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服务行业,所有服务行业,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布衣教师


教育确实属于服务业,但是确实非常特殊的服务业。

大部分情况下,学校没有选择,必须要接受学生;学生没有太多选择,必须要进某所学校,这就注定了最后的评价很难把握。


试想一下,假如要求所有人都进入川菜馆吃饭,肯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给出负面评价。同理,当人没有自主选择,必须要接受某个学校的或者是某种学习方式的时候,自然无法做到100%满意。


适应的才是最好的。服务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客户群,有自己的定位。这些客户都是经过筛选的,所以做得好的服务业,不是什么人都服务,而是针对认可自己的客户群。

但是教育不一样,学校和学生几乎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权。所以不能单纯地把教育当成服务业,特别是学校不能当成服务业。如果非要说教育是服务业,那么培训机构是。


课外的培训机构,客户评价差就没有生源;客户评价好就蒸蒸日上。真正的服务业是需要高费用的,是为了得到客户好评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缺乏充分的选择权,所以评价不好说。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个人认为,教育并不是服务行业,而是一种伟大事业,关乎着祖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昌盛。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更优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让世代学子掌握真本领,积极热爱参加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医疗卫生,文艺创作,金融贸易,建筑交通等各项建设。谨遵校训,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是基础,重用人才是根本,留住人才是关键,只有教育强,国家才会强。


付从权


这是混账话。师者授业传道解惑,教师首先应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次之知识传授,老师应是学生的朋友。如果教师仅是学生的服务者,把知识和技能摆到学生面前,不分青红皀白让学生一切满意,在学生特别是小孩未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非观时如何正确评价老师的服务?碰到少数认识低的家长不合理的评价而质疑老师是否就理所当然的是不能让被服务者满意而要负责?这样简单地把教师当成街头排档端盘子的是完全不知教育和教师是怎么回事,胡说八道,若如是我们的教育休矣。


面壁50852493


什么时候教育成为了服务行业,即使教育也是服务,那也不是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而是为国家服务。


“服务”在现代社会关系中也算一个热门词语,各行各业都在提“服务”。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育提服务也没什么错,教师提高服务意识也有必要。

但教师的服务意识绝对不是如有的人宣扬的,家长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学生是“上帝”的极端思潮。 教师,跪着教不出站立的学生 。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不论怎样改变,“尊师重教”却是教师挺直腰杆教书育人的基础。

试想在每一位家长心中将教师定位成服务员,教师怎么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影响到家长,怎么能让家长配合对学生的管理。当教师在学生眼中不再是师长,失去教师应有的威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何谈说服力。 教师不能保持自身的风骨,教师丢弃了“师道尊严”,还谈什么教育学生,又怎么能教出品格健全的学生?

即使是在民办学校,看似学生就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但真正好的民办学校,他会把学生和家长当作上帝?家长不将学校看做上帝就不错了。

真正把学生和家长看作上帝的民办学校,他们不是在办教育,他们就是为从家长口袋中掏钱。

如果要给教育套上一个服务功能,那教育服务的本质是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是为国家服务。

当教育要看家长的眼色行事,教育是为家长和学生服务,那教育就走向了末路。

曾几何时,教育的天空不再湛蓝,随着每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高度关注,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于是对学校的要求也越多,对教师越来越严苛,甚至出现了许多妖魔化教师的言论。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越来越迷茫,一条条红线架在头顶,家长越来越不好说话,学生越来越不听话,管理学生的手段也越来越少,复杂的教育环境使得“师道尊严”正在渐渐消失。


有大量的人会说,现在的教师不值得尊重,有许多教师都不称职。不否认有不职称甚至师德败坏的教师存在,对这部分教师要抵制要严惩,但由于这一小部分的人的存在,就否认教师整个群体,这是教育的悲哀。

我们不能说没有通情达理的家长,但在学校中发生的许多事,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家长和学生真正能给予每一位教师公正的评价。

一个教师得不到应有尊重的时代,是没有希望的时代,不尊重教师,现后受伤害的绝对不只教师本身,伤害更深的肯定是学生。

我们呼吁要尊重教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得高高在上。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难,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难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必须有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放下身段,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则是教师服务意识的精髓。

教师的服务就是要对学生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就是对学生有平等的沟通和真诚的尊重,就是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供帮助,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有耐心、包容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情可发、有情可感的教育怎么不是最好的服务?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谢谢这个问题。

首先表达一个观点。教育有服务的内容,但是并非服务行业!教育是国计民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是关系着国家未来与强大走向的最大源动力。教育需要全民族,全社会,全时空,全阶段地高度重视,没有强大的教育,就没有祖国强大的未来。教育人为教育献身服务是使命,不是行业服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家庭,如不重视教育,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教育是专业,不是行业,更不是服务行业。学生及家长也不是向教师(学校)购买服务的。学习强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光荣使命与义务。决不能把教育内部对教师的服务要求,把教育定性为教育是不是服务行业。教育是国家文明传承的担负者,传经布道,答疑解惑。教育拒绝商业化,行业化。教育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业,教育传播,是最广泛的传播。比如条头的教育优质传播者的认定。其他生活,故事,三农什么的,你们敢说里面没有教育问题?

先简单亮明个人观点。做个记号。

有空找时间好好聊聊教育强国梦想这个话题。

谢谢这个问题,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方方梦语


这句话谁说的?完全错误!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的观点,你就知道为何是错的了!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的时候,不能因为怕得罪小孩儿,怕伤了小孩儿的心,怕得不到孩子对老师的认可,就纵容孩子,如果那样,这个孩子的成长,结果是令人堪忧的。就如同果农栽树一样,小树是需要修剪的,不能因为怕小树疼,就不去修剪。

就像我们同学聚会时,当回忆起学生时代,就会提到老师,有的同学就说,当初某个老师,管我管的可严了,我当时非常恨他,现在想一想,我非常感激他,如果没有老师当初对我的严厉,我现在也不能发展的这么好。还有的同学说,当初这个老师不管我,如果当初老师管我,我现在发展的就会更好。可在当时,他对老师不管他的这种行为,他认为是对的。可结果呢?恰恰相反。

所以说,教育工作者想得到被教育者的认可,而去敷衍被教育者,做违心的事情,是教育工作者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所以说,做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当事人的时候,很难得到被教育者的认可,因为被教育者年龄尚小,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评价老师大多都不是满意的。但成人之后,就会理解老师当初的行为。

所以,这句话,在教育领域是错误的。


中学语文宿老师


认为教育是服务行业的人,脑子不是被门夹了,就是进水了,要不就是有病。如果真的是服务行业,那大家请看私立学校,都像私立学校那样教学,收费。你愿意吗?有多少人出的起钱?千万不要想着 : 别人要像供奉先人一样对你的子女好,还要低收费,甚至免费,还要效果好。可能吗?你是教育从业者,你愿意吗?——别TM天天吃饱饭没事做,净想好事


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教育怎么又是服务行业了?一头雾水,请国家权威机构给个权威定位!


老赵49113


注:本回答看完可能会有点令人郁闷,请保持冷静,我们只就事论事就好。

“教育是服务行业”吗?

如果教育变成了服务业,那么教师成了什么呢?服务员吗?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教育真的是属于“服务业”!

本人因为是工科出身,所以喜欢摆事实、讲逻辑,努力做到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所以带着“教育是服务业吗?”这个问题先是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在第一章的第五条中有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的确提到了“服务”,但是还不足以说明教育是服务业,。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在这个查询的过程总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忽略了“产业结构”,可能说这个有的人还没想起来,其实就是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简单说吧:咱们国家把产业划分为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而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

第三产业包括了: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教育”被称之为“教育产业”而不是“教育服务业”。

事实上在我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时候看到,其中关于“教育”的分类如下图(P151):只不过在所有教育产业的下一类分支中只有在“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中的“教育辅助服务”出现了“服务二字”,而我们常人所提高的教育我想主要应该是之其他几项,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等。

所以从“产业结构”来看的话,显然,“教育”还真的属于“服务业”。

“所有服务行业,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

完了完了,万万没想到教育竟然是“服务业”。

其实回想一下,这些内容应该在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吧?

只是时间太久了,很多非专业的人已经淡忘了这些了。

那么“所有服务行业,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这点有错吗?

我们再来看看文首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那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吧,我们一起“抠字眼”!

从这个说法中来看的话,作为“人民”中的一份子,“教育”还真的是需要为之“服务”的!

……

所以综上,这句话貌似也没啥问题。


但是正因为表面上看没啥问题,实际上却是最大的认识上的问题:“教育”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产品”或者说能让其自身展示出来的事物。

这么说有点拗口,换个简单的说法吧——我们通过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这项“服务”的时候,学习到的东西是没法直观的去呈现的,这并不比我们去饭店品尝了一盘厨师“服务”后做出来的菜品,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品尝来判断这盘菜是咸了还是淡了又或者是外观好不好看等等,最重要的是菜的质量一目了然,

而教育则不行,它必须借助其他的方式来检验,例如通过考试、通过面谈等等。

但是教育不是一个单项输出的事情,也就是不是说老师讲什么每个学生就都能够学会什么,那么问题来了,自己没学会的你说“服务”有问题,那么对比那些学会了的孩子时候,你会认为是“服务”有问题还是接受“服务”的人有问题呢?

同样还是吃菜,有的人口味偏淡有的人口味重,一桌子人同吃一盘菜,如果仅仅是在'“咸淡”上产生了分歧,那么如何“评价”才是准确的?

更何况“教育”的本身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被接受教育的“服务对象”有多少人懂这门科学(艺术)呢?那么如果自身都不懂,有能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呢?所以你看,在一些地方搞的给老师打分甚至是让学生打分的事情本身就是非常可笑的!

最终不过就是让你“打钩”而已,而所有项目都是已经提前设定好的——事实上如果不做这些设定,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出来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去评判呢?而就算看到了这些内容,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些评判内容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综上,我认为:

教育是服务行业!别的行业我不清楚,但是教育行“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的说法我是绝对不认同的!

事实上,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儿我们遇到的还少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当我们谈某一个行业是否可以归入服务行业时,必须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因为这是社会问题,而不是个体或机构行为。从广义的角度说教育是服务行业,没有问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被服务者评价角度来讲,则非常难,因为提供服务的对象很复杂,如一所学校的服务质量,你单纯评价学校可能不客观,上面还有一层又一层职能部门管着,左右着呢。

从狭义的角度去看待教育是否为服务行业,你会发现就容易区别了。

如果把社会教育机构归入服务行业,很容易让人理解,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同类型的兴趣班或补课班中去选择中意的,只要花了钱就可以购买所需。而这些教育机构也会根据家长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可是就学校而言,家长有多少选择的空间?有些时候,你就是有钱也未必能选择到中意的学校,因为学校是紧缺资源,所以说,把教育统统都纳入服务行业是不客观也不理性的说法。


从被服务者评价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提供服务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别。

离开供需平衡关系来看服务行业,再说这被服务者评价,如果放在学校教育这块,民办学校可能被家长传播的口碑或多或少有影响,毕竟民办学校要靠自己的服务水平来提升办学质量,吸引大量的生源。但是对公立学校而言,家长群体的评价几乎失去了意义,因为那是政府指令性行为,有财政的保障,不管口碑好与不好,都照样生存。因此说,学校教育被服务者评价也要区别对待呢。


把教育拆解来看,显然教育类别之下,有些还真不属于服务行业。

如果从广义层面去看待教育,教育类别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如果笼统地把教育归入服务业,显然是不科学的。如家庭教育目前就是最大的软肋,大多数家长都轻视家庭教育,更不要说有什么评价体系了。虽然社会上已经有一些家庭教育机构存在,但是和社会教育机构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让被服务者去评价,可能都无法评价。最后说这自我教育,完全是个体自发式完成,根本和服务业不粘边。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把教育笼统纳入服务来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说法,只能把教育先分类区别,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定位,凡是家长有消费需求,并有参与评价服务质量的话语权,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服务业。当然,如果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讲,说教育为服务业可以理解,毕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没有教育的良好发展,就会使国民素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