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但問題來了,那顆小行星哪去了呢?為什麼只有坑沒有小行星?

刪除苦惱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闖入了地球的大氣層,它以極快的速度劃過天際,然後狠狠地撞擊在地球表面,造成了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全球性森林大火……等等一系列的災難。

更恐怖的是,在撞擊過後,大量的煙塵在地球大氣層裡久久不散,它們擋住了陽光,從而使整個地球全面進入了“核冬天”。由於不能接收到陽光,地球上的植物紛紛枯死,動物也因為食物鏈的斷絕而大批滅絕,統治地球1億6千萬年的恐龍,也因此而滅絕。

根據科學家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經確定了此次撞擊事件發生的具體位置,那就是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相關資料顯示,該隕石坑的深度保守估計也越過了900米,而直徑更是達到驚人的180公里!

相信不少人都會在對這個隕石坑的巨大而感嘆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那顆使恐龍滅絕小行星哪去了呢?為什麼只有坑而沒有小行星?

其實我們只需要瞭解一下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過程,就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小行星的速度通常都很高,在進入地球稠密的大氣層之後,它們會與大氣層中的空氣發生劇烈的摩擦,由此產生的高溫會使小行星的物質出現大量消耗,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個頭較小的小行星都會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殆盡。

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是個“大個子”,雖然它會在上述過程中損失一部分物質,但其大部分的物質都會倖存下來,然後直接砸在地球表面上。根據計算機的模擬還原,這顆小行星與地球表面的撞擊角度為40到60度,撞擊時的瞬間速度不低於每秒鐘25公里。

撞擊發生時,小行星和地球的接觸面會生成強大的衝擊波,並同時在地球表面和小行星的內部傳播,在零點幾秒以內,這些衝擊波會使小行星的內部壓強達到數十萬Mpa(一個標準大氣壓約為0.1Mpa)。

我們可以想象,如此驚人的壓強所產生的熱量會是多麼的巨大,因此,在撞擊的瞬間,構成小行星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會因為高溫而熔化,甚至直接氣化,而地球表面處於撞擊區域的物質也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在衝擊波的作用下,地球表面上會形成一個比這顆小行星大很多的撞擊坑,與此同時,大量的物質也會被高速拋射出去,形成一片巨大的塵埃雲,並迅速在地球上空擴散。

接下來,位於這顆小行星核心的少部分較為緻密的物質,會深深地撞入地表以下,而它在地球表面留下的坑洞,會被四周處於熔融狀態的物質迅速回填,並在隨後的降溫過程中逐漸凝固,從此與地球合為一體。

以上就是此次撞擊的大致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顆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其組成物質一部分在大氣層中消耗掉,一部分在撞擊過程中,被撞擊產生的高溫熔化或者氣化(其中的一些被拋離,一些和地球的物質融合),餘下的堅硬物質則撞入了地球的深處。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