说是写好行书的基础,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最后取向了。


千千千里马


应该先练楷书,而后再练行书,这是必要的训练程序。我在教学过程中,专门的做过对比实验,两个零基础的初学者,一个直接练行书,另一个则是先练楷书再练行书,训练周期为一个月,在同样的时间内,采用专工一个行书帖的方式,和先好楷书再练行书的作法,结果,光练行书的,不如练习楷、行两体的效果好。这个例子说明,不同的练习套路所收到的效果不一样,所以,讲求训练方法科学性、合理性是前提条件。

注意,既然确定终极目标是行书,等于有了楷书→行书起止点的明确规划,那就不要练碑帖,尤其是不要练《九成宫》、《玄秘塔》这样的字体,笔性与行书不兼容,白费工夫。

▲图为本人书写的小楷《心经》

建议练习从毛笔小楷入手,然后练中楷行书(比小楷稍大一点点)。小楷本身具有很好的书写性,行笔节奏与速度快慢可调,与行书是姊妹关系,彼此之间不存在手法转换难的问题。

最好选择王羲之、赵孟頫、文徵明的字帖,注意,所选择的楷书、行书的范本,最好是同一个人书写的,比如: 楷书是赵孟頫的,那么,行书也依然是赵孟頫的,这样,楷书→行书,笔法、字法融通兼容,能轻而易举的顺利过渡,可避免走弯路,水到渠成的事儿。如图:

△图为赵孟頫小楷《西铭》

▲图为赵孟頫行书《崇福寺》

假如,楷书练的是《九成宫》,下一步想练行书《圣教序》,那就麻烦了,用欧楷的笔法动作写不了王羲之的行书……

我之所以举上述例子,是想提醒初学者,刚开始练楷书的时候,无论是选择谁的帖,当准备练习行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兼容性问题,首先要把笔性与手法调整好,千万不要硬性过渡。因为,有些楷书帖,单独练它的时候觉得挺好的,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其实,它隐藏着副作用和后遗症,这一点,初学者肯定是不知道了。

所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别人的建议一定要倾听,往往成功者的经验,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用很多惨痛的教训换来的,别不以为然,有时候,采用了别人一个小小的验方和妙招,可提高效率几倍,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不相信,说明太固执,要是强烈反对,那就是有点儿不知好歹了。

楷书→行书的兼容性必需要考虑,而且这样的学习规划路线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并不是楷书、行书各选一个帖就可以了,我这只是举例子,试图说明取法的目的很重要,想不断提高书写技艺水平,逐渐的增加创作能力,需要博学多帖积蓄能量。

古代经典字帖、碑帖是两大书法系统,各种不同风格的书体、字体不胜枚举,一帖一貌,独具特色,各有千秋。随着技法训练进程逐渐的向前延伸和拓展,需要不断的汲取技法元素补充艺术营养,于是,广泛涉猎书法相关的理论知识、多学诸帖的渴望,便成为一个自觉的源动力。多读帖、多临帖,重点精研书写技法,这是必要的决择。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稿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体会,仅供参考。诸多原因所致,仅举上述几个例子,无法在此详细讲解,请见谅!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您的问题很直接,诉求很明确,那么我就给你清晰的答复,愿天下学书者不走弯路。

估计您没看我前面为书友做的很多问题解答,问题纷繁多样,但多次表达同一个观点。我确信二王法系的真草同修的观点,即真书和草书同时开始学习,以真补草之率,以草促真之动。二王的真书概念,大致可以包括隶书、楷书、北碑,所以,在二王法系里,从来没有过认为学书法必须从楷书开始,就算是从楷书开始,也必不是指的唐楷,因为二王时代还没唐朝,哪来唐楷……

至于三门记,其实不算唐楷,时代不同,法度也差别较大。赵孟頫笔法精熟,以行入楷。所以三门记的点画间的顾盼其实是行书,只不过没有牵丝而已。

我猜测你练不下去是因为三门记学形就不容易,学神更难,那种流丽的顾盼欹侧难以完成,受了点小打击。事实上,我一直反对初学者以赵孟頫上手,原因就在于此。

赵孟頫日书万字,其勤勉在中国书法史算顶尖的。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笔法精熟,就算半梦半醒间写点东西也不会比清醒时差多少,“无他,唯手熟尔”。

结体上,赵结合了二王的散淡与李北海的雄壮,最大化的创造了最美的赵体。但是,没有二王基础和李北海基础的人学赵,即使是唐伯虎,都是半世柔媚有余、根骨偏弱。网友中有唐伯虎吗?入手赵孟頫,这叫做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学书,从行书开始也未必不可,但您这个情况,我倒是建议不可。原因在于半年的三门记势必功夫没学到,习气倒是沾惹了一些。学书之要,先去掉这些习气、在笔法和结体规范性上做一些基础再入行书,才不至于流落成江湖体。

建议:练至少一年钟繇《贺捷表》和《荐季直表》。

一年后可以从二王小楷做两年左右功夫,后面想怎么练,都无不可。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顿感温馨!

大成国学堂


学习行书之我见

一、先大楷

建议先学唐楷,比如欧阳询九成宫。把笔法、笔画、结构的规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学好大楷以后,不要直接学行书,直接学行书会非常生硬、别扭。

建议学小楷。然后大量抄经,抄经时,速度可以加快,用笔可以适当放松、放开、随意些。然后,你会发现,许多字不经意的就连了起来,活跃了起来。

为什么?

因为,古代没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写,而小楷又是通行字体,公务繁忙了以后,人们就会在以前非常严谨的小楷基础上,写的快起来了。

然后,就自然的过渡到行书了。

三、学行书

当大小楷已经掌握了以后,可以从圣教序入手,以后再学其他的。

没有这个过程,想学好行书,没门儿。


老跨斗


练行书之前不一定要先练楷书,把楷书当做入门当然可以。楼主的想法很正确:练一下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后就开始练行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楷书并不是行书的基础,这点必须要清楚。书法的演变史是篆隶草,草后面行和楷基本是并列产生并发展的,从此点可以看出楷书不是行书的基础,所以练行书之前不一定要先练楷书。把楷书当做入门可以,但有一点,不能一种楷体练得太久。入门可以以楷行为主,期间适当地杂着练下行收或别的字体,以免让先入为主的东东禁锢你的手脚,所以不要餐餐吃鲍鱼鱼翅,同时也要吃白菜萝卜,这样营养才能均衡。其实就如楼主所说,适当练下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后就可开始练行书。楷书要练没错,如还想学其它书体,千万别很长一段时间单独只练楷书。


五美轩十三红


练行书之前一定要先练楷书吗?

不一定。就像国画一样的,学写意画的,不用先学工笔画。。。

把楷书当做入门可不可以?

可以,这个没问题的,但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你不喜欢就别勉强自己了。

现在楷书有点练不下去了,开始练行书合适吗?

可以,适合!

有人总是说,“正统一点的练字步骤先学会楷书、学习字的结构,然后学习行书,楷书学好了再学其他字体事半功倍。”其实,行书有行书自己的结构,那直接学行书直达目的,干嘛要绕弯子?对你来说把练楷书的时间花在行书上才事半功倍!

推荐下那些行书比较适合学习,个人比较喜欢赵孟頫的赤壁赋和洛神赋和二王。

不用别人推荐了,别人不知道你的喜好,如果别人推荐个很好的字帖,可你自己对该帖没什么感觉,“硬着头皮又练了半年。。。”--这不重蹈你练楷书的覆辙么?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名家是字帖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祝你成功!

作为旁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搞垮郁闷界


真话无人听。偏爱听那些说可以的话。那是在害人。不信让他们写出来让人看看,直接写行书的人写的是什么样!小孩子是先站立起来,还是先会走路?学习书法,和小孩学步是相同的道理。

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把楷书写好以后,才能练行书。说的是先从楷书的练习中,知道书法的基本用笔方法,结构的基本特征。对起码的折转顿挫有一定的认识,站得稳并不代表站得好。不能要求婴儿一定要站得和哨兵一样挺立以后才可以迈步学走。


在楷书的练习中,等你的提按快慢练习出来了,这时候练习行书,下笔就知道该往什么地位置去,快慢的节奏掌握,才能知道平衡稳定的运笔。不然一开始就练行书的话,就不知道停步,一直往前冲,摔跤就不可避免。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快仅仅是相对于立而言,不是奔跑。楷书以每天坚持练习的话,半年以后,就要结合行书一起练习。在行书的练习中,有很多楷书缓慢行笔不能悟出的笔法,在行书快写的练习中,不经意间,悟出它们的道理。

比如钓折的地方,楷书又描又画的来回倒调笔锋。行书可不能有这些多余的动作。进而明白写钩只是蹲笔趯出。把行书中悟出的方法运用到楷书中。就不必再去为写钩而折腾了。
总之,不要

一开始就练习行书。会摔很多跤的。别人稳步的前进,你一下跑在了前面,但摔倒后的疗伤,会让你落下更远的距离。


子衿书法


楷书自然就是开始阶段的必修课。一开始就练行书并非不可以,所谓外行看门道,只要一个人心中有美感存在,写什么都能“好看”,但毕竟功力也在起很大作用,它会影响到每个字的结构、力度、布局等等方面。所以我的看法是,可以直接练行书,但也不可以忽视楷书的重要性。

赵孟頫《前赤壁赋》视频示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81908216778195469, "media_id": 1566260417866754, "vname": "18.mp4\

专业书画定制


关于想写好行书是不是要先练好楷书这个问题,一万个人中就有五千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既然有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这样说,那就先练楷书吧!反正无论练哪种书体都有百益而无一害。

实际上,行书与楷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里主要指的是用笔和结字。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楷书的确早于行书。

练习楷书,建议先师古。可从晋楷入门,也可以从唐楷入手。相比之下,晋楷比唐楷更有神采,更有韵味,唐楷的技术含量远比晋楷差。具备练晋楷还是练唐楷,还是由题主自己决定吧!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

练楷书,应选择一帖一风格专工之。如果题主有汉字书写基础,可直接进入对临阶段。如果题主没有汉字书写基础,可先摹临一段时间,之后再进入对临阶段。对临,是一个热爱书法之人的日课,必须坚持之。临帖,须先临出形似,再临出神韵。从临出形似到临出神韵,得花费三至五年的功夫,悟性高的话,至少也得花费三年功夫。

当把楷书练到七分形似和神韵时,就可以学行书了。在练行书的同时,还要坚持临摹楷书,因为楷书是主工方向,行书则是辅助练习的。这叫有主有次。记住,同时临摹两种书体是比较难的,因为两种书体的笔法和字法是有本质区别的。

练习行书,建议临摹《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临上,长期坚持下去,定能大成!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所以说,学书法不可贪多,因为贪多嚼不烂!当今之人,一生能把一两书体学好悟透,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第一个问题是可以肯定。

初学书法易从正书(楷书、隶书、篆书)开始。但如果学习行书最好有一定楷书基础。下面讲一下我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第一,在篆、隶、真、行、草五体中,楷书笔法与行书笔法最为接近。

篆隶虽适合初学,但其笔法多藏头护尾,与行书笔法差别较大,对于初学行书者不易转换。

第二,楷书与行书结字颇为相似,且楷书的那种空中连带关系(即空中的笔路)与行书最为相似。

综上两点,练行书之前最好有一定楷书基础。

第二个问题更是毫无疑问,初学楷书绝对没有问题,但除楷书之外,篆书、隶书亦可作为初学范本。这一点以前重点论述过,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